天天看點

走讀清遠吳興 霞幕古道——霞幕北飛陸羽道

走讀清遠吳興 霞幕古道——霞幕北飛陸羽道

霞幕古道——霞幕北飛陸羽道

  2016年入選“中國十大古道”之一的陸羽古道,即霞幕山古道。霞幕山又名霞霧山,地處吳興區妙西鎮西南部,距湖州中心城區約25公裡,與長興縣相鄰,方圓10平方公裡,海拔408米。據明崇祯《烏程縣志》載:“山高,徑崎岖,上登可見太湖,群山皆在下,每有雲霞複幕,故名。”霞幕山素為“山水勝絕之所”,元代時,佛教臨濟宗禅師石屋清珙來到此山,在山頂天湖結庵,駐錫修行40餘載。元至正七年(1347),高麗國的太古普愚慕名前來湖州參谒石屋清珙,拜師求法。因“一言相契”,石屋不僅留住半月,太古禅師還帶走石屋授予的“蒙授正印,傳衣法信”袈裟禅杖,歸國後成為北韓半島上臨濟宗第一人,并被奉為國師。由此,霞幕山也成為今天南韓佛教太古宗(以太古法号命名,世襲臨濟一脈)的祖庭。

  霞幕山上現存四條古道,分别起始于山麓的妙山村、稍康村、上堡村和肇村陸家莊,均是過去香客們到山頂天湖庵的上香古道。其中始于妙山村的登山古道較為平緩,路程約2公裡,沿途拾級而上,追憶古代香客們穿梭往返“天湖庵”“福源寺”的虔誠,遊霞幕湖、妙山闆栗林、百步險等景點,途中有岔道通往黃檗大小龍潭瀑布。始于稍康村的登山道路相對要崎岖一些,但石級儲存完好,沿“V”字型的塘裡峽谷曲折盤旋而上,先是碎石鋪道,再為石砌台階,約2.5公裡路程。從稍康水庫出發,可觀賞塘裡峽谷、廟基塢、雞鳴石、箱櫥石、百步檔等景觀,沿途山花爛漫,險處澗溪濤聲陣陣,中途有岔道通往秋家山仙人洞。始于上堡村的古道現已改通公路,但局部地段古道仍有存留。從上堡村經嶺西盤山公路可以直達山頂,沿途有上堡古村落、建設嶺、青蛙石、棋盤石等景點,沿路可賞高山茶園美景,體會登崇山峻嶺、一覽衆山小的感受。始于肇村陸家莊狀元湖的古道長約3公裡,沿途密林荊棘叢生,平時人迹罕至,是探險健身、磨練意志的好去處。古道兩旁植被茂密,鳥語花香,并伴有溪水流淌其間,在視野開闊處,可以遠眺山下水庫、遠處水田及村落,其景美不勝收。

  霞幕山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空氣清新,景色宜人。當年石屋清珙禅師在霞幕山頂上修築的“天湖庵”南、中、北三庵,今已不複存在,現南庵遺址上重建有雲林禅寺。山上還有古道、古田、古井;雞鳴石、棋盤石、青蛙石、箱櫥石、百步樓、仙人洞等景觀。山下有霞幕山、古峰、稍康、盛塢、陸家莊等水庫,如珍珠般散布,有“莫幹山景霞幕山水”之美稱。

走讀清遠吳興 霞幕古道——霞幕北飛陸羽道

霞幕古道示意圖

走讀清遠吳興 霞幕古道——霞幕北飛陸羽道

雲林禅寺

走讀清遠吳興 霞幕古道——霞幕北飛陸羽道

豁然開朗的山頂

  據傳,石屋清珙曾在霞幕山手栽15棵茶樹,南韓稱之為“霞霧茶”。其留有《山居》長詩和《語錄》,其中不少涉及茶,是茶禅一味論思想的倡導者。而且,霞幕山所在的妙西,與茶有不解之緣,“茶聖”陸羽就是在妙西完成了彪炳千秋的《茶經》。600餘年後的1996年,南韓的臨濟宗法孫們來到了霞幕山,并發現了霞霧茶,立誓把石屋和太古美麗的因緣發揚光大。2008年,妙西鎮政府、南韓《茶的世界》雜志社等一起在霞幕山樹立了中韓友誼海東禅宗中興太古普愚求法紀念碑,永記中韓兩國的友誼。

走讀清遠吳興 霞幕古道——霞幕北飛陸羽道

幽深的霞幕古道

  2016年,大型人文曆史紀錄片《霞幕北飛》首播,重制了太古宗從霞幕山為源頭,北上北韓半島的傳播之路,真實客觀地記錄了這段曆史。陸羽古道極具曆史價值,适合開展各種旅遊、探索等戶外活動。如今,一年一度的陸羽古道馬拉松已成為當地的固定旅遊節慶。徒步陸羽古道,可以感受沿途濃厚的茶文化氛圍,是一種非常特别的旅遊運動體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