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魏晉玄學的來龍去脈(7)天縱奇才王弼

作者:國故學

王弼,字輔嗣,山陽高平人。祖父王凱是劉表的女婿,繼祖父是建安七子中的王粲。因為得到何晏、裴徽等人的贊譽而成為清談中的風雲人物。

正始四年(243),少年王弼拜訪河東裴氏家族名士徽,當時裴徽擔任吏部尚書,王弼父親是尚書郎。裴徽談問王弼:宇宙萬物賴以存在的依據,為什麼孔子沒有提及,而老子反複強調呢?王弼說:孔子以“無”作為自己人格的内在本體,是以不多少,而老子沒有達到聖人的高度,仍然以“有”為人格本體,故此總是讨論自己不足的地方。盡管後來王弼意識到這個觀點是錯誤的,但是對于一個十九歲的少年,能有這種認識,裴徽是非常欣賞的。

魏晉玄學的來龍去脈(7)天縱奇才王弼

正始年間的玄學,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調和儒道學說”,我們可以看到何晏、王弼、夏侯玄不僅是如此做的,而且很有成效。由于用道家思想來重新解釋儒家經典,使得這些人開辟出來玄學的新道路。在東漢“獨尊儒術”思潮沒有完全退場的氛圍中,王弼既照顧了儒家的情感,又給儒道融合提供了可能性。

清談,是玄學存在的主要形式。但凡玄學名士,無一例外都是清談場上風靡一時的辯論家。正始五年,二十歲的王弼參與了何晏組織的一次清談,但是姗姗來遲的他對前半場的辯論并不清楚。何晏問道,勝方論點已經無懈可擊了,誰還能再出來辯論。王弼不僅站出來來了,而駁倒了勝方,由此得到何晏青睐。何晏要比王弼大一輪,年齡上來說是兩代人,但是思想上來說,确實同一批的玄學家。

魏晉玄學的來龍去脈(7)天縱奇才王弼

王弼後來把自己著作的《老子注》送給何晏,當時何晏也在注釋《老子》,看到王弼見解比自己高明後,将自己的注解抛棄,并極力宣傳王弼的書。何晏這種胸襟也是常人所不具備的,後來在王弼玄學思想的影響下,寫了《道論》和《德論》兩篇來闡述自己的見解。

王弼《老子注》 《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四部著作的完成,标志着魏晉玄學理論建設的正始完成。何晏是清談領袖,是實際的組織者,王弼則是玄學理論是實際創作者。其思想以“貴無論”為根據,運用“辨名析理、本末體用”等儒家的學術方法,創造性的完成了對傳統經典的新诠釋。

新編諸子內建:老子道德經注校釋 ¥22 購買

老子說:“有生于無”,王弼把這一命題改造為:“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原本是講宇宙生成的,是以無為始,以無為源。在王弼這裡被解釋成“以無為本”,這種解釋是為了架構“以無為用”的哲學方法。在“道”的定名上面,王弼認為“無”就是“道”,“道”就是“無”。道不僅可以生,而且可以成,所謂的“成”,便是人的作為,是“無”的作用。王弼的“無為”治國之術,還沒有在何晏手裡得到實踐,就迎來了司馬懿發動的高平陵之變。在這一年,年僅二十四歲的王弼因病去世,何晏與曹爽等人被同日斬首。正始玄學在這次政變後銷聲匿迹,但是清談之風并未停止,而是繼續飄蕩在竹林之中。

魏晉玄學的來龍去脈(4)清談遺風的“續風波”

魏晉玄學的來龍去脈(5)黨锢再起“浮華案”

魏晉玄學的來龍去脈(6)清談“組織者”何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