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士無雙:年逾古稀蒙冤入獄,國家之殇——葉企孫

作者:地闊天長知歸路

他一生未娶,将畢生心血都奉獻給了中國的教育事業。

23位“兩彈一星勳章”獲得者中有9位是他的學生(包括飛彈之父錢學森,原子彈之父錢三強,氫彈之父彭恒武,光學之父王大珩,衛星之父趙九章,等。)2位是他學生的學生,為新中國培養了79位院士。2位諾貝爾獎得主(楊振甯,李政道)。力排衆議任用當時名聲不顯得數學家之父華羅庚……有人說新中國科學家半數盡出其手,中國最後一位大師。

國士無雙:年逾古稀蒙冤入獄,國家之殇——葉企孫

錢偉長說:“葉先生的一生無私奉獻,哪怕委屈自己也沒有半句怨言,他不僅傳授給學生知識,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着大家,要學生們學好本領,報效國家。”

李政道說:“葉師決定了我的命運,他不僅是我的啟蒙老師,而且是影響我一生科學成就的恩師”

王淦昌說:“清華大學是我的搖籃,而對我畢生道路有決定性影響的則是葉企孫教授”

楊振甯說:“在西南聯大的時候,我印象中的葉先生,對于系和學校都有相當大的影響。但是他不大顯露出來,是一個很低調的人。”

後人對他的褒獎不勝枚舉,在此不一一列舉。

葉企孫1898年出生于上海,父親是晚清舉人,祖父官至五品。在如此家境下長大的葉企孫從小便熱衷學習,1911年11歲的葉企孫考入清華學堂(清華大學前身)因為時局動蕩葉企孫後來不得不退學在家。1913年葉企孫以優異的成績再次考入清華1918年畢業。畢業後的葉企孫考取了公費留學,前往美國芝加哥實體系學習師從實體系諾獎得主布裡奇曼,1920年轉入哈弗大學學習,他和老師合作測定的普朗克常數被實體界沿用16年之久(此時的葉企孫才剛滿23歲)。在外留學期間他還曾遊曆歐洲去拜會學術界同行。年輕有為的葉企孫被國外很多公司看上都想聘用他,葉企孫一一謝絕,毅然決然的回到了那個一窮二白動蕩不安的祖國。

國士無雙:年逾古稀蒙冤入獄,國家之殇——葉企孫

1924年會到祖國後的葉企孫擔任國立東南大學文理科理化系副教授。講授力學、電子論和近代實體。後又着手建立清華大學實體系,理學院和北京大學磁學(國内第一個研究磁學機構)研究所,并與竺可桢先生一起創辦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學生王淦昌參加抗日遊行,他說:“你們明白自己的使命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為什麼會挨打?為什麼會落後?你們明白嗎?如果我們的國家有大唐帝國那般的強盛,在這個世界上誰敢欺辱我們?一個國家與一個人一樣,弱肉強食是亘古不變的法則,要想我們的國家不遭受外國人的淩辱,就隻有靠科學!隻有科學,才能拯救我們的民族!”葉先生說完已是淚流滿面。但1937年抗日戰争全面爆發的時候葉企孫立即放下出國通路的機會,負擔起搶運圖書、儀器的重任。學生熊大缜放棄赴德留學機會選擇棄筆從戎投身革命,他雖不願可也支援學生的做法。隻是他不知道熊大缜這一去便是天人永隔,也是葉企孫以後不幸遭遇的伏筆。熊大缜加入了八路軍,在呂正操将軍處任供給部部長。1939年熊大缜因為被懷疑是特務遭到逮捕。在押送途中被石塊砸死。

新中國成立後葉企孫拒絕去台灣留了下來,他愛學生如子堅信熊大缜絕不會叛變,他四處奔走想為學生洗刷冤屈,證明學生的清白。1967年葉企孫被關押,在長達一年半的審訊之中葉企孫從頭到尾就隻有一句話:“我是科學家,我是老實的,我不說假話。”1969年他雖得以釋放但要在北大接受監督,到北大不久又在次入獄,這時的葉企孫已經是重病纏身,形如枯槁。出獄後的葉企孫無兒無女舉目無親,隻得要飯來維持生命。1977年葉企孫陷入昏迷,在彌留之際依然喃喃道:“回清華,回清華………”1月13日葉企孫因病逝世享年79歲。

葉老一生起起伏伏,即登了頂峰也墜過深淵。命運多舛也許是最好的解釋。時光荏苒,願這盛世如您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