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士无双:年逾古稀蒙冤入狱,国家之殇——叶企孙

作者:地阔天长知归路

他一生未娶,将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

23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有9位是他的学生(包括导弹之父钱学森,原子弹之父钱三强,氢弹之父彭恒武,光学之父王大珩,卫星之父赵九章,等。)2位是他学生的学生,为新中国培养了79位院士。2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李政道)。力排众议任用当时名声不显得数学家之父华罗庚……有人说新中国科学家半数尽出其手,中国最后一位大师。

国士无双:年逾古稀蒙冤入狱,国家之殇——叶企孙

钱伟长说:“叶先生的一生无私奉献,哪怕委屈自己也没有半句怨言,他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大家,要学生们学好本领,报效国家。”

李政道说:“叶师决定了我的命运,他不仅是我的启蒙老师,而且是影响我一生科学成就的恩师”

王淦昌说:“清华大学是我的摇篮,而对我毕生道路有决定性影响的则是叶企孙教授”

杨振宁说:“在西南联大的时候,我印象中的叶先生,对于系和学校都有相当大的影响。但是他不大显露出来,是一个很低调的人。”

后人对他的褒奖不胜枚举,在此不一一列举。

叶企孙1898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是晚清举人,祖父官至五品。在如此家境下长大的叶企孙从小便热衷学习,1911年11岁的叶企孙考入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因为时局动荡叶企孙后来不得不退学在家。1913年叶企孙以优异的成绩再次考入清华1918年毕业。毕业后的叶企孙考取了公费留学,前往美国芝加哥物理系学习师从物理系诺奖得主布里奇曼,1920年转入哈弗大学学习,他和老师合作测定的普朗克常数被物理界沿用16年之久(此时的叶企孙才刚满23岁)。在外留学期间他还曾游历欧洲去拜会学术界同行。年轻有为的叶企孙被国外很多公司看上都想聘用他,叶企孙一一谢绝,毅然决然的回到了那个一穷二白动荡不安的祖国。

国士无双:年逾古稀蒙冤入狱,国家之殇——叶企孙

1924年会到祖国后的叶企孙担任国立东南大学文理科理化系副教授。讲授力学、电子论和近代物理。后又着手创建清华大学物理系,理学院和北京大学磁学(国内第一个研究磁学机构)研究所,并与竺可桢先生一起创办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学生王淦昌参加抗日游行,他说:“你们明白自己的使命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为什么会挨打?为什么会落后?你们明白吗?如果我们的国家有大唐帝国那般的强盛,在这个世界上谁敢欺辱我们?一个国家与一个人一样,弱肉强食是亘古不变的法则,要想我们的国家不遭受外国人的凌辱,就只有靠科学!只有科学,才能拯救我们的民族!”叶先生说完已是泪流满面。但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时候叶企孙立即放下出国访问的机会,负担起抢运图书、仪器的重任。学生熊大缜放弃赴德留学机会选择弃笔从戎投身革命,他虽不愿可也支持学生的做法。只是他不知道熊大缜这一去便是天人永隔,也是叶企孙以后不幸遭遇的伏笔。熊大缜加入了八路军,在吕正操将军处任供给部部长。1939年熊大缜因为被怀疑是特务遭到逮捕。在押送途中被石块砸死。

新中国成立后叶企孙拒绝去台湾留了下来,他爱学生如子坚信熊大缜绝不会叛变,他四处奔走想为学生洗刷冤屈,证明学生的清白。1967年叶企孙被关押,在长达一年半的审讯之中叶企孙从头到尾就只有一句话:“我是科学家,我是老实的,我不说假话。”1969年他虽得以释放但要在北大接受监督,到北大不久又在次入狱,这时的叶企孙已经是重病缠身,形如枯槁。出狱后的叶企孙无儿无女举目无亲,只得要饭来维持生命。1977年叶企孙陷入昏迷,在弥留之际依然喃喃道:“回清华,回清华………”1月13日叶企孙因病逝世享年79岁。

叶老一生起起伏伏,即登了顶峰也坠过深渊。命运多舛也许是最好的解释。时光荏苒,愿这盛世如您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