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叶企孙:一生吾所爱之刚毅坚卓(中)

作者:笨鸟过我桥

讲出心里见解

不需多顾虑

附和声不响朗震荡又如何

豪强人自重

可憎即说可憎

不讲谎话

是自信不感到世上做人难

盲从成祸患

快乐老实人

敢想敢当敢说每段老实话

又是数十年

我要每天展笑阔步朗日下

随着卢冠廷的一首《快乐老实人》响起, “吱扭”一声,联大皆茶馆的窄门被“降龙十八掌”的掌风推开了。在门口守候的茶友们抬头一看,心中暗暗称奇:小黑板上明明写着“一生无所爱”怎么瞬间就成了“一生吾所爱”了?看来今天端出来这杯茶是“功夫茶”。

叶企孙:一生吾所爱之刚毅坚卓(中)

一代武侠宗师——老实人郭大侠

一代宗师叶企孙的功夫深不可测,深到让你看不到他真有功夫。清华学校1925年成立大学部,叶企孙来物理系当教授,第一年招进来4个学物理的,第二年2个(冯秉铨和龚祖同),第三年只有1个(杨逢挺)。别小看三年里招进来的学生只能勉强组建一支七人制足球队,但第一届的学生里面就有“两弹一星”功勋王淦昌院士、先师从居里夫人后培育“东方居里夫人”吴健雄的施士元和周同庆院士。

王淦昌和施士元考进清华原本都是想学化学的,没成想,被叶企孙的物理课迷住了,分系后全都转成改学物理。周同庆则是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学读书时,就认识了在东南大学任教的叶企孙,在叶企孙的引导下,周同庆对自然科学兴趣浓厚,报考清华大学物理系是水到渠成。

1926年3月18日发生以“大沽口事件”为导火索的段祺瑞政府镇压惨案,鲁迅笔下的《记念刘和珍君》的主人公与四十多个青年惨遭杀害。

叶企孙:一生吾所爱之刚毅坚卓(中)

真的勇士

叶企孙:一生吾所爱之刚毅坚卓(中)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当晚,王淦昌死里逃生后和几个同学来到叶企孙老师家,讲述白天的天安门血案。当王淦昌讲到“我身边的同学倒下,血溅我的衣服”时,叶企孙激动地盯着他,严厉地问道:“谁叫你们去的?你们明白自己的使命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为什么会挨打?为什么落后?你们明白吗?如果我们的国家有大唐帝国那般的强盛,在这个世界上谁敢欺辱我们?一个国家与一个人一样,弱肉强食是亘古不变的法则。要想我们的国家不遭受外国人的凌辱,就只有靠科学!科学,只有科学,才能拯救我们的民族!”说罢,叶企孙泪流满面,不能自己。

王淦昌1907年5月28日出生于江苏常熟支塘镇枫塘湾,4岁丧父,13岁丧母。为了能照顾王淦昌的起居生活,在外婆的张罗下,13岁的王淦昌和比他大三岁的吴月琴成亲了。

笨鸟看见此时联大皆茶馆里戴眼镜的杨姓茶友“腾”地站了起来,小杨童鞋大声抗议这期茶馆故事离题太远了,他今天特地从“镰想”公司董事会请假半天,就是想专门来听一代宗师爱科学的故事,不想浪费时间听娃娃亲。

笨鸟喝了口茶润了一下喉,故作镇定地敲了敲小黑板:吾所爱,吾所爱,王淦昌是叶企孙在清华的大弟子,爱科学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爱才。难道你们“镰想”公司爱科学就只是为了爱财?

唉,谐音梗还挺好用的,茶友搞事情被“镇压”下去了。被打岔了哈,我们继续。

王淦昌被叶企孙老师发自肺腑的讲话所打动,深刻明白爱国与科学紧密相关。叶企孙的这一番话,决定了王淦昌毕生的道路。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这句人人皆知的名言被穿透在王淦昌从事核爆炸试验的高度保密岁月里。用了整整17年的“王京”的名字,意味着王淦昌没有再与外界做任何学术交流,他一生失去了三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他真正做到了“以身许国”。而这个机会不仅仅是叶企孙给他的,也是他身后那个默默支持他的吴月琴给予的。

叶企孙:一生吾所爱之刚毅坚卓(中)

以身许国的他用了17年“王京”的名字

关于王淦昌和吴月琴,我们确实不能花太多篇幅,毕竟咱们是联大皆茶馆,但恰恰因为我们是联大街茶馆,所以有些事还是忍不住要多啰嗦几句,尤其是关于科学家的爱情故事。

王淦昌考取清华读大学的时候,吴月琴已经怀孕了,等他读了半年书放假回家,进门发现已经做爹了,吓得有点不轻。王淦昌清华读书四年,吴月琴生了三个娃,这家境就可想而知了。好在叶企孙一直都在重点照顾自己的这位大弟子,平时加个营养餐,送点回家的盘缠自然是少不了的。

1929年王淦昌清华毕业被叶企孙安排留校做助教。1930年,王淦昌考取了德国公费留学资格,临行前,见王淦昌衣着单薄,叶企孙将自己唯一一件贵重的大衣送给他,并殷切嘱托:“为什么我们国家被人欺负,就是因为科学落后,你一定要学好科学技术,将来以科学报国。”多年以后,王淦昌拒绝了国外导师挽留,毅然回国效力。有一次,王淦昌见到自己的学生没有衣服穿,便将自己珍藏的大衣送给学生,而这件衣服就是当年叶企孙给他的。

叶企孙的大衣就像衣钵一样珍贵,现在已经无法确切知道,究竟是哪个幸运的学生最终得到了叶企孙的大衣。但是有一点是很确切的,从1928年开始,叶企孙为清华大学物理系聘请到了一流的教授来给学生们授课,而不再是他一个人教三个年级的学生。

吴有训是叶企孙第一个聘到清华物理系的教授,吴有训到职后,叶企孙为了表示对他学识价值、专业地位的敬重,也为了表示物理系对他的重视,就把他的工资定在物理系最高的月薪340元,比自己这个系主任月薪还要高。这样的待遇在清华大学是没有先例的,这让吴有训和校内同人心生敬意。叶企孙礼贤下士之真诚,很快又让他招聘到了第二个教授萨本栋。随后,周培源、赵忠尧(笨鸟注:自费出国深造后又回到清华)、任之恭、霍秉权等先后到来。从此以后,清华大学物理系名师云集,他们团结在叶企孙周围,同心协力,创造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前身)首任教务长冯秉铨回忆说,他毕业那年与龚祖同(笨鸟注:1980年当选为科学院院士)等三位同学请叶企孙在工字厅吃晚饭,喝了点酒后,叶企孙对他们说:“我教书不好,对不住你们。可是有一点对得住你们的,就是我请来教你们的先生个个都比我强。”叶企孙说话从来都很真诚,何况这次是酒后吐真言,叶企孙的自谦正展示了他宽大的胸怀,显示出君子坦荡的人格魅力。

叶企孙:一生吾所爱之刚毅坚卓(中)

1936年清华大学物理的高光时刻

1930年,叶企孙休假出国考察,委托吴有训代理物理系主任。他发现吴有训的工作能力很强,就于1934年推荐吴当物理系主任。1937年1月,叶企孙又辞去理学院院长之职,荐吴有训接任。叶企孙的辞职,既不是自己不行,也不是众人反对,更不是已到退休年龄,他辞职的用意是把有限的精力转移到对全国有更大影响的科教兴国事业上。

叶企孙爱科学、爱未来科学之才,也体现在他爱“钱”身上。笨鸟又喝了一口茶,趁机观察了一下小杨童鞋,发现他开始面露喜色。

“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曾经是上海交通大学铁道工程专业的毕业生。1934年,钱学森赴南京参加“庚款奖学金”考试,他发挥严重失常,各门成绩均不理想,而向来擅长数学的钱学森,竟然数学不及格!唯独一门课程“航空工程”拿了高分——87分。慧眼独具的叶企孙依然破格录取了钱学森,因为叶企孙早就意识到了如果没有航空,一旦发生战争,中国人将毫无还手之力。钱学森就这样进入了叶企孙的视野里,获得了“庚子赔款奖学金”。按照清华大学的规定,凡选派出国的留学生,必须由学校指派导师补习一年的课程,于是叶企孙就为钱学森选派了王士倬、钱莘觉、王助三位教授组成导师组,专门进行辅导。钱学森的人生转折点就是由叶企孙前瞻规划出来的。

叶企孙:一生吾所爱之刚毅坚卓(中)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1931年进清华时因历史和国文都考了满分而被招入文史系,但是他的数理化成绩一塌糊涂,物理才考了5分,化学和数学一共考了20分,英语完全没学过,直接就是考零分。就在钱伟长进入历史系的第二天,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9·18事变”,侵占了东北三省。从广播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不读文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

钱伟长想转系的诉求在吴有训那里碰了钉子。于是他找到同宿舍的物理系原苏州中学同学殷大钧约请物理系的同学赵九章、王竹溪、何风元一起向叶企孙求援,瞅准的就是叶企孙对这几个学生亲如子女,无所不谈。熟悉叶企孙的人都知道,从教书第一天开始,他就会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着他教过的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家庭状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状态等等。叶企孙一直坚持,只有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条件和情况之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才能,避免浪费学生的天赋。

一代宗师叶企孙的“降龙十八掌”又开始发威了。叶企孙知道钱伟长文史学得好,就专门与他举例讨论了司马迁的《史记》,弄清为什么司马迁要用“志”、“本纪”、“列传”这样的体系框架来描写这一段社会历史的发展。司马迁用了叙述代表人物的方式来反映这一时期的社会兴衰盛亡的内涵,用“志”来叙述社会发展的总面貌,用“太史公曰”来总结评论某一人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读史贵在融会贯通,弄懂它,不在于死背熟读某些细节。学物理也是一样,也是重在弄懂,不要死背公式,熟记定律,懂了自然就记得,会用就肯定忘不了。所以,能学好历史,同样也能学好物理。

这边厢,小杨童鞋听到“司马”俩字心慌意乱。那边厢小钱童鞋听了拼命点头,顿时觉得学物理有信心了。叶企孙告诉小钱童鞋不要辜负文史系教授的厚爱,由他们出面向吴有训说会更有作用。钱伟长遵叶企孙所嘱,绕了一个圈后终获批准以试读一年的名义进了物理系,并规定一年后数、理、化三门课同时都超过70分才能正式升入物理系二年级,不然仍转回文史系。一年之后,钱伟长成为当时五个一起转学物理的同学中唯一留下继续升上二年级的人。

叶企孙:一生吾所爱之刚毅坚卓(中)

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右)与叔父国学大师钱穆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其父钱玄同是北大教授,自然是倾向于自己的儿子在北大读书。清华大学物理系建立初期,为使教师专心教学,曾报校方批准,不准本系教师在校外兼职。叶企孙聘到吴有训、萨本栋等名师后,为支持北大物理系,特别许可他们两人轮流到北大讲授大一的普通物理。钱三强在北大读预科时,由于听了吴有训的课,对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水平之高羡慕不已而转向报考清华。钱三强可以说就是被叶企孙“隔岸钓鱼”钓到清华的一条大鱼。这就是叶企孙和“钱”的缘分呀。他不看重钱,“钱”偏偏就越会向他汇聚。

叶企孙:一生吾所爱之刚毅坚卓(中)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和夫人何泽慧

叶企孙是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除了壮大自己任教的物理系,他还为算学系聘请杨武之、熊庆来这样的名师,为化学系聘请张子高、萨本铁、黄子卿、李继侗。而华罗庚的到来着实又能为叶企孙的“降龙十八掌”书上一笔。

1931年春,算学系主任熊庆来在图书馆的一本《科学》杂志上看到了署名华罗庚的一篇文章,不禁大为赞叹。算学系助教唐培经恰好认识华罗庚,介绍说是他的江苏金坛县小老乡,初中毕业,在金坛中学当杂工,而且还是一个腿脚不便的残疾人。于是一场关于能否破格吸纳华罗庚的讨论在清华理学院展开了。叶企孙力排众议,先让华罗庚在算学系当助理员负责图书馆的事,并特批他跟算学系本科班的课程学习。

华罗庚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就完成了全部课程,被破格提升为助教并教授微积分。一次,叶企孙发现了华罗庚的论文被日本一家学术杂志刊用,欣喜之余,立即找来熊庆来、杨武之等算学系领导们商议,最后决定再次破格提升华罗庚为教员。不仅如此,叶企孙还打破常规,送华罗庚到英国深造,这才使他接触到世界数学领域的前沿,追踪顶尖的数学大师,跃上世界一流的数学家队伍之中。

叶企孙:一生吾所爱之刚毅坚卓(中)

一生受尽叶企孙爱护的华罗庚

华罗庚曾说:“我这一生受尽叶先生爱护,感激不尽。”历数曾经接过叶企孙“降龙十八掌”的所有.0高手中,李政道应该是最幸运的。(未完待续)

叶企孙:一生吾所爱之刚毅坚卓(中)
叶企孙:一生吾所爱之刚毅坚卓(中)
叶企孙:一生吾所爱之刚毅坚卓(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