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葉企孫:一生吾所愛之剛毅堅卓(中)

作者:笨鳥過我橋

講出心裡見解

不需多顧慮

附和聲不響朗震蕩又如何

豪強人自重

可憎即說可憎

不講謊話

是自信不感到世上做人難

盲從成禍患

快樂老實人

敢想敢當敢說每段老實話

又是數十年

我要每天展笑闊步朗日下

随着盧冠廷的一首《快樂老實人》響起, “吱扭”一聲,聯大皆茶館的窄門被“降龍十八掌”的掌風推開了。在門口守候的茶友們擡頭一看,心中暗暗稱奇:小黑闆上明明寫着“一生無所愛”怎麼瞬間就成了“一生吾所愛”了?看來今天端出來這杯茶是“功夫茶”。

葉企孫:一生吾所愛之剛毅堅卓(中)

一代武俠宗師——老實人郭大俠

一代宗師葉企孫的功夫深不可測,深到讓你看不到他真有功夫。清華學校1925年成立大學部,葉企孫來實體系當教授,第一年招進來4個學實體的,第二年2個(馮秉铨和龔祖同),第三年隻有1個(楊逢挺)。别小看三年裡招進來的學生隻能勉強組建一支七人制足球隊,但第一屆的學生裡面就有“兩彈一星”功勳王淦昌院士、先師從居裡夫人後培育“東方居裡夫人”吳健雄的施士元和周同慶院士。

王淦昌和施士元考進清華原本都是想學化學的,沒成想,被葉企孫的實體課迷住了,分系後全都轉成改學實體。周同慶則是在東南大學附屬中學讀書時,就認識了在東南大學任教的葉企孫,在葉企孫的引導下,周同慶對自然科學興趣濃厚,報考清華大學實體系是水到渠成。

1926年3月18日發生以“大沽口事件”為導火索的段祺瑞政府鎮壓慘案,魯迅筆下的《記念劉和珍君》的主人公與四十多個青年慘遭殺害。

葉企孫:一生吾所愛之剛毅堅卓(中)

真的勇士

葉企孫:一生吾所愛之剛毅堅卓(中)

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

當晚,王淦昌死裡逃生後和幾個同學來到葉企孫老師家,講述白天的天安門血案。當王淦昌講到“我身邊的同學倒下,血濺我的衣服”時,葉企孫激動地盯着他,嚴厲地問道:“誰叫你們去的?你們明白自己的使命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為什麼會挨打?為什麼落後?你們明白嗎?如果我們的國家有大唐帝國那般的強盛,在這個世界上誰敢欺辱我們?一個國家與一個人一樣,弱肉強食是亘古不變的法則。要想我們的國家不遭受外國人的淩辱,就隻有靠科學!科學,隻有科學,才能拯救我們的民族!”說罷,葉企孫淚流滿面,不能自己。

王淦昌1907年5月28日出生于江蘇常熟支塘鎮楓塘灣,4歲喪父,13歲喪母。為了能照顧王淦昌的起居生活,在外婆的張羅下,13歲的王淦昌和比他大三歲的吳月琴成親了。

笨鳥看見此時聯大皆茶館裡戴眼鏡的楊姓茶友“騰”地站了起來,小楊童鞋大聲抗議這期茶館故事離題太遠了,他今天特地從“鐮想”公司董事會請假半天,就是想專門來聽一代宗師愛科學的故事,不想浪費時間聽娃娃親。

笨鳥喝了口茶潤了一下喉,故作鎮定地敲了敲小黑闆:吾所愛,吾所愛,王淦昌是葉企孫在清華的大弟子,愛科學最直接的展現就是愛才。難道你們“鐮想”公司愛科學就隻是為了愛财?

唉,諧音梗還挺好用的,茶友搞事情被“鎮壓”下去了。被打岔了哈,我們繼續。

王淦昌被葉企孫老師發自肺腑的講話所打動,深刻明白愛國與科學緊密相關。葉企孫的這一番話,決定了王淦昌畢生的道路。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魯迅這句人人皆知的名言被穿透在王淦昌從事核爆炸試驗的高度保密歲月裡。用了整整17年的“王京”的名字,意味着王淦昌沒有再與外界做任何學術交流,他一生失去了三次獲得諾貝爾獎的機會,他真正做到了“以身許國”。而這個機會不僅僅是葉企孫給他的,也是他身後那個默默支援他的吳月琴給予的。

葉企孫:一生吾所愛之剛毅堅卓(中)

以身許國的他用了17年“王京”的名字

關于王淦昌和吳月琴,我們确實不能花太多篇幅,畢竟咱們是聯大皆茶館,但恰恰因為我們是聯大街茶館,是以有些事還是忍不住要多啰嗦幾句,尤其是關于科學家的愛情故事。

王淦昌考取清華讀大學的時候,吳月琴已經懷孕了,等他讀了半年書放假回家,進門發現已經做爹了,吓得有點不輕。王淦昌清華讀書四年,吳月琴生了三個娃,這家境就可想而知了。好在葉企孫一直都在重點照顧自己的這位大弟子,平時加個營養餐,送點回家的盤纏自然是少不了的。

1929年王淦昌清華畢業被葉企孫安排留校做助教。1930年,王淦昌考取了德國公費留學資格,臨行前,見王淦昌衣着單薄,葉企孫将自己唯一一件貴重的大衣送給他,并殷切囑托:“為什麼我們國家被人欺負,就是因為科學落後,你一定要學好科學技術,将來以科學報國。”多年以後,王淦昌拒絕了國外導師挽留,毅然回國效力。有一次,王淦昌見到自己的學生沒有衣服穿,便将自己珍藏的大衣送給學生,而這件衣服就是當年葉企孫給他的。

葉企孫的大衣就像衣缽一樣珍貴,現在已經無法确切知道,究竟是哪個幸運的學生最終得到了葉企孫的大衣。但是有一點是很确切的,從1928年開始,葉企孫為清華大學實體系聘請到了一流的教授來給學生們授課,而不再是他一個人教三個年級的學生。

吳有訓是葉企孫第一個聘到清華實體系的教授,吳有訓到職後,葉企孫為了表示對他學識價值、專業地位的敬重,也為了表示實體系對他的重視,就把他的工資定在實體系最高的月薪340元,比自己這個系主任月薪還要高。這樣的待遇在清華大學是沒有先例的,這讓吳有訓和校内同人心生敬意。葉企孫禮賢下士之真誠,很快又讓他招聘到了第二個教授薩本棟。随後,周培源、趙忠堯(笨鳥注:自費出國深造後又回到清華)、任之恭、霍秉權等先後到來。從此以後,清華大學實體系名師雲集,他們團結在葉企孫周圍,同心協力,創造出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迹。

華南工學院(華南理工大學前身)首任教務長馮秉铨回憶說,他畢業那年與龔祖同(笨鳥注:1980年當選為科學院院士)等三位同學請葉企孫在工字廳吃晚飯,喝了點酒後,葉企孫對他們說:“我教書不好,對不住你們。可是有一點對得住你們的,就是我請來教你們的先生個個都比我強。”葉企孫說話從來都很真誠,何況這次是酒後吐真言,葉企孫的自謙正展示了他寬大的胸懷,顯示出君子坦蕩的人格魅力。

葉企孫:一生吾所愛之剛毅堅卓(中)

1936年清華大學實體的高光時刻

1930年,葉企孫休假出國考察,委托吳有訓代理實體系主任。他發現吳有訓的工作能力很強,就于1934年推薦吳當實體系主任。1937年1月,葉企孫又辭去理學院院長之職,薦吳有訓接任。葉企孫的辭職,既不是自己不行,也不是衆人反對,更不是已到退休年齡,他辭職的用意是把有限的精力轉移到對全國有更大影響的科教興國事業上。

葉企孫愛科學、愛未來科學之才,也展現在他愛“錢”身上。笨鳥又喝了一口茶,趁機觀察了一下小楊童鞋,發現他開始面露喜色。

“中國飛彈之父的”錢學森曾經是上海交通大學鐵道工程專業的畢業生。1934年,錢學森赴南京參加“庚款獎學金”考試,他發揮嚴重失常,各門成績均不理想,而向來擅長數學的錢學森,竟然數學不及格!唯獨一門課程“航空工程”拿了高分——87分。慧眼獨具的葉企孫依然破格錄取了錢學森,因為葉企孫早就意識到了如果沒有航空,一旦發生戰争,中國人将毫無還手之力。錢學森就這樣進入了葉企孫的視野裡,獲得了“庚子賠款獎學金”。按照清華大學的規定,凡選派出國的留學生,必須由學校指派導師補習一年的課程,于是葉企孫就為錢學森選派了王士倬、錢莘覺、王助三位教授組成導師組,專門進行輔導。錢學森的人生轉折點就是由葉企孫前瞻規劃出來的。

葉企孫:一生吾所愛之剛毅堅卓(中)

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

“中國力學之父”錢偉長1931年進清華時因曆史和國文都考了滿分而被招入文史系,但是他的數理化成績一塌糊塗,實體才考了5分,化學和數學一共考了20分,英語完全沒學過,直接就是考零分。就在錢偉長進入曆史系的第二天,日本發動了震驚中外的“9·18事變”,侵占了東北三省。從廣播裡聽到了這個消息後,錢偉長拍案而起,他說:“我不讀文史系了,我要學造飛機大炮。”

錢偉長想轉系的訴求在吳有訓那裡碰了釘子。于是他找到同宿舍的實體系原蘇州中學同學殷大鈞約請實體系的同學趙九章、王竹溪、何風元一起向葉企孫求援,瞅準的就是葉企孫對這幾個學生親如子女,無所不談。熟悉葉企孫的人都知道,從教書第一天開始,他就會随身攜帶一個小本子,上面記錄着他教過的每一位學生的情況,包括學生的家庭狀況、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學習狀态等等。葉企孫一直堅持,隻有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條件和情況之後,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才能,避免浪費學生的天賦。

一代宗師葉企孫的“降龍十八掌”又開始發威了。葉企孫知道錢偉長文史學得好,就專門與他舉例讨論了司馬遷的《史記》,弄清為什麼司馬遷要用“志”、“本紀”、“列傳”這樣的體系架構來描寫這一段社會曆史的發展。司馬遷用了叙述代表人物的方式來反映這一時期的社會興衰盛亡的内涵,用“志”來叙述社會發展的總面貌,用“太史公曰”來總結評論某一人物在社會曆史發展中的作用,讀史貴在融會貫通,弄懂它,不在于死背熟讀某些細節。學實體也是一樣,也是重在弄懂,不要死背公式,熟記定律,懂了自然就記得,會用就肯定忘不了。是以,能學好曆史,同樣也能學好實體。

這邊廂,小楊童鞋聽到“司馬”倆字心慌意亂。那邊廂小錢童鞋聽了拼命點頭,頓時覺得學實體有信心了。葉企孫告訴小錢童鞋不要辜負文史系教授的厚愛,由他們出面向吳有訓說會更有作用。錢偉長遵葉企孫所囑,繞了一個圈後終獲準許以試讀一年的名義進了實體系,并規定一年後數、理、化三門課同時都超過70分才能正式升入實體系二年級,不然仍轉回文史系。一年之後,錢偉長成為當時五個一起轉學實體的同學中唯一留下繼續升上二年級的人。

葉企孫:一生吾所愛之剛毅堅卓(中)

中國力學之父錢偉長(右)與叔父國學大師錢穆

“中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其父錢玄同是北大教授,自然是傾向于自己的兒子在北大讀書。清華大學實體系建立初期,為使教師專心教學,曾報校方準許,不準本系教師在校外兼職。葉企孫聘到吳有訓、薩本棟等名師後,為支援北大實體系,特别許可他們兩人輪流到北大講授大一的普通實體。錢三強在北大讀預科時,由于聽了吳有訓的課,對清華大學實體系教授水準之高羨慕不已而轉向報考清華。錢三強可以說就是被葉企孫“隔岸釣魚”釣到清華的一條大魚。這就是葉企孫和“錢”的緣分呀。他不看重錢,“錢”偏偏就越會向他彙聚。

葉企孫:一生吾所愛之剛毅堅卓(中)

中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和夫人何澤慧

葉企孫是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除了壯大自己任教的實體系,他還為算學系聘請楊武之、熊慶來這樣的名師,為化學系聘請張子高、薩本鐵、黃子卿、李繼侗。而華羅庚的到來着實又能為葉企孫的“降龍十八掌”書上一筆。

1931年春,算學系主任熊慶來在圖書館的一本《科學》雜志上看到了署名華羅庚的一篇文章,不禁大為贊歎。算學系助教唐培經恰好認識華羅庚,介紹說是他的江蘇金壇縣小老鄉,國中畢業,在金壇中學當雜工,而且還是一個腿腳不便的殘障人士。于是一場關于能否破格吸納華羅庚的讨論在清華理學院展開了。葉企孫力排衆議,先讓華羅庚在算學系當助理員負責圖書館的事,并特批他跟算學系大學班的課程學習。

華羅庚邊工作邊學習,用一年半時間就完成了全部課程,被破格提升為助教并教授微積分。一次,葉企孫發現了華羅庚的論文被日本一家學術雜志刊用,欣喜之餘,立即找來熊慶來、楊武之等算學系上司們商議,最後決定再次破格提升華羅庚為教員。不僅如此,葉企孫還打破正常,送華羅庚到英國深造,這才使他接觸到世界數學領域的前沿,追蹤頂尖的數學大師,躍上世界一流的數學家隊伍之中。

葉企孫:一生吾所愛之剛毅堅卓(中)

一生受盡葉企孫愛護的華羅庚

華羅庚曾說:“我這一生受盡葉先生愛護,感激不盡。”曆數曾經接過葉企孫“降龍十八掌”的所有.0高手中,李政道應該是最幸運的。(未完待續)

葉企孫:一生吾所愛之剛毅堅卓(中)
葉企孫:一生吾所愛之剛毅堅卓(中)
葉企孫:一生吾所愛之剛毅堅卓(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