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蘭莎
視訊剪輯 蘭莎
視訊加載中...
退城搬遷是傳統鋼廠被迫面臨的現實抉擇,然而,湖北鄂城鋼鐵通過智能化轉型,探索出了一條鋼廠與城市共融共生之路。
目前,鄂城鋼鐵成功建立國家3A級旅遊景區,正在全力向打造4A級景區的目标奮力邁進。
是什麼讓這家鋼鐵廠擺脫了“傻大黑粗”的刻闆印象?是什麼讓這家鋼鐵廠實作了“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平衡發展?
10月27日,本報記者跟随“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媒體采訪團一行走進鄂城鋼鐵,探訪傳統鋼廠的“智”造之光。
廢水回收可養魚,鋼廠空氣品質優于城區
秋日的鄂城鋼鐵廠區,綠樹蔥茏、溪流蜿蜒,空氣中彌漫着陣陣桂花的香甜。漫步于花溪濕地公園,仰頭,藍天白雲,偶有白鹭飛過;低頭,水清岸綠,但見魚翔淺底。
花溪濕地公園面積達48萬平方米,相當于1000餘個标準籃球場大小, 每小時可進行中水(即經過處理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雨水等,水質介于清潔水和污水之間)200立方米至500立方米,蓄水量可達1萬立方米。

可令人驚奇的是,這片濕地公園實際上卻是一個中水處理廠,作用類似于水系統的“膀胱”。在這裡,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經過處理後,一部分回流用。另外一部分用不完的,經過深度處理後,全部流向濕地公園。
“它的建成區面積是國内城市鋼廠中最大的,處理後的水質标準是最高的,達到地表水三類标準。”該公司企業文化部部長熊鷹介紹道。“原來工廠的廢水大量外排,一天有上萬噸。如今,在鄂鋼,已經實作了廢水零排放。”
驅車行駛在廠區,“建立綠色智慧型城市鋼廠”的智語随處可見。空中無煙、地面無塵、現場無味,在廢氣超低排上,鄂城鋼鐵也已實作了負能煉鋼。“通俗地說,就是生産1噸鋼,鄂鋼可以‘撿回’20多公斤的标煤。”熊鷹說。
而這些資料,無論是空氣品質還是水質排放等資訊,可以全部通過鄂鋼操業集控中心的智能化大資料平台實作實時監測。“在智能化轉型上,公司投資了三四十億,其中用于環保的比例占了十分之一。公司環保系統和政府有關部門監控系統實作聯網,可随時掌握生産環節的各項環保動态名額,以確定廢水零排放、廢氣超低排。”熊鷹說。
記者在鄂鋼操業集控中心顯示屏看到,鄂鋼廠區空氣品質(AQI)值為38,鄂州城區空氣品質(AQI)值為67 ,優于城區。綜合廢水處理站排口的水質排放PH值、氨氮含量、總磷含量等名額,均在國控标準内。
不見火花四濺,爐前工坐在電腦前開堵鐵口
智能化時代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在鄂鋼,冶煉全工序基本實作了自動化,現場操作人員已經被電腦取代。
坐落于鋼廠匠心園内的操業集控中心,有上下兩層樓。在這裡,煉鐵、煉鋼、軋鋼、能源、環保、遠端計量等114個原本分散在現場各區域的操作室,被集中成1個。整個空間整潔明亮,科技範兒十足,兩層樓内四周牆壁上挂滿了各式各樣的大屏,技術勞工隻需坐在電腦前點點滑鼠,就可以遠端操控。這在鋼鐵行業内,還是首次。
在煉鋼區的大屏前,記者看到,從轉爐、精煉爐到連鑄,整個全工序流程,一目了然。“鄂鋼首創的遠端一鍵開堵鐵口技術,通過三維模組化,可以實時了解爐内情況,并對高爐爐内的各項名額,成分等系數,進行實時調控。”鄂鋼煉鋼廠首席師丁東如說。
而在丁東如的記憶中,過去,一進煉鋼廠的大門,一股熱浪就撞過來。鐵口打開了,火花四濺,距離鐵口10米遠,還差點被濺到。那時,100萬噸的規模,需要2萬人。而現在,600萬噸的規模,僅需3000多人,人工效率提升了30多倍。
“像爐前工這個崗位,需要在高爐面前操作,高溫、瓦斯安全風險非常大,智能化轉型後,現場已經沒有這類崗位了。”丁東如笑着說道。”在遠端操控中,如果提前将參數調整地非常好,完全不需要人工幹預。煉鋼廠内現場的人員主要負責日常巡檢、監護安全”。
5G撐起安全保護傘,危險工位被機器人取代
而馬上,在鄂鋼,危險區的人工巡檢也将被5G機器人取代。
作為國内首家5G+智慧鋼廠,2019年11月,鄂城鋼鐵與湖北移動簽署了《共建5G鋼鐵網際網路聯合創新開放實驗室協定》,共同成立研究開發中心,深化5G在鋼鐵行業中的應用。目前,鄂鋼廠區的5G基站和5G行業專網等基礎設施首期建設工程已經完成,5G應用也開始逐漸推進。
如今,鄂鋼已經在液态金屬安全生産管控等領域,運用到了5G技術。在操業集控中心的液态金屬總線大屏上,數個長方形形狀的圍欄不停閃爍着紅色的光圈。現場操作的勞工,每個人都佩戴有一個白色5G北鬥定位牌,如果侵入電子圍欄,勞工手機上就會收到報警,而此時,操控中心的從業人員也會第一時間獲知險情。
湖北移動鄂州分公司副總經理賀建勳表示,下一階段,雙方将進一步深入推進5G+北鬥鐵水機車精确定位、5G+危險區機器人巡檢、5G+行車遠端操控、5G+VR/AR等方面應用。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極目新聞”用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