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奈說:“繪畫是好的或壞的,閉上你的眼睛,觸摸畫布可以判斷。”
肌理是油畫中看得見摸得着的紋理,凸凹、粗細、濃淡,色層、顔料、塗層種類都是構成肌理的重要元素。
肌理可以看成是材料與技法的綜合運用後表現。
在莫奈的作品中,具象肌理與意向肌理混合使用。
具象用以表達所繪物象的色彩和結構。
意向肌理是作品中展現心緒的寫照。
意向肌理中,莫奈傾向于使用彎曲的線性筆觸來制造物象整體流動的态勢;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貝萊爾的岩石》(The Rocks at Belle-Ile)
克勞德·莫奈于1886年創作的。莫奈以其充滿活力的筆法,而聞名于世的奇妙表現。
天空的筆觸與其餘部分形成鮮明的對比。
莫奈在橙色的背景上用一種松散的筆觸描繪天空的雲,以虛化的邊緣融入水中,表示地平線。
在畫面近前景的筆觸多變,這有助于賦予畫作那種深度感。
色彩是這幅畫最令人驚歎的元素,柔和的橙色、粉色和黃色,與落日餘晖中豐富的藍色、紫色岩石和陰影,形成美麗對比。
莫奈運用筆觸和肌理有兩個特點:
1、并置與錯疊交叉使用。
2、注意畫面整體的筆觸流向,這就給畫面造成動勢。
肌理中的色彩、線條、塊面有一種節奏與韻律,節奏與韻律和人的某些情感的節奏與韻律具有同一性,使人産生情感上的合拍;
油畫肌理的形成和三個因素有關:
底材:不同紋理的亞麻布經過不同的處理,會形成不同紋理的底子。
如粗紋理亞麻布表面會比較粗糙,有明顯紋路,細紋理亞麻布表面會比較細膩,底料打磨平整的情況下可以消除布面肌理。
筆法:不同的筆和不同的畫法會形成不同的肌理,古典畫家常用軟的圓頭筆使用間接畫法繪畫,色層比較平比較薄,不容易看出起伏。
近現代畫家喜歡用鬃毛筆結合直接畫法作畫,色層比較厚,起伏比較多,容易看到筆觸。
調和劑:
油畫調和劑分為油性和乳液型,油性調和劑畫出來的作品表面光澤度比較高,乳液型調和劑畫出來的作品表面是亞光效果的,光澤比較含蓄。
無論使用什麼樣的添加物,都會影響顔色的附着力。若使用大量的添加物,可利用上光油增加此媒材的附着力,使表面産生光澤。
作畫過程中可以通過稀、稠、薄、厚等色彩變化,借用筆觸與刀法直接做出凹凸不平的粗糙效果。
或在顔料中摻入砂子、鋸末、玻璃碎末、面包渣等顆粒狀材料制作肌理。
畫作選自:克勞德·莫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