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廷談判收複伊犁不成,反遭沙俄恫吓,左宗棠擡棺出征,如何布置

年少時讀曆史,對清流言官們的一身正氣、随時為民請命的形象佩服得五體投地,覺得要是沒有這些棟梁,我們的社會真不知道會黑暗成什麼樣子。後來年歲漸長,閱曆多了,慢慢懂得很多事不能光看表面,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結合讀的書,對曆史的了解逐漸深入後,也就知道這幫人清則清矣,卻大多是些不通人情不懂實務卻又自以為是的糊塗蛋。#左宗棠#

這些人道德文章是好的,也有正義感,卻幹不了實事,更多時候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如明朝東林黨,天天忙于黨争,鮮有治國、治軍之良策,所謂“下筆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誤國誤民之深一點不在那些臭名昭著的“閹黨”之下。

清廷談判收複伊犁不成,反遭沙俄恫吓,左宗棠擡棺出征,如何布置

但這些人也并非一無是處,到了晚清那個“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時,以“翰林四谏”張佩倫、張之洞、黃體芳、于蔭霖為魁首的清流,還是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某種程度上甚至左右了曆史的走向,間接促成了伊犁的收複。為什麼咱們這麼說呢?

話說當崇厚簽的條約内容公之于衆時,這些清流立刻道德感爆棚,紛紛上谏,要求嚴懲崇厚。清流們一針見血地指出:崇厚在沒有被俄國人威逼和脅迫的情況下,居然簽了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名為收回了伊犁,事實上卻把伊犁周邊的大片領土拱手相讓(這就好比得了個廣州,卻把廣東給賣了),如此愚蠢無能之人,喪權辱國,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清廷談判收複伊犁不成,反遭沙俄恫吓,左宗棠擡棺出征,如何布置

但崇厚出使和沙俄談判,恰恰是由慈禧首肯的,此時要求嚴懲崇厚,豈非要老佛爺自打嘴巴,承認自己用人不明呢?于是面對清流們的大義凜然,慈禧擺出了一副能拖就拖,企圖大事化小的樣子,這更激起了他們滿腔的鬥志,決定換一個辦法,造個崇厚的小謠,利用人性的弱點,逼慈禧就範。

于是黃體芳面見慈禧:“崇厚捅了這麼大一個簍子,讓您老人家如坐針氈,可是你知道他在幹嘛嗎?”緊接着不懷好意地說道:“他已經到了上海,現在天天吃香喝辣,美女在懷,快活得不得了,隻等前來領功受賞呢!”

清廷談判收複伊犁不成,反遭沙俄恫吓,左宗棠擡棺出征,如何布置

聽完這話,慈禧臉上的表情,頓時凝固了:我在京城被千夫所指,你崇厚卻在逍遙快活!面色立刻鐵青,以一個冰冷的聲音問:“你們之前上書,說要怎麼處理崇厚的?”黃體芳暗自得意,不緊不慢地說道:“豬一樣的家夥,宰了算了。”于是慈禧咆哮了:“來人,去上海把崇厚給我抓回來。"

于是朝廷三堂會審,認定崇厚不向上司請示,不向同僚咨詢,擅自簽訂賣國協定,嚴重危害了國家的利益,罪大惡極,斬監候!一聽說崇厚被定罪,俄羅斯駐華公使凱陽德,立刻來到大清的總理衙門,拍桌子踹闆凳,懲辦崇厚是不是準備賴賬了?接着不斷地給大清的官員們上生物課:把北極熊叼在嘴裡的肉奪走,後果是很嚴重的!

清廷談判收複伊犁不成,反遭沙俄恫吓,左宗棠擡棺出征,如何布置

沙皇知道消息也火了,立刻派出兩艘鐵甲艦為首的艦隊,前往太平洋準備封鎖中國沿岸。同時讓駐突厥斯坦與西伯利亞總督,做好戰争準備,随時準備教訓大清。更讓人不解的是,大英帝國居然也站在仇敵沙俄那邊,駐華公使威妥瑪,特地跑到總理衙門,婆婆媽媽地數落大清,撂下狠話,阻止大清毀約。

面對洋人的壓力,朝廷真有點慌了。另一方面,這個時候因為有了報紙,崇厚簽的條約内容早已朝野皆知,一時間舉國震驚,群情激奮,輿論大嘩,都要清政府給個說法。這下子國内外的各種壓力紛至沓來,搞得清廷壓力山大。慈禧幹脆把心一橫,把鍋甩給左宗棠,讓他拿主意。不得不承認,大修頤和園之前的這位老佛爺,關鍵時刻還是拎得清輕重緩急的,知道在什麼時候,得找什麼人,做什麼事,才能讓大清這艘早已殘破不堪的巨輪不至于觸礁沉沒。正如她知道什麼時候該依靠曾國藩,什麼時候該用李鴻章,這個時候除了讓左宗棠拿主意,還能有比這更好的辦法嗎?

左宗棠的意見很簡單,毀約重談,不惜以戰求和!同時拟定了三路進兵伊犁的作戰計劃,并征求了劉錦棠的意見,詢問他對俄作戰有無把握。當左宗棠收到劉錦棠的回函後大笑:“沒想到他想的和我一模一樣,有毅齋(劉錦棠字)在,複伊犁足矣。”随即左宗棠向朝廷上了《複陳布置情形》的奏折。他認為“俄船東下,偏曆海疆,結倭奴,封遼海,亦不過虛聲脅和之計”。他在給總理衙門的信中指出:“察看情形,實非決之戰勝不可。”

清廷談判收複伊犁不成,反遭沙俄恫吓,左宗棠擡棺出征,如何布置

同時左宗棠給慈禧附信說:第一,這封信到的時候,英國人一定會改變主意支援廢約;第二,我将親自入疆,保證俄國人不敢打,如果一定要打,我保證打赢,如果打不赢絕不活着回來。當左宗棠的附信到達北京,第一條就把朝野上下給搞蒙了:左宗棠是不是老糊塗了,前兩天英國人還來總理衙門變着法地罵我們呢?可能嗎?

但威妥瑪真的又上門了,但這次像完全變了一個人似的,聲名前言廢棄,還言之鑿鑿地譴責俄國人是強盜,是強盜逼你大清簽的條約,當然不用認。而且也不用怕,大英帝國一向主持正義,我們會罩着你。

清廷談判收複伊犁不成,反遭沙俄恫吓,左宗棠擡棺出征,如何布置

頃刻間大清的官員全都石化了,堂堂大英駐華公使的翻臉速度,怎麼比翻書還快?!這是怎麼回事?原來當英國政府聽說威妥瑪勸大清接受條約以後,氣得大罵威妥瑪糊塗,立刻讓外交部發急電,火速指令其轉變立場,不得幹涉大清廢約。同時召見俄國駐英大使,警告北極熊不得在海上影響中國的自由通行,否則大英帝國不會袖手旁觀。

這下大家又不禁好奇,左宗棠怎麼就能這麼料事如神?很簡單,左宗棠勤于看外國報紙,知道英俄争霸這回事,是以确定凡是能給俄國人找麻煩的事,英國人一定會竭盡全力去支援的。至于威妥瑪之前為什麼犯糊塗?那肯定是他腦子一時短路,英國政府自然會修理他。

一看到左宗棠再次料事如神,慈禧心裡的大石頭終于落了下來,下決心對俄強硬,馬上通知俄國駐華公使,前約廢棄!另外派人前去重新談判伊犁問題。與此同時,朝廷下令李鴻章和兩江總督劉坤一迅速加強沿海防務;重新征召湘軍名将鮑超,率領舊部一萬,前往天津駐防;命淮軍老将宋慶在東北作出防務布置。

清廷談判收複伊犁不成,反遭沙俄恫吓,左宗棠擡棺出征,如何布置

1880年(光緒六年)4月,左宗棠開始部署軍隊,以南路劉錦棠步騎萬人出烏什,中路張曜所部七千人從阿克蘇分兩路直取伊犁,北路金順所部萬餘人扼守晶河,以備俄軍東犯烏魯木齊,他表示:“衰年報國,心力交瘁,亦複何暇顧及。”同年5月底,左宗棠以六十九歲的高齡,帶病之軀,冒着酷熱擡柳棺從甘肅西征,用實際行動告訴俄國人:為了收複伊犁,大清不懼開戰。6月15日,左宗棠進抵哈密設帳,命各軍戒備,随時準備向伊犁進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面對大清上下一緻前所未有的決心,貪得無厭的沙俄會讓步嗎?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如您覺得文章可讀,煩請關注體元的文史沙龍。您有何看法,歡迎下方暢所欲言,期待您的指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