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1日,法國總統馬克龍通路法國最大的口罩生産商,期間馬克龍不僅戴着口罩,還穿着防護服、戴着醫用防護帽。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馬克龍第一次在公衆面前戴口罩還是6天前,視察野戰醫院時戴上了口罩。而在此之前,馬克龍已多次未佩戴口罩視察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醫院,引發輿論關注。
馬克龍從不戴口罩,到戴上口罩,再到這次“全副武裝”去視察口罩工廠,這期間法國疫情正在急速發展。
法國總統馬克龍。
多次視察收治病患的醫院,未佩戴口罩
自新冠疫情在法國暴發以來,法國政府和權威人士反複強調戴口罩對預防病毒沒有任何用處。法國衛生部長維蘭在電視上也反複講:“如果沒有生病就沒有必要在街上戴口罩,沒有任何作用”。
實際上3月8日,法國确診病例已經突破了1000例,達到1126例,此後每天還在以二三百例的速度增加,法國政府和群眾卻表現得非常“淡定”。法國總統馬克龍已多次視察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醫院,在公衆面前他都未佩戴口罩。
而法國政府發言人西貝斯·恩迪亞耶3月17日在部長會議上談起有關口罩的言論稱:“總統隻要與他人保持适當的距離,就不需要戴口罩”,“既不是醫生,也不是病人,那麼對普通人來說是不需要戴口罩的”,“法國人不用去藥店買口罩,因為如果我們沒有生病,就沒有必要戴口罩。”
恩迪耶此後還稱:“馬克龍總統(視察醫院和其他機構)沒有佩戴口罩,隻是因為我們如果與其他人保持安全距離,沒必要佩戴口罩。”她指出,總統周圍的人數有限,并一直保持必要的一米距離。
進入醫院前,馬克龍戴上口罩。
确診病例超過2.5萬例,戴口罩視察野戰醫院
法國當地時間3月25日下午,馬克龍通路東部疫情重災城市米盧斯,視察剛剛搭建完工開始接收重症患者的野戰醫院,并為醫護人員打氣。直播畫面顯示,在進入醫院前,他在公開場合戴上了口罩。這是馬克龍在疫情發生以來首次在公衆面前戴口罩。
此事引發了法國群眾的熱議和諷刺。一方面群眾指出他的口罩是FFP2型号(歐盟标準,近似于N95型),明顯好于周邊的人,為缺少物資的醫護人員鳴不平;另一方面,群眾對政府言行不一緻的舉動感到可笑。 “你能想象一個國家長時間跟你講疫情期間沒感染就不用戴口罩(一個掩蓋口罩匮乏的謊言),然後總統戴着口罩出現在電視上。這個國家,就是我們的國家。”
此時,法國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3月25日,法國累計新冠肺炎确診病例超過2.5萬例,死亡病例1300多例。
馬克龍3月31日視察昂熱附近的口罩生産工廠時,按照規程穿戴上發罩、口罩和連體防護服。
确診病例飙升至逾5萬例,“全副武裝”去視察口罩工廠
6天後,3月31日,累計确診病例已經飙升至52128例,翻了一倍多;累計死亡3523例,是6天前的近3倍。
法國總統馬克龍當天通路了法國口罩生産商Kolmi-Hopen公司位于Saint-Barthélemy-d'Anjou的工廠。 在這家工廠生産包裝FFP2口罩的工廠中的房間,馬克龍罕見地穿着防護服、戴着口罩和醫用防護帽。
Kolmi-Hopen是法國最大的口罩生産商,自疫情出現以來,該工廠一周七天24小時無休,開足馬力生産口罩。公司負責人表示,工廠現在生産口罩的數量已經達到了之前的5到6倍。
在參觀期間,馬克龍發表講話,宣布将撥款40億歐元專門用于法國公共衛生事業,確定法國醫療衛生用品,如口罩和呼吸機的生産和供給。同時做出決定:從今天起的未來三到四周,法國将每日生産100萬隻口罩,4月底實作每周生産口罩數量超過1000萬隻。馬克龍強調,這些口罩并非“供醫護人員使用的” FFP2口罩。法國公司将生産95種不同标準經過檢驗的口罩,提供給那些與公衆接觸的其他行業的人員。總統特别列舉了運輸商,消防員,執法人員,收銀員和郵局員工。他同時表示,希望在本年年末,法國本土能夠實作口罩“自給自足”。
馬克龍作出這項決定時,法國的防疫物資已經極度匮乏。執行“封國”措施以來,法國超市一直面臨口罩、手套、洗手液奇缺的困境。很多地方的收銀員隻能用保鮮薄膜或者有機玻璃闆為自己安裝一道保護牆。
單日新增确診人數和死亡人數創新高
3月31日這一天,法國經曆了疫情期間“最黑暗”的一天。法國新冠肺炎患者新增7578例,有499人死于新冠病毒,這是自新冠病毒大流行開始以來,法國單日新增确診人數和死亡人數最大的一次。
連續三天,法國新冠肺炎新增确診病例都在大幅攀升。3月29日2599例,30日4376例,增幅68%;31日新增病例達到7578例,增幅高達73%。
新增死亡病例這三天也在飙升,3月29日292例,30日418例,31日499 例。截至3月31日累計死亡病例3523例,已經超過了中國。
法國衛生總署署長傑羅姆·薩洛蒙在31日的新聞釋出會上說,由于一直在加大檢測力度,是以病例數量在24小時内上升了17%。“目前每天隻對醫院死亡病例進行統計,但很快就能彙集養老院死亡人數的資料,這可能會導緻登記的死亡人數大幅增加。”
(綜合歐洲時報、海外網、新華社、中新網)
編輯: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