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歸德田氏堂号:“荊槐堂”釋解歸德田氏堂号:“荊槐堂”釋解

<h1 class="pgc-h-arrow-right">歸德田氏堂号:“荊槐堂”釋解</h1>

田緒科

歸德田氏堂号:“荊槐堂”釋解歸德田氏堂号:“荊槐堂”釋解

古之望族皆有堂号,吾族之先祠大殿懸挂堂号匾額亦久矣,因年代久遠、風雨剝蝕,先祠破損,匾額不存。甲午孟夏重修先祠至寒衣之節而竣,其間,吾受族衆之托,特聘國之書界大家田英章宗親,親書吾族堂号:“荊槐堂”,經精工镌刻,高懸于殿堂。

甲午拜祖大典日,多位族人問及“荊槐堂”之意,今特釋解。末學愧于學識膚淺,憂難釋其意,謹作此篇,抛磚引玉,以得名仕之斧正而明其真意矣。

1.荊:取于“三田哭荊”典故,乃田氏家族曆史上一件大事,被譽為家族團結凝集之象征。

“三田哭荊”最早記載見于南朝吳均之《續齊諧記》,載曰:“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議分财,生赀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荊樹,共議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樹即枯死,狀如火然。真往見之大驚,謂諸弟曰‘樹木同株,聞将分斫,是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勝,樹應聲榮茂。兄弟相感,合财寶,遂為孝門。真仕至太中大夫。” 唐宋類書《太平禦覽》《藝文類聚》《初學記》等多種圖書均有收錄。

明•程登吉編著的《幼學瓊林》中亦有“田氏分财,忽瘁庭前之荊樹”之語,今本注為“田氏,乃隋朝田真、田慶、田廣。”清•李漁的《笠翁對韻》中載有“田慶紫荊堂下茂,王裒青柏墓前枯”之句。

2.槐:相傳,周代宮廷外種槐樹三棵,荊棘九株。百官朝見天子之時,三公面對槐樹而立,九卿面對荊棘面立。後世便以三槐代指三公一類官職,九棘代指九卿百官。

歸德田氏八世祖田珍,字子聘,号待溪,河南商丘虞城縣谷熟鎮田老家人。萬曆三十八年中進士。曆任山東東昌府冠縣令,山東道監察禦史,四川道監察禦史,兩浙巡按,大理寺左寺丞、左右少卿,官至南京通政使司通政使兼戶部督儲侍郎。曆官四朝,承首輔張居正之風,恪守“清以坊身,惠以愛民,忠以體國,誠以禦物”信條,赤膽忠心,兩袖清風,雖遭宦官魏忠賢毀謗,仍賓客盈門,而不能撼其位,故史志載“前有張公,後有田公”而贊之。南京任職期間,日夜操勞,積勞成疾,崇祯四年卒于任。诰贈通議大夫、南京工部右侍郎、通政使司通政使,谕賜祭葬,崇祀府縣鄉賢,享公侯谕祭之禮,被推“良吏第一”,立為百官楷模。歸德田氏先祠古楹聯“東林四朝傳英名,西晉梁園振家聲”為其一生寫照。

翰林院國史院編修李目在《歸德田氏家乘》舊序中稱銀台公田珍與文端公沈鯉、莊敏公宋纁為三公。是為取‘槐’之意矣。

3.堂:殿堂。這裡指堂号解。

吾族之堂号“荊槐堂”蘊含:告誡後裔,兄友弟恭、團結互助;勉勵後世,奮發有為,而成國之棟梁矣。

(注:2014年12月10日,田緒科首發 )

原始帖網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8f48ea300102vdzu.html

歸德田氏堂号:“荊槐堂”釋解歸德田氏堂号:“荊槐堂”釋解
歸德田氏堂号:“荊槐堂”釋解歸德田氏堂号:“荊槐堂”釋解
歸德田氏堂号:“荊槐堂”釋解歸德田氏堂号:“荊槐堂”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