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完成第一部
萬事開頭難,從何處動筆,整整困擾了路遙一個冬天,終于有一天,靈魂開竅-----“老鼠藥”,就從這寫起。用王滿銀賣老鼠藥開頭。真正動筆開始寫作,路遙選擇在一個偏僻的煤礦。為何選在這兒,路遙說,是基于兩點考慮:一是積累一些煤礦的素材,二是寫這部書要報定吃苦的精神,煤礦的生活會更艱苦些。
從落筆的的那一刻起,路遙就像開足了馬力的機車。“緊張的寫作不能有半點的停頓,不允許外來幹擾,也不允許自己幹擾自己。”
第一部的目标是十三萬字,這是《人生》的字數,也是路遙迄今的最高橫杆,他自己就這麼輕而易舉的越過了。
然而,與之相伴的生活卻是異常的艱苦,我為什麼要說這些,因為這與他以後的健康有直接的關系,可以說,這直接導緻的路遙的身體每況愈下。
他所在礦區,交通不便,若是遇上大雪,隻能空投面粉。“這兒沒有蔬菜,沒有雞蛋,連一點豆腐也搞不到。早晨我不吃飯,中午一般隻有饅頭米湯鹹菜。”與之相伴的是老鼠。
“沒有時間!連半個小時的時間都不敢耽擱”。路遙是拿生命在創作。文中,路遙提到兩個人:柳青與秦兆陽。柳青是路遙的精神導師,文學教父;秦兆陽則是直接甚至手把手的教導和幫助路遙走入文學隊列。在他的中篇處女作《驚心動魄的一幕》,數次投稿被拒,發表無門的時候,是《當代》主編秦兆陽聯系了他。
“《人生》、《平凡的世界》這兩部作品,正是我給柳青和秦兆陽兩位導師交出的一份答卷”。
整個回憶中,關于親情,路遙隻提到了兩個人:女兒和弟弟王天樂。弟弟為他做好後勤保障,元旦回家,因為思念女兒。他寫道“在那個新舊交替的日子裡,為了親愛的女兒,我也得趕回去——其實這也是唯一的原因。”通篇中,讓人感到路遙都在忘我的工作,一心撲在創作上,似乎是沒有了人情,缺少了愛。然而,正是因為心中有愛,他才如此忘我的工作。
“接下來,該彌補一下所欠孩子的感情。于是,在床鋪上地闆上變作一匹四肢着地的“馬”或““狗”,讓孩子騎着轉圈爬,要麼,讓孩子騎在脖項裡,扛着她到外面遊逛。孩子要啥就給買啥——這顯然是不合教育之道,但又無法克制”。這就是一位父親的愛,沒有第二人能夠體會的到。
第一部初稿終于完成,接下來就是第二稿的抄寫。迎來創作上的階段性勝利的同時,路遙的身體,也明顯的出了問題。
“體力已經明顯的不支,深夜上樓的時候,手扶着欄杆,要在每一個拐角處歇一歇,才能繼續往上走。”
在精神和肉體承受巨大折磨的時候,小說第一部終于順利發表。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