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代明君朱瞻基,隻用一個昏招,為明朝埋下了無窮的禍害

一代明君朱瞻基,隻用一個昏招,為明朝埋下了無窮的禍害

明朝的皇帝是出了名的懶,但中國曆史上對于特别勤奮的皇帝,有似乎是評價不太高,比如說原有秦始皇,近有着朱元璋,基本上都是毀譽參半。

為什特别勤奮的皇帝,會不受歡迎呢,因為史書都是儒生寫的,儒生的理想政治模式,就是皇帝高高在上,平時盡量少說話,具體的事務由大臣負責,這就是儒家嚴厲的好政治,是以對于特别勤奮的皇帝,史書上通常都會有一些批評,雍正也是個例子。

一代明君朱瞻基,隻用一個昏招,為明朝埋下了無窮的禍害

那這麼說,是不是皇帝什麼都不幹,這就是好皇帝了呢,如果一個皇帝什麼也不幹,那肯定不行,肯定被說成是昏庸無能的君主,比如說嘉靖和萬曆,都是幾十年不上朝,可以說是懶到了一定境界。

怪不得大明王朝到了最後一個君王崇祯的時候,氣得他對群臣是破口大罵,都是你們這幫大臣耽誤了國家,看來這明朝的皇帝是真不好當,太勤奮了不行,太懶了也不行。

就算是明朝的大臣們口味刁鑽,但還是有人符合這種極端嚴苛的标準,既不懶又不太勤快,這個人就是号稱有仁宣之治的明宣宗,朱瞻基。

一代明君朱瞻基,隻用一個昏招,為明朝埋下了無窮的禍害

朱瞻基是朱棣的孫子,一心想要給後世留下好印象的朱棣,坐上皇帝之後,開始了自己的形象工程,跟他老爹朱元璋一樣勤奮,可能是這對父子把此後,老朱家所有的能量都用光了,此後才也沒出現過勤奮的皇帝,知道最後一任皇帝,崇祯才多少恢複一點元氣,可惜為時已晚。

朱棣的兒子朱高熾隻做了十個月皇帝就死了,老子推崇武力,兒子就會喜歡文治,這在皇帝繼承方面,表現得非常明顯,朱高熾隻做了不到一年皇帝,但赢得的贊譽很多,所有的贊美都可以歸結為一句話,休養生息。

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也繼承了父親的風格,基本上保持了休養生息的政策,而且在民間還有個綽号,叫蟋蟀皇帝,說他愛鬥蛐蛐。

一代明君朱瞻基,隻用一個昏招,為明朝埋下了無窮的禍害

但也正是因為愛玩,把權力交給了正确的大臣,著名的三楊内閣,這才造就了明朝曆史上的仁宣盛世,但有件事這個蟋蟀天子卻給明朝埋了個大雷。

這個大雷就是太監,明朝曆史上可是出了非常多的權傾朝野的太監,根源就在朱瞻基這裡,因為他做了一件看起來人畜無害的事情,但正是這件事,才是一切禍亂的根源。

這件事就是教太監識字,你說識字這件事怎麼就有這麼大危害呢,這應了那句老話,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一代明君朱瞻基,隻用一個昏招,為明朝埋下了無窮的禍害

明朝的皇帝,不管是勤奮還是懶惰,都做到了牢牢把皇權抓在自己手裡,朱元璋和朱棣都是勞模,他們是通過不斷的批閱奏章,不斷的敲打群臣來抓緊權力。

但後來的皇帝就沒那麼勤奮了,尤其是朱瞻基,他愛玩,把朝政委托給了三楊内閣,這個的确是好事,但誰也不敢保證,這裡面不會出個曹操。

于是朱瞻基決定找個幫手,來自己看奏折出主意,内閣本來已經是皇帝的私人秘書了,但皇帝還不放心,而中國自古以來,皇帝最信任的人,永遠都是太監。

一代明君朱瞻基,隻用一個昏招,為明朝埋下了無窮的禍害

而要讓太監協助自己,識字是必須的,你連個奏折都不會看,聖旨都不會宣讀,這顯然是沒法幫到皇帝的。

朱元璋很痛恨太監,在宮裡立了一個鐵牌,宦官幹政者死,但從朱棣時代,這就名存實亡了,但起碼還遵守着不讓太監識字的祖訓,大家都知道,大字不識的太監,是無法掀起巨浪的。

朱瞻基又懶,又對文臣不是絕對的信任,又要牢牢抓住權力,就隻能教太監讀書寫字了,從此司禮監太監成了和内閣一樣,明朝的權力中樞,大明朝也就出了非常多有名,而且危害很大的太監。

一代明君朱瞻基,隻用一個昏招,為明朝埋下了無窮的禍害

太監讀書識字,也就意味着太監可以看奏章,可以閱讀公文,說得嚴重一點,甚至可以頂替内閣,當然太監和内閣本身就是互相制衡的,明朝的皇帝正是靠着内閣和太監的互相制衡,才保持了絕對的皇權不動搖。

明代權勢熏天的太監非常多,但不管你有多厲害,宮裡二尺寬的條子遞出來,立馬就能要了你的命,明朝沒有任何一個太監,能夠威脅到皇權,但對民間和朝廷的危害可實在是太大了,這一切朱瞻基起碼要負一大半責任。

一代明君朱瞻基,隻用一個昏招,為明朝埋下了無窮的禍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