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宣宗之即位也,法祖重農,赈荒懲貪。文事則經史在禦,武備則車駕待邊。又且卻驺虞之祥,禁白烏之瑞。——《明史紀事本末》谷應泰

前言
明宣宗朱瞻基可以說是明朝被誤解最深的皇帝,朱瞻基在位期間做了不少正經事,對内大力發展農業讓人民過得富足,對外朱瞻基不像自己的爺爺和太爺爺那樣好戰,而是采取安撫政策,當時人們生活富足史稱“仁宣之治”。不過這位皇帝也的确愛玩兒,“蟋蟀皇帝”這個名字也不是假的,除了鬥蛐蛐,還喜歡鬥雞、涉獵,是個戲遊無度的皇帝,宣德年間有種瓷器也是為朱瞻基遊戲燒制而成。
七十年代文物商店收了一個“藍色破碗”
首都博物館有一件鎮館之寶,那就是“景德鎮窯灑藍釉缽”,七十年代的時候大部分人還沒有文物這個概念,當時有一位老婦人拿着自己家裡的一個瓷碗到北京文物商店,想用這個碗換點錢。
當時文物商店的一個從業人員接待了這位老人,老婦人的這個碗并沒有什麼特别之處,整個瓷碗比較大而且胎體很厚重,整個碗釉色比較均勻。據老婦人說,這個碗是家裡拿來喂雞用的,已經用了很多年了應該是個老物件,想讓店裡出個價合适她就賣了。從業人員也拿不定主意,而且這個碗因為經年累月的使用碗中磨損得很厲害,幾個人商量之後給了老婦人80元将碗收了。
這大碗竟是國家一級文物
當年80塊不是小錢,老人拿着錢開心地離開,文物商店的從業人員也開始對這個大碗進行簡單處理。在清洗大碗的時候,碗的内壁底部出現“大明宣德年制”的字樣,要知道宣德年間的瓷器是非常有名的,而且在碗中寫落款的瓷器非常少見,而且經過初步判斷這件瓷器不太可能是仿品,是以迅速上報相關文物部門。
很快相關部門就安排了中國著名的瓷器專家耿寶昌、富大有等人到店,并且對這個大碗進行鑒定,原來這藍色的釉還有一個名字叫“灑藍釉”。這個大碗整體要比碗大,形狀上有些像盆,但是尺寸上比盆要小,經過鑒定此物是宣德年間燒制,專家将其命名為“景德鎮窯灑藍釉缽”,是一件非常珍貴的國家一級文物。
宣德皇帝的玩具
這種“景德鎮窯灑藍釉缽”非常少見,而且隻燒制了10餘年就消失了,深究原因才知道,這種形狀獨特且将落款寫在碗中的“景德鎮窯灑藍釉缽”是宣德皇帝的玩具之一。當年宣德皇帝愛上了制篩子的遊戲,于是下旨景德鎮的官窯燒制一種适合拿來制篩子的器具。
接到聖旨之後當地工匠自然不敢怠慢,燒制出了這種藍色釉質的大碗,特别之處在于有的地方會透出白地,讓整個缽體看起來像撒了一層雪花一樣。這種“灑藍釉”制作工藝非常複雜,在宣德皇帝死後宮中對這擲骰子的碗也沒有了需求,這就是為何隻燒了10幾年就神秘消失了的原因。
總結
“景德鎮窯灑藍釉缽”的成功率非常低,工藝也極其複雜,而且用途也是很單一,是以數量并不多,即便在宣德皇帝去世後,明朝也有皇帝想要複制“景德鎮窯灑藍釉缽”,但始終沒有再成功過。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鑒定這個大碗是一級文物之後,也曾經試圖尋找賣碗的老婦人,想要再補點錢給她,遺憾的是這位老婦人再沒出現過。如今這個當年燒制供宣德皇帝遊戲的碗,在博物館中展出,讓更多人看到瓷器之美,也感歎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參考資料】《明史》、《明宣宗實錄》、《明史紀事本末》
【圖檔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