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亞子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革命文學團體——南社的創始人,曾被一代偉人毛澤東稱為“人中麟鳳”。1945年10月7日,毛澤東的《沁園春.雪》詞就是在他的唱和下發表并轟動重慶各界的。

柳亞子
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或注意到,1929年春,柳亞子曾寫過一首《悼毛澤東》的詩:“神烈峰頭墓台青,湘南赤幟正縱橫。人間毀譽原休問,并世支那兩列甯。”
并特别加注:“兩列甯”是指孫中山先生、毛潤之同志。
1929年春,毛澤東正朱德一起率領紅四軍主力反圍剿,人活得好好的,柳亞子卻為何寫了這首《悼毛澤東》詩呢?
很顯然,這裡面有故事。
1929年4月初,紅四軍前委在瑞金收到了中共中央指令分散紅軍的“二月來信”。來信是根據共産國際書記布哈林的訓示寫的。布哈林隻有十月革命從城市到農村的經驗,根本不了解中國紅軍是同農民運動相結合,實行“工農武裝割 據”,它不僅能夠存在,而且能夠發展的情況。在朱德、毛澤東率領紅四軍主力為粉碎湘贛兩省國民黨軍“圍剿”而撤出井岡山遭到強敵尾追的形勢下,中共中央卻認為布哈林對中國農村蘇維埃運動的分析是符合中國情況的,于是不顧紅四軍前委給中央報告提出的建議,再次作出紅四軍分散的訓示及部署:“中央依着六次大會的訓示,早就告訴你們應有計劃地有關聯地将紅軍的武裝力量分成小部隊的組織散入湘贛邊境各鄉村中進行和深入土地革命”,“這次戰争中你們所取得的戰術仍然是集團的行動”,你們必須“堅決地執行有組織地分編計劃”;“中央依據于目前的形勢決定朱毛兩同志有離開部隊來中央的需要。”
為了確定中央決心的貫徹,一方面派中央軍事部羅壽南帶分編計劃具體方案到贛南尋找紅四軍,以貫徹中央分散紅軍、朱毛離開部隊的決定。
另一方面,緻信廣東省委說,你們派得力人去找到紅四軍,貫徹中央分散紅軍、朱毛來中央的訓示,為確定安全通過國統區,轉移敵人視線,“現在即設法,由公開的通訊社或報紙向[國内發]消息,說朱毛已經打死,或說朱毛已經[出國]的地方如南洋或安南。”
正是基于中央的這個安排,這個時候,上海《申報》便登出了南昌通訊:“頃據第七師司令部消息,吉潭一戰,匪徒被槍及死者五百餘人,朱毛或死或逃,正偵查中。”
著名詩人柳亞子,當時從報上得到了毛澤東“已死”的消息,信以為真,大為震驚,仰頭向天發問後。于是,便有了開頭所說的《悼毛澤東》一詩。
依據史料:《中國共産黨重大史實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