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羅隐的故事,你都知道嗎?

作者:米店店主

羅隐,他一生的故事值得和大家講一講。可能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羅隐這個人,但對“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這兩句詩”一定有所耳聞。

羅隐的故事,你都知道嗎?

【出身與傳說】

首先講講他的出身,關于羅隐的傳說很多,口口相傳。

羅隐于亂世晚唐大和七年(833年)正月二十三日出生于杭州新城。前人資料記載,他祖輩做過大官,到父親這一輩已經沒落,父親是個農民,傳說他父親夏日上山守望莊稼,遇見一母老虎,與之相愛産下一子,就是羅隐。也有傳說,新城附近的鼍江上有一股青氣、一股白氣,常年亘于江上直接天際,被稱為新城文、武兩股氣脈。羅隐出生後,文氣一脈就消失不見了。鄰近鄉裡的人們說羅隐是承載了新城文氣而生,日後必有大前程。

羅隐幼時就是孤兒,與祖母相依為命,小時候便在鄉裡以才學出名。他能詩善文,有史書記載“少英敏,善屬文,詩筆尤俊拔”。羅隐自幼聰慧,七歲便可作文,至稍長,文采已傳頌鄉裡。與另外兩個同族才子被合稱為“三羅”,即“羅隐、羅虬、羅邺”。

其實關于羅隐的民間傳說很多,羅隐被稱為“地仙”,傳說是“真龍天子”。玉皇大帝怕他當了皇帝,會搗亂乾坤,就派天兵天将換了羅隐的仙骨。當時羅隐咬緊牙關,渾身的仙骨都被換掉了,隻有牙床骨沒換得去,雖做不成皇帝,卻留下了一張“聖賢嘴”。說來也怪,羅隐說什麼就靈驗什麼,大家既想讨他說好話,又怕惹他講壞話。現在民間還流傳不少有關羅隐這方面的趣聞轶事。

玉林有南流江、北流江兩條江,據說從前是同一條大河。羅隐了解到當地百姓深受其苦,遂發動百姓在一個合适的位置挑石堵河,水患也随之減少,後世人為其歌功頌德,演變成了他挑座石山去堵塞分流的傳說。

【十上不第】

羅隐自大中十三年(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開始的十二三年裡,總共參加了十多次進士試,全部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

二十七歲的羅隐首次參加科考,名落孫山,連續三年不中,囊中空空如也,身邊無人接濟,羅隐饑寒交迫,病痛纏身。窮病之下,羅隐四顧茫然,寫下了《投所思》:

憔悴長安何所為,旅魂窮命自相疑。

滿川碧嶂無歸日,一榻紅塵有淚時。

雕琢隻應勞郢匠,膏肓終恐誤秦醫。

浮生七十今三十,從此凄惶未可知。

自此以後,羅隐的詩詞文章不是暗含譏諷,就是“喪”的厲害。

鹹通五年,羅隐第五次落榜,同期落第的舉子有很多離開京師,羅隐寫下了《送顧雲下第》:

行行杯酒莫辭頻,怨歎勞歌兩未伸。

漢帝後宮猶識字,楚王前殿更無人。

年深旅舍衣裳敝,潮打村田活計貧。

百歲都來多幾日,不堪相别又傷春。

有人分析羅隐屢第不中的原因有兩點,這兩點一個是相貌,一個是性格。

(一)相貌:

據《新唐書·選舉志》記載,凡擇人之法有四:

一曰身,體貌豐偉;二曰言,言辭辯正;三曰書,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優長。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第一看長相,第二看言談,第三看字迹,最後才是看文章,有才華但長得比較尴尬的羅隐自然很難被錄用。

以貌取人,自古皆然,像我們比較熟知的鐘馗。資料記載鐘馗就是唐初終南山進士,生得豹頭環眼,鐵面虬鬓,相貌奇異;然而卻是個才華橫溢、滿腹經綸的人物,平素正氣浩然,剛直不阿,待人正直,肝膽相照。在唐玄宗登基那年,他赴長安應試,鐘馗作《瀛州待宴》五首,被主考官譽稱“奇才”,取為貢士之首。可是殿試時,奸相盧杞竟以貌取人,疊進讒言,進而使其狀元落選。鐘馗抗辯無果,激憤難當,怒撞殿柱而亡,驚天動地,泣鬼恸神。

那羅隐有多醜呢,我們在側面看一下,據說對他欽慕已久的宰相千金見了他之後,果斷撕掉曾經收藏他的所有詩文,然後拉黑,再無來往,在《舊五代史·梁書·羅隐傳》中有所記載:

隐雖負文稱,然貌古而陋。畋女幼有文性,嘗覽隐詩卷,諷誦不已,畋疑其女有慕才之意。一日,隐至第,鄭女垂簾而窺之,自是絕不詠其詩。

這先天的相貌,是他不被錄用的第一個原因,最重要的是第二個,性格。

(二)性格。

羅隐自恃才高,又個性直率,參加科考時也不肯收斂鋒芒,他的試卷文字諷刺意太濃。在講究溫良恭儉讓的古代中國完全算個另類,處于十分孤立的境地。試卷不管做得再好得到的都是差評,曆次考官對他都亮紅燈,《舊五代史》中有記載:

隐詩名于天下,尤長于詠史,然多所譏諷,以故不中第。

性格如此,也不怪旁人了。

鹹通八年,羅隐再次來到長安,已經六次落第的他有感于幾年來的境遇,大筆一揮:

病想醫門渴望梅,十年心地僅成灰。

早知世事長如此,自是孤寒不合來。

谷畔氣濃高蔽日,蟄邊聲暖乍聞雷。

滿城桃李君看取,一一還從舊處開。

【雲英未嫁】

才子佳人,自古佳話。

初入長安時,羅隐二十七歲。

赴考的路上,經過鐘陵。羅隐出口成章,滿腹才學傾倒衆人。當時,堂下歌姬中有一人身姿曼妙,體态輕盈,加之善解音律,與羅隐相談甚洽。此人名喚雲英,早聞羅隐詩名。

在雲英心中,羅相公此去,定當一舉高中,而與羅相公的一夕之緣,真是莫大的福分。

十二年後的冬天,羅隐再次路過鐘陵。此時,年近不惑的羅隐,已經沒有了少年的銳氣。再次落第的他,害怕熟人的訊問,沒想到在鐘陵,又遇到了雲英。

雲英見到羅隐,以為他是居官上任,哪想到十二年後,羅相公又一次名落孫山!

雲英依然美麗,身材依然窈窕,隻不過,臉上多了一絲飽經世故的滄桑。當羅隐得知,雲英依舊在籍、還沒有嫁作人婦的時候,奮筆疾書,寫下了一首《嘲鐘陵妓雲英》:

鐘陵醉别十餘春,重見雲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這詩中的心酸,苦悶,不甘,自嘲,可謂百感交集,五味雜陳!

【晚年凄苦】

有人說,羅隐的心中裝有一個大唐,當他漫遊蜀地,來到諸葛武侯北伐駐軍之地時,感慨系之,寫下了一首《籌筆驿》:

抛擲南陽為主憂,北征東讨盡良籌。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千裡山河輕孺子,兩朝冠劍恨谯周。

唯餘岩下多情水,猶解年年傍驿流。

值得一提的是,古來皆以西施為亡國之女,但羅隐卻不這麼認為。他寫詩為西施辯護: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直白的詩句,沒有華麗的詞藻,卻蘊含了何等的道理。

他雖做《自遣》以抒懷: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但從來沒有忘記心中的大唐,公元910年正月,羅隐在杭州辭世,享年七十八歲。

羅隐一生思想屬于道家,詩文成就極高,命途多舛,最後以店主本人最喜歡的羅隐的一首詩結尾。

魯迅《獨幕喜劇文的危機》:“唐末詩風衰落,而獨幕喜劇放了光輝。但羅隐的《讒書》,幾乎全部是抗争和憤激之談;皮日休和陸龜蒙,自以為隐士,别人也稱之為隐士,而看他們在《皮子文薮》和《笠澤叢書》中的獨幕喜劇文,并沒有忘記天下,正是一榻糊塗的泥塘裡的光彩和鋒芒。”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這是一首詠物詩,前兩句寫蜜蜂飛到平地山尖,經曆了無限美麗的風光,不辭勞苦,不畏艱險。後兩句寫蜜蜂采集百花,釀成蜂蜜,供人享受,為人辛苦,給人甜蜜。這首詩通過描寫蜜蜂采花釀蜜供人享受這一自然現象,比喻廣大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被封建統治階級殘酷剝削的現實,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