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近巨匠丨侯德榜:我的一切發明都屬于祖國

走近巨匠丨侯德榜:我的一切發明都屬于祖國

侯德榜為《百年巨匠》第二季科技篇拍攝的巨匠之一。

侯德榜(1890—1974),福建閩侯人。著名科學家、化學家,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近代化學工業的創始者之一,世界制堿業的權威。他一生在化工技術上有三大貢獻:第一,揭開了索爾維法的秘密;第二,創立了中國人自己的制堿工藝——侯氏制堿法;第三,倡議用碳化法制取碳酸氫铵,為發展小化肥工業做出了貢獻。他積極傳播交流科學技術,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為發展科學技術和化學工業做出了卓越 貢獻。新中國成立後,侯德榜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今中科院院士),曆任化學工業部副部長等要職。

純堿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許多行業都需要大量用堿。侯德榜是我國近代化學工業的創始者,上世紀20年代參與建成亞洲第一座純堿廠———永利堿廠,打破了外國在制堿技術上的封鎖壟斷;30年代主持建成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南京硫酸铵廠;40、50年代又發明了連續生産純堿與氯化铵的制堿新工藝,以及制碳酸氫铵化肥新工藝,并在60年代實作工業化生産,為我國化學工業的發展寫下了光輝一頁。1949年他出席了第一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曾任化工部副部長、中國科協副主席,還被選為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走近巨匠丨侯德榜:我的一切發明都屬于祖國

中國郵政發行郵票紀念候德榜先生

實業救國 跨進“永利”的大門

侯德榜(1890~1974),福建閩侯人。13歲時考入美國教會的福州英華書院學習。雖然接受西式教育,但他感到在福州的洋人對中國人不講平等,到處耀武揚威、欺辱中國人。後來,侯德榜因參加反對美國政府迫害華僑的活動,被學校開除,轉入愛國人士陳寶琛開辦的中學學習。他認識到中國必須圖強,并逐漸樹立起“科學救國”、“實業救國”的理想。1907年,侯德榜被保送到上海閩皖鐵路學校學習,畢業後在英資津浦鐵路當實習生。1911年,他辭去工作考入清華學校高等科。學習期間,他曾考出過10門功課門門100分的好成績,轟動清華園。1912年從清華學校畢業後赴美留學。

20世紀初,化工在世界上還是一門方興未艾的學科。侯德榜對化工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化工專業,經過八載寒窗苦讀,于1921年獲得制革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鐵鹽鞣革》被《美國制革化學師協會會刊》特予全文連載,成為制革界至今仍在引用的經典文獻之一。

侯德榜即将學成回國之際,在紐約遇到了赴美考察的化工專家陳調甫。陳調甫看重侯德榜學識淵博、工作踏實,力薦他到正在籌建的中國第一家堿廠———塘沽永利堿廠工作。雖然侯德榜是學制革的,但為了振興中華民族工業,他終于下決心從事制堿,選擇回國擔任永利堿廠的技師長(即總工程師),開始了半個多世紀的科學救國和實業救國的人生曆程。

沖破封鎖,揭開“索爾維制堿法”秘密

要創業首先需要實幹的精神。侯德榜脫下西服換上工作服和膠鞋,身先士卒,同勞工們一起操作。哪裡出現問題,他就出現在哪裡,經常幹得渾身汗臭,赢得了勞工們、甚至外國技師的贊賞和欽佩。

當時盛行的是索爾維制堿法,但國外都采取嚴格的保密措施,不少人的探索大都以失敗告終。侯德榜迎難而上,經過5年的艱苦探索,終于掌握了索爾維制堿法的各項技術要領,可日産180噸純堿。1926年,永利堿廠生産的“紅三角”牌純堿在美國費城萬國博覽會上為中國赢得了一枚金質獎章,被譽為“中國近代工業進步的象征”。

走近巨匠丨侯德榜:我的一切發明都屬于祖國

侯德榜摸索出制堿法的奧秘後,沒有據為己有、大發其财,而是公布于衆,讓世界共享這一科技成果。為此,他把制堿法的全部技術和自己的實踐經驗寫成專著《純堿制造》,于1933年在紐約列入美國化學會叢書出版。這部化工巨著第一次徹底公開了索爾維法制堿的秘密,被世界各國化工界公認為制堿工業的權威專著,并相繼譯成多種文字出版,對世界制堿工業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美國著名化學家威爾遜稱這本書是“中國化學家對世界文明所作的重大貢獻”。直到2004年,書中的觀點還被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引用。

摸索前行創立“侯氏制堿法”

1937年,抗日戰争全面爆發,日軍先後3次以“工廠安全”相要挾,提出“合作”管理的要求。侯德榜和同仁們大義凜然,堅持“甯舉喪,不受奠儀”,拒絕“合作”;同時積極響應抗戰支援前線,利用工廠設施轉産硝酸铵炸藥等物資。永利堿廠遭到日本飛機轟炸,被迫遷往四川。

索爾維制堿法的緻命缺點是食鹽使用率不高,大約有30%的食鹽被浪費掉,而當時内地鹽價昂貴。侯德榜決定另辟新徑。他邊摸索邊實驗,不斷設計、改進方案,帶領技術人員進行了500多次試驗,分析了2000多個樣品,終于取得了成功。這種新方法被命名為“聯合制堿法”,即後來的“侯氏制堿法”,可使鹽的使用率提高到96%,而且污染環境的廢物 轉 化 為 化肥———氯化铵,開創了世界制堿工業的新紀元。侯德榜被英國皇家化工學會和美國化學工程學會評為名譽會員。

上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新中國建設迫切需要化肥,焦點集中到氨加工品種選擇這個關鍵問題上。侯德榜倡議用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氫铵化肥,經過多年的摸索與實踐,這項新工藝通過了技術關和經濟關。之後,在全國各地迅速推廣,為我國農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侯德榜始終牢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面對鮮花和掌聲,他平靜地說:“我的一切發明都屬于祖國!”他為中國的化學工業事業奮鬥終生,嘔心瀝血,直至生命的最後一息。

文章來源 | 清華大學

聲明 | 文章和圖檔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公衆号已标明來源,如有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即作處理。

監制 | 衎堂

美術編輯 | 神奇海螺

走近巨匠丨侯德榜:我的一切發明都屬于祖國

大型文化項目《百年巨匠》是中國第一部聚焦20世紀為中華文明作出突出貢獻的大師巨匠的大型系列人物傳記紀錄片,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新影集團、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百年巨匠(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機關聯合攝制。

《百年巨匠》是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宣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連續兩年入選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紀錄中國”傳播工程,是國家廣電總局“十四五”紀錄片重點選題規劃項目、慶祝建黨100周年重點紀錄片、“記錄新時代”紀錄片精品項目和紀錄片重點項目(2018),還是中央電視台重大主題主線宣傳暨重點選題項目,也是國家藝術基金、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華藝文基金會、北京市政府文化創新發展基金、北京文化藝術基金、北京廣播電視網絡視聽發展基金、北京市西城區文化藝術創作扶持專項基金的資助項目。已獲得9項紀錄片大獎。

2013至2017年,《百年巨匠》第一季43位大師的拍攝已全部完成,分為美術篇、書法篇、平劇篇、話劇篇、音樂篇、文學篇。《百年巨匠》第二季57位大師的拍攝已于2018年啟動,增加了科技篇、教育篇、國學篇、建築篇、中醫篇、戲曲篇、電影篇,計劃于2021年陸續完成,屆時将以“百年·百人·百集”紀錄片、“百位大師特展”、“百部圖書出版”,為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獻禮。

拍攝完成的《百年巨匠》紀錄片,陸續在中央電視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發現頻道、國際頻道)、中國教育電視台、各省級衛視、海外電視台等國内外134家電視台播出,受到廣泛好評,屢創同類紀錄片收視率新高。《百年巨匠(國際版)》啟用8種語言向全球播出。

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2020年7月根據CSM全國測量儀統計結果,《百年巨匠》累計觸達閱聽人共102億人次。

《百年巨匠》系列叢書已連續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遊部、财政部作為“高雅藝術進校園”學習讀本,發放到全國近千所高校。

《百年巨匠》已成為文化領域最高端的現象級品牌之一,并以其獨特優勢搭建起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诠釋和展示文化自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平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