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高宗和平劇的難解之緣

看到這個題目,熟悉曆史的人大概會一頭霧水,如入五裡霧中,因為宋高宗趙構是八百年前的南宋皇帝,而平劇是在兩百年前才得以形成的, 二者之間風馬牛不相及,怎麼可能扯上關系呢?

宋高宗和平劇的難解之緣

然而,事實證明,宋高宗和平劇之間的關系,這個可以有,真的可以有。

一提起宋高宗,大家就會想到南宋的屈辱求和、嶽飛的含冤被害這些負面的、黑暗的事情,但是,每個人其實都是一個複雜的個體,宋高宗自然也不例外,他身上也有堪稱亮點的東西,比如當年的一腔熱血出使金營,比如酷愛書法成績卓然。

宋高宗是曆史上有名的書法家,在皇帝中更是名在一流之列,他精于楷書、行書、草書,筆法婉麗灑脫,流暢自然,頗得王羲之神韻。

而且,他還著有書法理論作品《翰墨志》一卷,對書法的發展作出了不小的貢獻。

衆所周知,書法與舞蹈有着頗深的淵源。

宋高宗和平劇的難解之緣

當年“草聖”張旭就是在古都邺城欣賞著名舞蹈家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時領會到草書之神的,另外,他的草書還與裴文的劍舞、李白的詩歌并 稱為“三絕” 。

作為書法家的宋高宗對舞蹈也非常喜愛,他身邊有一支水準極高的皇家舞蹈團,皇家舞蹈團中有一位菊夫人,她婀娜窈窕,才華橫溢,能歌善舞,精通音律,被衆人尊稱為“菊部頭”,“部頭”者,歌舞班領班之謂也。

南宋著名詞人周密在《齊樂野語•菊花新曲破》中曾這樣叙寫神秘而 美麗的菊夫人:“思陵朝(指宋高宗時期),掖庭有菊夫人者,善歌舞, 妙音律,為仙韶院之冠,宮中号為菊部頭。"

宋高宗和平劇的難解之緣

南宋宮廷舞蹈在我國舞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上承隋唐歌舞之遺風, 下啟元明清藝術之隆盛,而“号為菊部頭”的菊夫人在南宋宮廷舞蹈中有着舉足輕重、獨領風騷的地位。

于是,人們就用“菊部”、“菊壇”指代皇帝身邊的歌舞班,後來又進一步指代以歌舞演故事的梨園行戲曲界,特别是平劇界。

菊夫人是名重一時的舞蹈家,但在漠視女性權利、輕視歌舞藝術的封建社會,她隻留下了星星點點、寥寥無幾的曆史記載。

宋高宗和平劇的難解之緣

可是,菊夫人的舞者之名依然穿越層層疊疊、變幻莫測的曆史煙雲流傳到了今天,女性之堅韌不拔、藝術之獨具魅力于此可見一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