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潘妤
這幾日,上海大世界内不時笛聲悠揚,上海藝術研究中心聯合上海昆劇團、上海大世界共同舉辦《水磨傳韻 源遠流長——昆劇傳字輩百年紀念展》在此開展。該展也是上海首次以昆劇傳字輩的從藝曆史及文物史料為主題的紀念展覽。

昆劇傳字輩親授弟子昆大班、昆二班老藝術家在扇面上簽字合影
6月12日展覽開幕當天,昆劇傳字輩親授弟子昆大班、昆二班老藝術家來到現場,并在特制扇面上逐個簽字并合影,昆五班的青年演員則帶來昆劇傳統折子戲《牡丹亭·遊園》和《長生殿·小宴》片段,讓現場觀衆感受到了水磨昆腔的婉轉清幽。
昆五班青年演員表演在開幕式上昆劇傳統折子戲《牡丹亭•遊園》片段
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也是昆劇傳字輩藝術家從藝100周年、昆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首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20周年,此次展覽的推出也是以意義非凡。
昆劇傳習所在跨世紀的百年昆曲史中有着極為特殊的曆史意義。1921年秋,昆曲傳習所在蘇州建立,昆曲藝術得已繼承與接力,昆劇傳字輩的學生也成為20世紀後期至今昆曲舞台的中流砥柱。本次展覽以一個“傳”字貫穿始終,共分“水磨傳奇”“芳馨傳播”“雅韻傳薪”“紅毹傳藝”“蕙蘭傳承”五大部分,分别介紹昆劇傳字輩從藝、演出、授藝的曆史。
開幕式上,上海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夏萍說:“我們鄭重推出這個展覽,一是為了紀念這44位傳字輩老師,讓更多的人了解,沒有傳字輩老師就沒有今天的昆曲;二是通過傳字輩曆程展示,告訴人們昆曲能夠走到今天實乃不易;三是通過對傳字輩曆史的資料征集,讓昆劇藝術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讓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薪火永傳!”
上海昆劇團團長谷好好表示:“年輕一代的昆劇人将秉持前輩藝術家的精神,接過傳承的接力棒,努力推動昆曲藝術在新時代的守正創新,讓昆曲藝術一代代永傳唱。”
展廳内展出了昆曲曲譜、名家手稿、戲服、樂器及演出說明書、音視訊、照片等珍貴的藝術檔案,鈎沉傳字輩的從藝經曆。此外,展廳中的44把椅子,象征着傳習所44位傳字輩學員。落座的觀衆拿起座椅上的“傳”字靠墊,便可閱讀到每位傳字輩藝人的生平。
沈月泉手抄曲譜折子《狐思》
現場還可以看到沈月泉親抄的曲譜折子《狐思》,朱傳茗、華傳浩兩位老師使用過的笛子。昆大班藝術家張洵澎說起恩師朱傳茗的這根笛子滿懷崇敬之情:“朱傳茗老師這根如同神笛,它跟随恩師南吹北演,創下輝煌業績。1960年,在梅蘭芳、俞振飛兩位大師主演的昆曲電影《遊園驚夢》中,恩師就是用這根笛子吹奏的!”另據屠永亨先生回憶:“當年我在戲校教學沒有笛子,華傳浩老師就把他的笛子送給我。我在戲校教了60年的戲,就是吹着這支笛子教了一批又一批學生。”
據悉,展覽期間,展廳内小舞台自6月17日起,連續三周每周四至周日晚7:00安排“不插電”演出,不定期安排藝術家講座、導賞、現場教學等展覽系列活動,展覽将持續至7月19日。
責任編輯:張喆
校對:張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