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曆史上,名将輩出的時代,不僅有戰國、三國時期,也包含了秦末漢初這一時期。其中,就英布來說,就是當時的一位名将。比如呂後曾評價英布:“黥布,天下猛将也,善用兵。” 英布(?—公元前196年),偃姓,英氏,名布,九江郡六縣(今安徽六安市)人。英布早年坐罪,受到黥刑,俗稱黥布。陳勝起義時,英布就去見番縣令吳芮,并跟他的部下一起反叛秦朝,聚集了幾千人的隊伍。
在秦朝末年的起義中,英布着軍隊歸屬了項梁。英布骁勇善戰,總是列于衆軍之首。項梁号稱武信君,英布為當陽君。項梁戰死後,項羽殺宋義,楚懷王立項羽為上将軍,讓英布等諸将歸屬項羽。那麼,問題來了,英布為何要背叛項羽,投靠劉邦?後來又為何被劉邦追殺?

一
首先,英布在跟随項羽後,受到了後者的器重。在很多關鍵的行動上,項羽往往讓英布擔任軍隊的前鋒,這也是對英布勇猛的肯定。在楚懷王立項羽為上将軍後,項羽派英布率先渡過黃河攻擊秦軍,英布屢立戰功占有優勢,于是項羽率軍跟英布協同作戰,進而擊敗了秦軍主力,迫使秦朝大将章邯投降。在此之後,項羽又派英布等人領兵趁夜襲擊并活埋章邯部下二十多萬人。
緊接着,項羽又派遣英布打敗了秦朝函谷關一帶的守軍,進而一直到達鹹陽。公元前206年項羽分封天下時,封英布為九江王,定都于六,其封地包含九江(郡治壽春,今安徽壽縣)、廬江(郡治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二郡。同年八月,英布派将領襲擊義帝,追到郴縣把他殺死。
二
對此,在筆者看來,項羽不僅器重英布,更是将其作為心腹,連除掉義帝這樣的大事,都交給英布來處理。不過,在楚漢争霸期間,英布卻背叛項羽,投靠了劉邦。對此,在筆者看來,英布背叛項羽,雖然有劉邦一方的遊說作用,但是,另一方面,蒼蠅不叮無縫蛋,在劉邦遊說之前,英布已經對項羽陽奉陰違了,這說明英布要麼想儲存實力,在劉邦和項羽之間待價而沽,要麼就是其不看好項羽。
《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中記載:“漢二年,齊王田榮畔楚,項王往擊齊,徵兵九江,九江王布稱病不往,遣将将數千人行。” 公元前205年,齊王田榮背叛楚國,項王前往攻打齊國,向英布征調軍隊,英布托辭病重不能前往,隻派将領帶着幾千人應征。正是英布的這一行為,不僅讓他和項羽之間的關系出現了裂痕,也讓劉邦認為英布是一個可以遊說的對象。
三
在此基礎上,劉邦派遣一位名為“随何”的手下,前去拉攏英布。随何為英布分析了天下的形勢,并在楚國使者來時說英布已降漢,使英布投降。随何向英布表示:隻要您出兵背叛楚國,項羽一定會被牽制,隻要牽制幾個月,劉邦奪取天下就可以萬無一失了。到了那個時候,劉邦一定會分割土地封賜大王。最終,英布殺掉了楚國使者,出兵攻打項羽。
由此,在筆者看來,英布之是以背叛項羽,投降劉邦,目的應該就是追求更大的利益,也即在英布看來,自己幫助劉邦擊敗項羽,能夠獲得更大的封地。公元前203年,劉邦封英布為淮南王。公元前202年,英布不僅自己背叛項羽,還策反楚大司馬周殷叛楚。到了垓下之戰中,英布率軍和韓信等人打敗項羽,項羽不久在烏江(今安徽和縣)自殺身亡。
四
最後,項羽死後,劉邦稱帝,正式建立西漢王朝。衆所周知,在西漢初期,實行的是郡國并行制,淮南王英布成為異姓諸侯王之一。彼時,英布的封地以六為都城(今安徽六安),治下的地區包括九江、廬江、衡山、豫章等郡。從封地面積上來看,确實要比項羽封王時期要大。但是,劉邦和項羽不同,前者是不希望恢複周朝的分封制的。
公元前196年,呂後誅殺了淮陰侯韓信。同樣是為西漢建立立下戰功的猛将,英布自然對韓信之死報以同情,乃至于是以而心懷不安。不久之後,漢高祖劉邦誅殺了梁王彭越。于是,英布的恐懼一天一天的擴大,擔心下一個被除掉的對象就是自己。在此基礎上,英布找到了戰勝恐懼的辦法,那就是造反。公元196年,英布起兵反叛,随即遭到了劉邦的親自追殺。在被劉邦擊敗後,英布逃到長江以南,最終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