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水滔滔萬裡哀,臨危受命展雄才。
九州劃定安天地,導滞疏川衆議排。
三過家門而不入,濤流東海太平來。
栉風沐雨十三載,為國舍家大禹懷。

圖檔來自網絡
大禹治水是人們所熟悉的曆史故事。禹是鲧的兒子,字高密,相傳生于羌(今甘肅、青海一帶)。他父親鲧治理洪水,采取用石頭和泥土築壩擋水的辦法,結果勞民傷财,一事無成。鲧被罷免後,禹受命治理洪水,他結婚四天就離家去治水了。大禹從其父親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力排衆議,改堵為疏。
他帶領一批忠實的助手,爬山涉水,頂風冒雨,經曆了無數風險,足迹遍及九州大地,奮戰十三載,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把洪淵填平了,河道疏通了,獲得了勝利。
舜去世後,大禹正式成為部落聯盟的領袖,也是夏朝的開始,大禹是夏朝的第一個國君。他下令把各部落貢獻的銅鑄成九個大鼎,象征九州。這九鼎後來成為國家政權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