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聚焦三星堆】戴耳環吃火鍋喝小酒‖曾易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聚焦三星堆】戴耳環吃火鍋喝小酒‖曾易
【聚焦三星堆】戴耳環吃火鍋喝小酒‖曾易
【聚焦三星堆】戴耳環吃火鍋喝小酒‖曾易
【聚焦三星堆】戴耳環吃火鍋喝小酒‖曾易

戴耳環吃火鍋喝小酒

曾 易

黃金面具和青銅面具一樣,多有耳洞。懷念大禹,三星堆人面具都有耳朵穿孔,傳統延續到金沙村,“古成都人”确有穿耳洞的習慣。與21世紀的少男少女們一樣“潮”……

《論衡 骨相篇》中說,“禹耳三漏”。

《帝王世紀》裡說,大禹“兩耳叁镂,首戴鈎钤”。

“叁镂”,即“三漏”,指大禹耳朵上的3個洞。“鈎钤”不是星宿,而是“綸巾”的誤記,根據“綸巾”發音寫成“勾今”,抄寫者又把“勾今”按星宿名改成“鈎钤”。

“首戴鈎钤”實是“首戴綸巾”。以前四川人頭上戴的頭巾。

“兩耳三漏”“首戴綸巾”,夏朝創始人大禹的标志。

三星堆人,将長發在頭頂挽成一個發椎,穿着精美的錦繡長袍,款式特殊,衣服全是左衽。眼睛異于旁人,眼球外突,頗像現代人的“甲亢眼”。

耳環,整體裝飾的一部分。

三星堆繁盛時期,相當于中原地區的商。雖不可避免地具有農業文明的封閉性和靜态性,又明顯地具有向外開拓的開放性、對内充分凝聚的向心力。

三星堆人不僅主食豐富、可口,菜式也是花樣繁多,甚至還能吃到火鍋。

也有大量陶制酒具。

古蜀先人已經開始用大米釀酒,且有了飲酒習慣。

陶盉,一種溫酒器,二裡頭文化的典型器物,三星堆出土大量陶盉,受到二裡頭文化影響。早期的陶盉形制較修長,足較粗;晚期陶體矮胖,足較紅,且有實心足尖。

【聚焦三星堆】戴耳環吃火鍋喝小酒‖曾易

三星堆镂空圈足器(雲何視覺供圖)

陶盉與平行杯同時擺放,跟現代的酒具套組形式幾乎一樣。

酒具種類繁多。一套完整的酒具,大的叫陶盉,相當于酒茶壺,與陶三足炊器一樣,都有3條腿,非常穩定,也可以在火上加熱;周圍的叫平行杯,相當于今天的酒杯。

造型奇特。“陶三足炊器”,三足鼎立之狀,三足之下可生火加溫。上部可分内外兩層,小口内和袋狀足裡面中空,可盛水,容水量很大;小口外和大口中間,如同鍋狀的敞口部位,可盛水涮火鍋,造型特别。

【聚焦三星堆】戴耳環吃火鍋喝小酒‖曾易

三星堆陶三足炊器(三星堆博物館供圖)

裝食物的器皿。陶器,陶高柄豆,也是常見的套,身材修長,中間細長部分是柄,上面有一個淺壇。還沒有桌子類的家具,多席地而坐,這種柄的高度,坐在地上拿食物正合适。

酒壺、酒、火鍋有了,約上三五好友,吃火鍋,喝小酒。

惬意生活。

成都平原上的三星堆人,好酒之徒。

忍俊不禁。與四川的老火鍋像極了。愛吃火鍋是祖傳。

鍋底下燒火,上下兩部分可以拆卸組合,公認的“居家旅行必備炊具”。

2000多年前的成都平原,炊煙袅袅升起,養肥的家豬被架在火堆上。

當美酒從罍、尊中流出,三星堆人的喧鬧可能震撼整個成都平原。

行使禮儀,“禮的要素”。

酒器常作為禮器,被用來參與各類莊嚴隆重的祭祀儀典,青銅文化重要組成部分。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陶器中,酒具種類繁多,其中,僅瓶形杯數量就達幾百件。不同于中原地區盛行的酒器觚、爵、斝,三星堆出土的酒器多以青銅尊、罍為主。

【聚焦三星堆】戴耳環吃火鍋喝小酒‖曾易

三星堆陶盉(三星堆博物館供圖)

古蜀酒器的出土,将川酒的曆史推前2000年。川蜀平原的釀酒曆史,至少可以上溯至商代。

三星堆人已飲酒成風。

春秋戰國年間,蜀人的“醴酒”、巴人的“巴鄉清”,名震天下的佳釀。

“醴酒”味薄香甜,“巴鄉清”清醇剛烈。

蜀人、巴人常常把美酒獻給神靈和死去的祖先。

巫師也需要通過飲酒,達到眩暈的狀态,美酒之中浸透魅力和法力。

中原貴族飲酒一般用青銅器,三星堆古國的王公貴族,喝酒也用青銅器。

青銅器曆來為神靈所獨享,唯獨在酒器上,古蜀人奢侈、腐化。

在戰場上,古蜀人一有機會,也忘不了撈點酒器回來。

與商朝人之間戰争不斷,一些商朝貴族在商王驅使下,孤軍深入成都平原,冤枉地送了性命。彭州竹瓦街遺址,曾出土過兩件酒器觯,上面刻着“牧正父”“覃父癸”,商朝的兩個貴族。觯,與古蜀人交戰吃了敗仗留下的遺物。古蜀人繳獲兵器自己用,繳獲酒器也留了下來。遺址中,古蜀人把罍、尊、觯等酒器與戈、矛、钺等兵器放在一起。

兵器在戰場上不可缺少,酒是生活中不可缺少。

夏、商兩朝,一個狂飲無節制的年代,在成都平原有遙遠的呼應。

古蜀國貴族、神職人員愛好飲酒,一般老百姓也樂意來上幾杯。

在三星堆古國,青銅酒器并不多,隻有上等貴族或虛無的神靈才有資格享用;到金沙古國,酒器換成陶器,舉國無大小,皆以陶器暢飲。

三星堆人或一味品酒,或配一二小菜,而又以第二種居多。

與酒器相伴出土的常常是品種衆多的飲食器,諸如碗、碟、盤、豆、罐之類的陶器應有盡有。一個灰坑,似乎就是3000多年前古蜀人的儲藏櫃:最中間,一隻盉,四周擺放着21件平底盤、豆、罐等食器。這樣的儲藏櫃在考古發掘中并不多,隻有貴族或殷實之家才鋪張得起。

世界上不少民族,都選擇在祭祀儀式中,通過狂飲,達到高潮。

北美帕帕戈人,用仙人掌釀酒,每當釀酒季節到來,部落必定舉行一系列慶典,所有人喝得酩酊大醉,巫師在半醉半醒中舉行祈雨儀式;印度康代人用棕榈樹釀酒,每當棕榈樹開花,全部落除飲酒之外什麼也不幹,一個無節制的狂歡節日;熱帶一些原始部落,往往将棕榈樹砍倒,斜支在大火中烤炙,直到有液體從中流出,巫師大醉後作法,部落則全體狂歡。

世界上最早的一件“燕尾服”。

大眼、直鼻、方頤、大耳,典型的三星堆人面部特征;頭戴高冠,冠上刻有蓮花狀獸面紋和回字紋;身穿窄袖與半臂式三層衣服,最裡面的長衣下擺類似于西方的燕尾服。衣上,紋飾繁複精麗,以龍紋為主,輔以鳥紋、蟲紋和目紋等,身佩方格紋帶飾。

制作精美,堪稱中國古代最早的“龍袍”。

衣服面料,絲綢。衣服上的花紋,采取刺繡手法縫制。

三星堆遺址3号祭祀坑提取的青銅獸面。

【聚焦三星堆】戴耳環吃火鍋喝小酒‖曾易

三星堆青銅獸面(雲何視覺供圖)

寬25厘米、高12厘米,整體扁平,胎體薄;有類似人的五官,頭部有犄角,嘴角露出獠牙。三星堆文化典型的青銅器類,曾在2号祭祀坑層出土過多件,用途尚不能确定,祭祀中使用的道具?

青銅尊盛的不是酒,竟是三星堆人的存錢罐。

蜀王的屏風。

底座的銅人像作扭頭狀,一左一右,呈對稱姿勢,雙手合力夾扶着屏風。頭頂的柱狀物有凹槽,凹槽直抵胸下,也都是為了固定屏風。底座的銅人蹲姿,膝蓋沒有落地,半蹲半跪。

屏風主體當為木料繡織繡品。

現已取出的一件為右扭頭,還有一件是左扭頭。

可一比南越王墓出土的屏風銅底座構件,神獸的前面也有明确的凹槽。

有了屏風,真切看到古蜀國人的精緻生活。

不論陳設在宮殿,還是神廟,都是極好的設計。

“開心大笑臉”。

出土的古玉中,有件玉器,外形特殊且風趣。

玉器整體呈“心”形,下方較為圓潤光滑,上方由兩座雲頭自然形成“眼睛”。既無眉毛,也無鼻子,下方隻有一張咧開的大嘴,整體面部表情為“開心大笑”。

開鑿玉石,十分艱苦,用途多為祭祀與實用,造型多以嚴肅莊重為主。“開心大笑臉”,看到滑稽、搞笑,與玉器的莊重風格大相徑庭。究竟為何?古蜀國人對自己的生活狀态較為滿意,甚至連雕鑿玉器的玉石匠人,也沒有憂愁與煩惱。

“開心大笑臉”滑稽、風趣外形,古蜀國人真實的心理寫照。

藝術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

一個開放包容的文明。

中華文明早期互融發展的一個高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