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尚書、禦史、知州,韓城明清時期父子同官的人物,你知道幾個?

韓城自古鐘靈毓秀,人傑地靈,僅明清兩代,韓城科舉中試者就高達一千三百多人。是以,韓城被譽為“解狀盛區”、“士風醇茂”、“戶盡可封”之域。

一曲升騰沉浮,兩代名門世家

那個“朝半陝,陝半韓”的明清韓城

讓我們一起遙看父子同官的盛景

父子尚書

張士佩,明南京戶部尚書

張廷樞,清刑部尚書

張士佩,明陝西韓城人,字政夫,号澽濱。嘉靖三十五年進士。授紹興府推官,累官至南京戶部尚書。

尚書、禦史、知州,韓城明清時期父子同官的人物,你知道幾個?

張士佩少時聰穎,縣令王翰十分器重,給張士佩的書齋題聯:“兩畔交成文字水,一川鐘出甲科才”。嘉靖三十五年(1556)中進士,授紹興推官。上任後,重視教育,設稽山書院一所。任禦史時,所上奏疏,常為世宗所重視。南京兵部尚書李克齊讀了他的奏疏,慨歎地說:“倘能如此,則天下太平矣!”奸相嚴嵩之子嚴世藩的罪惡被揭發後,張士佩又揭發出世藩死黨羅龍文,并将其逮捕治罪。

任山西布政使時,興修水利,有益于民。任職齊魯時,處治章丘、栖霞各縣貪官。嚴懲北境盜匪,使地方得以安靖。奉命赴四川清丈土地,計清出隐瞞土地27萬餘頃。長官土司舍阿祭為了承襲封爵,給張士佩送賄賂白銀萬兩,張士佩怒斥道:“你竟以金銀玷污我!”将其重重治罪。天全土司舍楊時春興兵作亂,張士佩發兵進讨,殺楊時春。後來張士佩自蜀返京,任吏部侍郎。繼任南京戶部尚書。後罷官歸裡,死後朝廷贈太子少保。

尚書、禦史、知州,韓城明清時期父子同官的人物,你知道幾個?

張士佩一生喜歡讀書,對理學有深刻研究。著作有《洗心恒性》、《中庸大指》、《六書賦》、《洪武正韻》、《達意稿》、《四書端蒙錄》、《留台類稿》、《山東按奏》、《西蜀題奏》等,惜多已遺失。他主持編纂的《韓城縣志》,是韓城現存最早的縣志。

其子張廷樞,字景峰,韓城金城宮前巷人。工詩善文,兼善書法,為人耿直,品學兼優。清康熙時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學政,司寇,官至刑部尚書。為國選才,屢次主考江南,古文名家方苞系其得意門生。

尚書、禦史、知州,韓城明清時期父子同官的人物,你知道幾個?

張廷樞為刑部尚書,秉公執法,遭同僚誣陷,以“偏性好執被罷官。康熙察其冤情,平反複職。康熙五十六年(1717),河南宜陽,閡鄉知縣橫征暴斂,激起民變。巡撫、總兵既未上奏事因,又不平息。張廷樞奉旨查辦,處兩知縣以絞刑,撤巡撫、總兵二人之職,并處斬了前任巡撫。張廷樞體恤民情,在河南期間,親見許多百姓為官府運糧傾家蕩産,回京後慨陳民情,奏準改民運為糧道購運。四阿哥胤祯的仆人徐采唆使門人無故打死平民,廷樞以為罪在徐采,依律判其發配流放。胤祯登基後,誣張“徇情放縱”,降級遣回原籍。後遭陝西巡撫誣陷被捕,卒于赴京途中。乾隆時冤案始得昭雪。

父子禦史

衛桢固,明監察禦史

衛執蒲,清左副都禦史

衛桢固,字屏君,少負奇氣,崇祯七年進士。授予開封推官,執法如山,判決神速,人稱“衛青天”。時流寇剽劫梁宋之間,桢固議築城。以事經南陽,汝甯諸府,其地宜城勸民修築,且出俸金助之,又舉《城守事宜十三則》。擢雲南道監察禦史,謂中州形式,宜分兵二營,一駐襄城應南陽,一駐陳州應汝甯,以為甯汴之計。巡按畿南,真定諸郡,數請免去欠賦,撫恤饑馑。十七年義軍逼京師,命桢固監軍事,守良鄉,涿州。真定,昌平失守城陷,疾趨保定,行至大石橋遇阻且戰,突圍時為義軍所虜,不知所終。

尚書、禦史、知州,韓城明清時期父子同官的人物,你知道幾個?

其子衛執蒲,字禹濤,順治十八年進士,初任河北新樂知縣,上疏請免荒地賦稅三千貫。當時郡縣征稅以銀七錢三為額,奏請以便利百姓,按市值收錢,年省民财萬餘金,使流落者逐漸回鄉安居,邑稱樂土。尋遷戶部主事,督理通州倉,改革征收糧食的弊病。廷臣交薦,授雲南道禦史。視察浙江鹽事,廉聲特著。時西南用兵,秦民困于拉車運輸。執蒲奏請改用水運,可自漢中直達楚地,公私兩便。遷金都通政,先後上疏數十摺,康熙二十七年,奉差祭告南海道,拜都查院左副都禦史。

尚書、禦史、知州,韓城明清時期父子同官的人物,你知道幾個?

如今,古城還存有他們的故居,結構完整,儲存較好,具有深厚的曆史底蘊和文化價值。

父子知州

薛同術,明安樂洲知州

薛之屏,明永樂州知州

韓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除了大家熟知的司馬遷、王傑等曆史名人,還有許多名門望族。在古城遺存的四合院裡,就有他們生活的地方。那裡的一磚一瓦,門楣刻字都記錄着他們輝煌的過往。

尚書、禦史、知州,韓城明清時期父子同官的人物,你知道幾個?

薛姓的一分支,是唐大将薛仁貴的後裔。據《韓城市文物志》有關碑石載,明初,薛楝由河東遷居河西之林臯村,林臯村的一支薛姓又遷居至縣城張家巷。薛同術、薛之屏父子便是此戶薛姓。

此父子二人均官至知州,薛同術,字希仁,号樂山,嘉慶年間任安樂州知州。薛之屏,字為憲,号仰山,萬曆年間任樂州知州。

尚書、禦史、知州,韓城明清時期父子同官的人物,你知道幾個?

何為“十馬高軒”呢?這就要從秦朝的制度說起。秦朝時開始設立郡縣,郡太守出行乘坐五馬之車,漢代以五馬代指郡太守,“十馬”乃兩個五馬之和,“高軒”,指乘坐之車。“十馬高軒”就是說這家有兩個相當于郡太守的官員。

康熙廿五年(1686)薛锖撰并書的《孔廟樹柏記》碑,上有篆刻的兩方圖章,分别為“薛锖之印”、“兩五馬孫”,給“十馬高軒”既是诠釋,又是佐證,證明了父子知州薛同術、薛之屏在曆史上的真實存在。

尚書、禦史、知州,韓城明清時期父子同官的人物,你知道幾個?

韓城一直流傳着這樣的佳話:一代史聖(司馬遷)、兩朝狀元(金代郝鼎臣、清代王傑)、三朝宰相(宋代張升、明代薛國觀、清代王傑)、四代世家(薛氏家族)、五子登科“一母三進士一舉一貢生”(解經雅、解經傅、解經邦、解經達、解經铉)。千年歲月沉澱,衆多名人彪炳史冊。“文史之鄉”的韓城,等你來探尋更多動人的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