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恩來黃埔軍校舊照
1924年1月20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國立高等師範學校禮堂召開,會議期間,孫中山決定建立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俗稱黃埔軍校),任命蔣介石為籌委會委員長,王柏齡、李濟深、沈應時、林振雄、俞飛鵬、宋榮昌、鄧演達、張家瑞為籌委會委員,并先後聘請蘇聯人鮑羅廷、加倫為政治顧問和軍事顧問。中國共産黨委派張申府參加籌備工作。1924年5月5日黃埔軍校正式成立,隸屬于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總理、校長、黨代表(相當于政委)組成校本部,下設政治、教授、教練、管理、軍需、軍醫等部和總教官室,後部門設定略有調整。5月12日,孫中山任命第一批教官,首任政治部主任為戴季陶,副主任為中共黨員張申府。政治部主任是黨代表的參謀長,特殊情況下可代行黨代表職權。
黃埔軍校開學典禮:孫中山、宋慶齡、蔣介石與廖仲恺
戴季陶是蔣介石留日同學、拜把子兄弟。但黃埔軍校開學不到一個月,戴季陶就因國民黨内部沖突不辭而别。政治部主任由時任副主任邵元沖代理。邵元沖是舊派文人,根本不會做政治工作,導緻政治部形同虛設。全校師生極為不滿,強烈要求撤換邵元沖。黃埔軍校黨代表廖仲恺呼應廣大師生訴求,與校長蔣介石和蘇聯軍事顧問加倫将軍會商後,決定請中共方面推薦一位适當人選接任政治部主任。
張申府(左一)與周恩來(右二)等合影
張申府力薦周恩來到黃埔軍校任職
1924年7月,中央訓示在法國勤工儉學的周恩來回國開展國共兩黨統一戰線工作。張申府是中共最早的共産主義小組創始人,留法期間與周恩來結識,兩人志趣相投,感情深厚,張申府還介紹周恩來、朱德等加入了黨組織。張申府參與黃埔軍校籌建擔任政治部副主任,是當時在黃埔軍校擔任職務最高的中共黨員。廖仲恺和戴季陶多次請張申府推薦在國外讀書的優秀學生到黃埔軍校工作。張申府推薦了15名在國外讀書的共産黨員,名單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周恩來,此外名單中還有恽代英、趙世炎等人。
廖仲恺與夫人何香凝及子女廖承志、廖夢醒
經廖仲恺、戴季陶同意,張申府立即寫信邀請周恩來速來黃埔軍校工作,并向廖仲恺(時任廣東革命政府财政部長)申請解決了周恩來的回國路費。1924年6月,張申府辭去政治部副主任職務。1924年9月,經張申府引薦、廖仲恺邀請,周恩到黃埔軍校任政治教官,為第一期學生講授政治經濟學。由于周恩來工作極為出色,使原來幾乎為空架子的政治部工作局面大為改觀。進入黃埔軍校僅兩個月後,周恩來即被任命為政治部主任,開啟了一段具有特殊曆史意義的革命生涯。
打造黃埔軍校政治工作體系,曆練非凡政治軍事上司才華
黃埔軍校門前對聯
周恩來任職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時年僅26歲,但很快就展露出卓越的政治軍事上司才能。他借鑒蘇聯建立紅軍的經驗,逐漸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治工作制度,健全政治工作機構,設立各級黨代表,傳授三民主義和馬克思主義,開設具有最新内容、理論性和實務性很強的政治課,開展多種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等,開辟了黃埔軍校乃至以後國民革命軍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黃埔軍校時期蔣介石和周恩來難得的合照
一是建立健全政治部組織機構和工作制度。周恩來到任後,充分吸納蘇聯建立紅軍的經驗,對政治部原有班子進行整頓,增設組織機構,設了“指導”、“編纂”、“秘書”三股,從黃埔一期畢業生中選調優秀共産黨員任職,確定政治部工作高效有序運轉。明确了政治工作宗旨,規定了各級上司的權力範圍與工作職責,對全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進行了分工,制定了工作細則與條例,如《政治部服務細則》《本校政治部政治指導員條例》《宣傳隊組織條例》《政治讨論會規則》等。上述制度的建立,對于規範軍校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還聘請常任政治教官、開設政治訓練班、組織政治讨論會、健全政治工作制度。黃埔軍校的政治工作制度後來在軍校教導團、第一軍和國民革命軍全面推廣,對于提高軍隊的政治素質和戰鬥力,對推動北伐戰争起到了重要作用。黃埔軍校開拓的政治工作制度,也為後來中國共産黨獨立上司革命武裝提供了寶貴經驗。
青年周恩來
二是完善豐富政治教學内容。政治教育形式靈活多樣,軍校面貌煥然一新。當時開設的政治課包括:中國國民黨史、三民主義、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史、中國近代史、社會進化史、社會學概論、社會問題、社會主義、政治學、經濟學、經濟思想史、各國憲法比較、中國政治經濟狀況、世界政治經濟狀況、政治經濟地理等,課程設定中西結合、系統豐富,且理論聯系實際,具有很強的指導性。除了安排黨代表、蘇聯顧問親自授課對學生進行政治教育外,還專門聘請蕭楚女、恽代英、張秋人、聶榮臻、高語罕、周逸群、韓麟符、許德珩等著名共産黨員和革命人士到軍校擔任政治教官,也邀請毛澤東、劉少奇、張太雷、蘇兆征、魯迅等政治活動家和社會名流到校演講。周恩來更是經常給學生們講課,作《軍隊中的政治工作》《武力與群眾》等報告。政治部設立了俱樂部,組織官兵開展政治讨論與研究,成立血花劇社,油印《士兵之友》,辦壁報,出版《黃埔日刊》《武力與群眾》《帝國主義》《各國革命運動概況》等政治刊物,宣傳革命思想,軍校政治教育豐富多彩,成效顯著。
三是加強和擴大中共在黃埔軍校的政治影響。在周恩來上司下,中共在黃埔軍校的黨組織迅速發展。在優秀的學生中積極發展共産黨員和青年團員,以黨員和團員為骨幹成立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出版發行《中國軍人》會刊,宣傳馬列主義,團結教育軍校師生及全國軍人。1926年1月,共産黨員熊雄接任政治部主任,直到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前,黃埔軍校政治工作一直由共産黨人直接上司。
四是注重政治教育與軍事教育相結合,戰時軍隊政治教育工作發揮重要作用。周恩來對黃埔學生、官兵所進行的戰時政治工作成效顯著,包括“要求軍隊保持嚴明的紀律”、“向群眾展開政治宣傳”、“加強群眾的組織工作”等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周恩來還給軍校各級長官加開政治教育“小竈”,每周兩晚安排特别講演,講演題目均由政治部拟定,請各界名人到校演講。彭拜曾在這裡講過廣東海豐農民運動,李求實講全國青年運動,鄧中夏講省港大罷工,何香凝講廖仲恺的革命事略,宋子文講财政等等。毛澤東、劉少奇都曾在這裡發表過演講。
因國民黨右派嫉恨和蔣介石排共被迫離開黃埔軍校
周恩來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後貢獻突出,得到我黨和廣大進步師生的高度贊揚,但也引起了國民黨右派的擔憂與嫉恨。人稱蔣介石“第一隻手“的教授部主任王伯齡,肆無忌憚地派人監視共産黨人和進步學生。周恩來主持召開中共黃埔特别支部委員會會議,決定由蔣先雲等出面公開揭露王伯齡破壞國共合作的實情,使王伯齡威信掃地。黃埔軍校留下了周恩來打斷蔣介石“第一隻手”的佳話。
參加黃埔軍校建立工作的王柏齡将軍
蔣介石對黃埔軍校内中共黨員如魚得水、影響日漸壯大的情況極為不滿,有一次對周恩來說:“為保證黃埔軍校的統一,我看隻有兩個辦法,第一條辦法是軍校内共産黨員都退出共産黨,做一個純粹的國民黨員,如做不到,第二條辦法就是共産黨員退出黃埔軍校,退出國民黨。”1926年3月,蔣介石以“中山艦要炮轟黃埔軍校”為借口,下令逮捕了海軍局代局長李之龍等幾十名共産黨員,此即著名的“中山艦事件”。事發第二天,周恩來質問蔣介石,受到蔣粗暴對待,周恩來帶去的衛兵被繳械,周恩來也被軟禁了一天。1926年4月上旬,蔣介石要求軍隊中的共産主義分子應暫時退出軍隊,國民革命軍的黨代表要完全的國民黨黨員才可擔任(不能有雙重黨員身份)。已暴露身份的250多名中共黨員被迫撤出國民革命軍及黃埔軍校,周恩來也被迫辭去第一軍副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職務,結束了大約一年半的黃埔軍校生涯。此時蔣介石破壞國共合作,擠壓中共生存空間的圖謀逐漸暴露出來,後于1927年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1926年北伐途中的蔣介石與蘇聯軍事顧問加倫
周恩來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期間,與從黃埔軍校走出的國民黨進階将領保持着良好的師生感情。為後來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期間建立國共兩黨聯系紐帶、開展統一戰線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周恩來離開黃埔軍校時,一期學生胡宗南約幾個同學為周恩來送行。胡宗南在黃埔軍校就讀時雖比周恩來大3歲,但在校期間,胡宗南最尊重的教官就是周恩來。胡宗南曾向周恩來表示“您永遠是我的老師”!周恩來出色的組織上司才能和人格魅力給黃埔軍校師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委員周恩來
黃埔軍校培養了中國最早的一批優秀軍人,且将帥輩出。周恩來在黃埔軍校任職僅一年多時間,在這樣一所培養中國進階政治軍事人才的特殊學府,周恩來的政治軍事上司才能得到了很好的曆練與發揮,為其日後長期而艱苦卓絕的革命生涯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周恩來書贈中學同學寄語言志
(以上圖檔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