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害死祥林嫂的幕後黑手,真的是“吃人”的封建禮教?

作者:國文方法論
害死祥林嫂的幕後黑手,真的是“吃人”的封建禮教?

由于入選了高中教材的緣故,魯迅的《祝福》成了為衆人所熟知的一篇文章。在文章中,我們為祥林嫂的悲慘身世而落淚,也為害死祥林嫂的封建禮教而憤怒。老師在課堂上告訴我們,是魯四老爺、祥林嫂的婆婆、柳媽還有作者“我”都是封建社會的幫兇,共犯。他們在精神上、靈魂上用冷漠和看熱鬧的态度殘酷地殺害了祥林嫂。因為他們自覺不自覺地受封建禮教的驅使,是以他們是封建禮教吃人的工具。

也就是說,按照魯迅先生的意思,真正害死祥林嫂的幕後黑手,是“吃人”的封建禮教。

封建禮教到底是如何吃人的?

這還要從封建禮教的内涵說起。

我們都知道,孔子的儒家崇尚複古周禮,講求以禮治國,是以禮在封建社會很重要。自漢代皇帝采納了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思想就成了一家獨大,禮教就更受重視。

首先封建禮教重視名。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就是強調名正言順的重要性。

是以封建社會下的女人都十分重視貞節,婚姻是更是要求從一而終。因為祥林嫂一女嫁二夫,雖然是被逼的,但卻是既定的事實。是以魯鎮的老百姓才會對祥林嫂另眼相看。而男人則重視名節,認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是以你會看到古代經常有人因為名聲不好而倍感屈辱甚至是以而自殺。現在的日本還在認可這樣的文化。

是以祥林嫂首先就是被封建禮教的貞節所害。

其次,封建禮教還特别講求秩序。

我們都知道,封建社會裡的社會關系雖然很多很複雜,但其中最核心的,不過君臣、父子、夫妻。

是以儒家替皇權的掌握者們,制定了“三綱五常”,并用這一思想來規範,進而束縛人們。

三綱五常裡的是三綱,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綱的意思是做表率。君為臣綱,原本的意思是君主要為臣子做表率,後面的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亦然。

做表率并沒有什麼問題,但實際上,随着封建等級制度的不斷強化,原本做表率逐漸變成了君對臣、父對子、夫對妻的強制上司和臣對君、子對父、妻對夫的言聽計從。這三對關系裡,君臣關系尤其如此。也就是說君王要臣子做什麼,臣子就要做什麼,哪怕是讓他拿命來。這在古代臣子習慣以死相谏的事實,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俗語中可以展現;

實際上,就是這個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也跟孔子的本意是有不同的,而且有很大的不同。孔子在論語.顔淵篇中說過,原話是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什麼意思呢?齊國國君有一次向孔子問治國的方法。然後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說做君主的要像個君主的樣子,做臣子的要像個臣子的樣子,做父親的要像個父親的樣子,做孩子的要像個做孩子的樣。齊景公聽了很開心,說好呀,假如做君主的不像個君主的樣子,做臣子的不像個臣子的樣子,做父親的要不像個父親的樣子,做孩子的要像個做孩子的樣,那就算有粟米吃了(這裡粟米是代指糧食,或者說是美食),我也可能吃不上。這裡面齊景公雖然認可了孔子的話,但要注意,他的落腳點是自己吃飯的問題,也就是說他之是以認可,隻是因為他覺得這樣做,自己才有飯吃。

但是後世的我們,在讀這段的時候,一定要多思考一下。其實孔子的意思有另一個層面,那就是假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時候,需要怎麼辦?也就是說,如果做君主的沒有做君主的樣子,整天荒淫無度,不理朝政不管百姓死活,那麼做臣子的就可以不認這樣的君主。同理,假如臣子不像個臣子的樣子,整天就知道貪贓枉法,不管君子和老百姓的死活,這樣的臣子,君主是可以殺它頭的。後面的父父子子也很好了解。就是說父親和孩子都要做好自己。

不過孔子隻說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時候會有什麼後果,孔子沒說,我們可以自己去想。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八個字,大家一定要重視。為什麼呢,你們看,這八個字和君為臣綱,父為子綱是不是很不一樣?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一種更加相對,更加公平和民主的觀點,而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就完全變成了封建家長制度,在這種制度下,從來就沒有平等可言。

是以說,孔子的儒家學說,在後來被扭曲,或者被故意曲解了。原因是什麼,大家可以深入讨論一下。

三綱外,五常是指仁、義、禮、智、信。也就是君臣父子夫妻關系上,要做到這幾點要求。其實仁、義、禮、智、信本身并沒有什麼不好,隻不過和三綱一樣,在封建皇權下很容易被曲解。

除了三綱五常外,封建禮教還講究三從四德。

三從是指女子夫死從子 - 未嫁從父 - 既嫁從夫;

未嫁從父 - 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三從的意思是說女子一生,從出生下來的那一刻開始,就是要依附于男人。沒出嫁的時候要聽父親的話,嫁人了要聽丈夫的話,丈夫如果去世了,就要跟着兒子。是以才有“嫁雞随雞嫁狗随狗”和“母以子貴”等成語的出現。

而四德是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意思是婦女的思想品德、言語舉止、儀容态度以至家務勞動,都要嚴格遵守封建禮教的限制。

東漢女文學家班昭的《女誡》說的很清楚。

她說“女有四行,一曰婦德,二曰婦言,三曰婦容,四曰婦功。

夫雲婦德,不必才明絕異;婦言,不必辯口利辭也;婦容,不必顔色美麗也;婦工,不必技巧過人也。

幽閑貞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是謂婦德;

簡言之,就是女子要有貞節、知廉恥;

擇辭而說,不道惡語,時然後言,不犬于人,是謂婦言;

簡言之,說話過腦子,不惡語傷人

盥浣塵穢,服飾鮮潔,沐浴以時,身不垢辱,是謂婦容;

簡言之,服飾整潔,按時洗澡

專心紡織,不好戲笑,潔齊酒食,以供賓客,是謂婦功。

簡言之,專心家務,待客周道

成年女子,就叫婦道人家,而一個女人破壞了規矩,就叫不守婦道。當然,這是古代的規矩。

婦德、婦言、婦容、婦功,作為四德的内涵,其實概括來說,就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同時女子還要聽話,會做事,知廉恥,守貞節等等。

害死祥林嫂的幕後黑手,真的是“吃人”的封建禮教?

我們來看,封建社會以禮治國,歸納起來其實很簡單,就是關系。三綱五常和三從四德的束縛下,将封建社會裡所有的男男女女都束縛住了。其中女子更甚。大家看看,三綱五常裡面什麼君權、神權、族權、父權、夫權都有了,唯獨缺了什麼?對,唯獨沒有女權。這也是封建女子地位低下的原因。

害死祥林嫂的幕後黑手,真的是“吃人”的封建禮教?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女權的嚴重缺失,最典型的展現,就是女人裹小腳。大家看這張圖,女子的腳被嚴重變形,那為什麼裹小腳,因為男人喜歡,而女人隻能迎合男人的喜好,不惜讓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

三綱五常三從四德,就像枷鎖一下,束縛着除了皇帝外的每一個人。在這種思想的摧殘下,每個人都變得扭曲,每個人從一生下來,就成了怪胎。他們一方面是被損害的對象,另一方面,逮住機會就會成為替皇家迫害他人的工具,社會也就成了人吃人的社會。

正是由于封建禮教來自于儒家。是以後來才會有人提出達到儒家,批林批孔。但其實,這些跟孔子的本意,相去甚遠。後世的儒家也不過是封建皇權借以管人、吃人的工具罷了。其本身也是可悲的一種。

讓人感到絕望的是,不僅祥林嫂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而是象征着我們所有中國人的魯鎮上的所有人,也都是封建思想的殘害的對象。他們殺了一個又一個的“祥林嫂”,包括他們自己。

讓人更加絕望的是,這些吃人的思想,并不會随着封建社會的滅亡而滅亡,而是會随着時代的變遷而改變。它反而換上了更加華麗的服裝,繼續在人間招搖過市,坑害一批又一批的“祥林嫂”們,也會有一批又一批“魯鎮”的人們,甘願甚至自願充當害人的工具。

說到這裡,我們可以發現,所謂的封建禮教,其實已經深入人心,變成了中國人人性的一部分。是以,真正害人的,與其說是吃人的封建禮教,倒不如說是人性的陰暗面來的更加深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