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樓夢:賈元春省親最大的伏筆,都在她點的四出戲裡

賈元春是賈府的大小姐,後來被送入宮中做女史,深宮二十年如履薄冰的她,再回娘家時,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貴妃娘娘了。

賈元春省親時,曾點了四出戲,在草蛇灰線伏脈千裡的紅樓夢中,這四出戲因為脂硯齋批語的存在,就有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深意。

這四出戲的順序依次是:《豪宴》《乞巧》《仙緣》和《離魂》,它們分别出自《一捧雪》《長生殿》《邯鄲夢》和《牡丹亭》,其實即便沒有脂批,如果我們熟悉文史故事,也很容易猜到答案。

脂批給出的答案是:《豪宴》伏賈家之敗,《乞巧》伏元春之死,《仙緣》伏甄寶玉送玉,《離魂》伏黛玉之死。我們不妨一一來分析,為什麼會是這樣。

豪宴,顧名思義是隐指賈府的豪奢靡費,富貴榮華,元春省親時看到娘家如此排場,就說太過奢華了,秦可卿死亡,賈珍一樣恣肆奢華,原文中也多次提到賈府奢華宴席,如元宵、中秋家宴、賈母壽辰等,但這豪宴的賈府終究隻是昙花一現,賈府子孫的安富尊榮,坑家敗業,其實早已暗示了賈府的敗落。

紅樓夢:賈元春省親最大的伏筆,都在她點的四出戲裡

而按照一捧雪中的故事,賈府最終可能因某些事被牽連或陷害,進而導緻被抄家敗亡。

長生殿中的乞巧,說的是楊玉環與唐明皇的故事,這顯然是隐指賈元春在宮中的遭遇。楊玉環的下場我們都知道,是以賈元春的結局也就可想而知。

原文雖未寫到元春之死,但曹公已經多次伏筆,比如那個宮中病逝的老太妃,其實就暗示了元春之死,而宮裡的太監公然到賈府來敲竹杠,也是元春失勢的暗示。種種迹象都表明,元春不久将會暴斃于宮中。

元春的生死與賈府的興衰可以說是唇亡齒寒互相依存的關系,一旦元春失勢,必然會危及賈府在朝中的關系,而賈府的敗落也将連累元春在宮中的處境。

仙緣這個名字,讓人很容易想到太虛幻境,想到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木石前盟,想到那變幻成通靈寶玉的頑石,在塵世的一場曆劫。

這出戲伏甄寶玉送玉,關于它的解讀一直存在争議,私以為八十回後的真實情節可能是這樣的:賈寶玉的通靈寶玉意外丢失,滿府遍尋不着,後來卻是從未謀面的甄寶玉,将通靈寶玉送來。

紅樓夢:賈元春省親最大的伏筆,都在她點的四出戲裡

通靈玉的丢失,或許曹公用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寫作手法,不是被賈府的什麼人偷走,而是寶玉睡覺時在夢中丢失,醒來後發現放在枕頭下的通靈玉果然不見了。

前八十回裡,甄賈寶玉隻在夢中見過一次,八十回後兩人于塵世中也許亦有一面之緣,這一面之緣即是甄寶玉來送玉,這之後便是賈寶玉抛妻棄婢,懸崖撒手,出家為僧。

《邯鄲夢》說的是呂洞賓下凡度盧生上天,代替何仙姑天門掃花的故事,這聽起來像不像是寶玉的前身,原來服務于赤霞宮的神瑛侍者,後來因凡心偶熾,是以下凡曆劫?

曹公相當于直接把這個故事翻轉了過來,一個是上天之夢,凡人做仙人,一個是入地之夢,仙人變凡人,而這都是黃粱一夢。

到了四出戲的最後一出,離魂,單聽名字即可知,這寫得是賈府家破人亡的故事了。離魂伏黛玉之死,如今八十回後的故事中,續有苦绛珠魂歸離恨天,想來也是從此得來的靈感。

《牡丹亭》第二十出《鬧殇》寫杜麗娘之死,想來八十回後,曹公也有詳細情節寫黛玉之死,杜麗娘因情而死,黛玉淚盡夭亡,亦是因情而殇。

紅樓夢:賈元春省親最大的伏筆,都在她點的四出戲裡

至于黛玉最後是怎麼死的,是因寶玉與寶钗結婚,受到了刺激,還是因得知寶玉身陷獄神廟,憂慮成疾,又或者是别的什麼原因,總之,黛玉之死,一定跟寶玉有很大關系。

元春省親發生在紅樓夢的第十八回,此時的賈府,因元春封妃,迎來了它的最後一次輝煌,正如托夢王熙鳳的秦可卿所說,這也不過是瞬息的繁華,一時的歡樂,隐藏在繁華和熱鬧背後的,是深不見底的黑暗和悲涼。

是以,曹公偏在熱處寫冷,偏在熱鬧時寫悲涼,歡聚時寫離散,盛極時寫哀音。細品四出戲的伏筆,無論是賈家之敗還是元春之死,無論甄寶玉送玉還是黛玉之死,樁樁件件,都指向了敗落和死亡,可見這是不可避免的了。

曹公為什麼非得在元春省親這樣舉家歡騰的喜慶日子裡潑冷水呢?這大約也正是紅樓夢與衆不同的地方,就如後文賈母帶人去清虛觀打醮一樣,大約世人都沒見過像賈府這樣的大家族浩浩蕩蕩出行的大場面,可在清虛觀的神像前拈的三出戲,偏偏再一次暗示了賈府敗落的不可避免。

是以,紅樓夢越是熱鬧繁華處,越是潛伏着悲涼,這大約正是風月寶鑒的另一面,看似花團錦簇的夜宴,看似令人豔羨的榮華,最終也不過是一堆白骨,是一片瓦礫,怎能不令世人警醒?

作者:夕四少,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歡迎關注我的頭條号:少讀紅樓,為你講述不一樣的名著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