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大師,師中大師。說來慚愧,作為一個90年的很早就有機會接觸到大師的作品。記得國中時候學校裡就放過千與千尋,我毫無感觸選擇趴在課桌上睡覺。那時候的我覺得大師的作品畫風古老,又很幼稚,如今想來十分慚愧。

真正開始看大師的電影反而是在步入社會之後,這裡要感謝我有個朋友,因為是他向我推薦了幽靈公主,從此開始慢慢補起了大師的作品。不要臉地說一句,我自以為還是喜歡且時常看電影的一個人,不敢說閱片無數但是至少也算各個類型都有所涉獵。
幽靈公主最神的地方就是宮崎駿也給不出答案,小桑不可能融入人類社會,人類依然會為了擴張而侵犯森林侵犯自然,而阿西達卡也隻能是遊走在人類和森林之間,但這不是沒有意義的,意義是宮崎駿思考過也通過電影的形式分享了他的思想。
但他也迷茫他不知道結局應該是什麼,你當然可以說作為導演想要什麼結局就什麼結局,但這是對自己的思考的結果不負責任,另外結局真的不團圓,隻不過是因為阿西達卡的作用讓森林和人類的沖突暫時緩解,這也是我喜歡幽靈公主的原因,她有深度更具史詩氣質。 但是幽靈公主給我的震撼是巨大的,它讓我真正明白了什麼叫做日本有位大師叫做宮崎駿。這之後有時間就會慢慢補大師的作品,到現在為止看了幽靈公主,龍貓,哈爾的移動城堡,魔女宅急便,風之谷,無一失望。
很多人不明白我為什麼那麼愛龍貓這部作品,也覺得他是大師作品裡核心比較淺的一作,這麼說也不能算錯。但是我相信喜愛大師作品的人都知道龍貓背後的故事是多麼的絕望和悲傷。這裡我不多展開,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自行百度一下,我想說的是,大師給了我一個童話般的世界,在龍貓裡沒有悲傷,現實裡所有的不幸福和無可奈何在這裡都不會發生,在這裡我們會被世界溫柔的對待。我的體會可能也不準确,但是在我的心裡龍貓就是一部可以慰藉我心靈的作品,是一部讓我感受到無比溫柔和巨大善意的神作。
風之谷和幽靈公主在我心裡的地位相差無幾,他們的核也是相同的,人與自然以及反戰。反戰的極緻是什麼?那就是把戰争最殘酷的一面不加保留地展現給觀衆,這一點父輩的旗幟和硫磺島的家書一類的作品已經做得很好了,但是我覺得風之谷和幽靈公主做的更加出色。
關于人與自然這個主題,我覺得在《千與千尋》也有隐喻:白龍是琥珀川的河神,千尋的鞋子掉進湍急的河流裡,是以他們相遇結緣,電影謝幕時閃過的畫面告訴觀衆,那條河現在已經被填平,上面也蓋起了高樓大廈,河流不在了,神明大概也被世人遺忘了吧,白龍在那個世界等待和千尋再會的一天,也是自然在等待被世人記起和敬畏的一天,這麼解讀可能有點悲傷,但是聯系現實種種真的有點諷刺啊。
大師的作品就是有這樣的力量,讓不少感性的我都能流下眼淚,震撼心靈。我很感謝宮崎駿大師給我們帶來的這些作品。也在這裡許下一個心願,請讓我早日看到老爺子的新作,請讓這個世界沒有戰争。
除了宮崎駿的作品,吉蔔力其他的電影也不錯,我很喜歡貓的報恩、借物少女艾麗缇、螢火蟲之墓這幾部。要算起宮崎駿導演電影的話,其實還有一部魯邦三世:卡裡奧斯特羅城,雖然是個動漫劇場版,但融入宮崎駿的風格使之獨樹一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