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盛夏不熱,晚秋不涼”,警惕稻飛虱大發生,注意預防到位

作者:雲衆地

今日立秋,農曆六月立秋屬于早立秋,處于中伏後期,南方地區的氣溫不比大小暑時低。近期晴熱高溫少雨,對病蟲害的發生有抑制作用,同時農作物也會受到高溫熱害影響,如孕穗抽穗中稻遇連續多日氣溫≥35℃時結實率下降,注意灌水、葉面噴肥調節。

褐飛虱是稻飛虱中危害最重的,根據以往發生規律總結出“盛夏不熱,晚秋不涼”是其暴發的氣候型相。2005-2007年褐飛虱連續暴發成災,其中2005年的夏秋季是7-8月最高氣溫≥35℃日數17天,比曆史均值(7-8月份最高氣溫≥35℃曆史均值為18.5天)少,9月-10月中旬氣溫偏高,符合“盛夏不熱,晚秋不涼”氣候;6-9月份的降雨量高于常年,期間有多次台風帶來降雨,形成了有利于褐飛虱生長繁殖的氣候環境。最初的褐飛虱遷入偏早、遷入量中等,在氣候影響導緻本地蟲源繁殖、多批蟲量再遷入,是以形成高發種群成災。

“盛夏不熱,晚秋不涼”,警惕稻飛虱大發生,注意預防到位

從7月看,高溫天氣(≥35℃)比去年要少,唯7月底至今高溫天氣多,有點切合“盛夏不熱”。特别說明,盛夏不熱是指夏季高溫(≥35℃)天氣少于常年或曆史均值,并不是說沒有高溫天氣。

根據氣象預報看,預計今年立秋節氣的天氣形勢跟常年比較相似,華南地區有降雨,且降雨量可能會比同期偏多;未來10天,江南、江淮仍有持續多日的高溫天氣。8-9月份是台風多發的時期,是以,8月份華南及東南沿海還會不時遭遇台風影響。

“盛夏不熱,晚秋不涼”,警惕稻飛虱大發生,注意預防到位

從近兩個月的病蟲情報看,今年稻飛虱的遷入早、蟲量要多,目前各地再生稻、一季稻目前飛虱基數較大,預計南方水稻稻飛虱會偏重發生。據江西各地7月30日調查,一季稻田裡的稻飛虱百叢蟲量一般520-1600隻,高的2500-3800隻,井岡山最高達100000餘隻,超過防治名額100餘倍,同比增加3-4倍。

“盛夏不熱,晚秋不涼”,警惕稻飛虱大發生,注意預防到位

綜上,今年秋季天氣如何難預測,會不會“盛夏不熱,晚秋不涼”氣候難說,但今年稻飛虱基數很大,加上中稻處于抽穗期,田間陰蔽,繁殖比較快,是以還是要警惕稻飛虱大發生,注意預防到位。

稻飛虱的防治方法:當田間百叢蟲量達到1000頭時或觀察田塊稻飛虱較多時,可選用吡蚜酮、烯啶蟲胺、三氟苯嘧啶、呋蟲胺、氟啶蟲胺腈、烯啶·吡蚜酮、吡蚜酮·呋蟲胺等藥劑進行防治,兌水噴霧至水稻基部,施藥時田間保持一定水層。在稻飛虱發生重時,除用速效與持效藥結合噴霧外,可在晴天用敵敵畏拌沙撒,效果比噴霧效果好。

雲衆地服務宗旨:科普種植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種植的難題。更多種植技術知識,歡迎關注【雲衆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