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盛夏不热,晚秋不凉”,警惕稻飞虱大发生,注意预防到位

作者:云众地

今日立秋,农历六月立秋属于早立秋,处于中伏后期,南方地区的气温不比大小暑时低。近期晴热高温少雨,对病虫害的发生有抑制作用,同时农作物也会受到高温热害影响,如孕穗抽穗中稻遇连续多日气温≥35℃时结实率下降,注意灌水、叶面喷肥调节。

褐飞虱是稻飞虱中危害最重的,根据以往发生规律总结出“盛夏不热,晚秋不凉”是其暴发的气候型相。2005-2007年褐飞虱连续暴发成灾,其中2005年的夏秋季是7-8月最高气温≥35℃日数17天,比历史均值(7-8月份最高气温≥35℃历史均值为18.5天)少,9月-10月中旬气温偏高,符合“盛夏不热,晚秋不凉”气候;6-9月份的降雨量高于常年,期间有多次台风带来降雨,形成了有利于褐飞虱生长繁殖的气候环境。最初的褐飞虱迁入偏早、迁入量中等,在气候影响导致本地虫源繁殖、多批虫量再迁入,因此形成高发种群成灾。

“盛夏不热,晚秋不凉”,警惕稻飞虱大发生,注意预防到位

从7月看,高温天气(≥35℃)比去年要少,唯7月底至今高温天气多,有点切合“盛夏不热”。特别说明,盛夏不热是指夏季高温(≥35℃)天气少于常年或历史均值,并不是说没有高温天气。

根据气象预报看,预计今年立秋节气的天气形势跟常年比较相似,华南地区有降雨,且降雨量可能会比同期偏多;未来10天,江南、江淮仍有持续多日的高温天气。8-9月份是台风多发的时期,所以,8月份华南及东南沿海还会不时遭遇台风影响。

“盛夏不热,晚秋不凉”,警惕稻飞虱大发生,注意预防到位

从近两个月的病虫情报看,今年稻飞虱的迁入早、虫量要多,当前各地再生稻、一季稻目前飞虱基数较大,预计南方水稻稻飞虱会偏重发生。据江西各地7月30日调查,一季稻田里的稻飞虱百丛虫量一般520-1600只,高的2500-3800只,井冈山最高达100000余只,超过防治指标100余倍,同比增加3-4倍。

“盛夏不热,晚秋不凉”,警惕稻飞虱大发生,注意预防到位

综上,今年秋季天气如何难预测,会不会“盛夏不热,晚秋不凉”气候难说,但今年稻飞虱基数很大,加上中稻处于抽穗期,田间阴蔽,繁殖比较快,所以还是要警惕稻飞虱大发生,注意预防到位。

稻飞虱的防治方法:当田间百丛虫量达到1000头时或观察田块稻飞虱较多时,可选用吡蚜酮、烯啶虫胺、三氟苯嘧啶、呋虫胺、氟啶虫胺腈、烯啶·吡蚜酮、吡蚜酮·呋虫胺等药剂进行防治,兑水喷雾至水稻基部,施药时田间保持一定水层。在稻飞虱发生重时,除用速效与持效药结合喷雾外,可在晴天用敌敌畏拌沙撒,效果比喷雾效果好。

云众地服务宗旨: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更多种植技术知识,欢迎关注【云众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