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是中國飲食文化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在比利時,有一種人造出來的怪物,魔鬼筋肉牛比利時藍牛,它們渾身可怕的肌肉,背後原因卻讓人心酸...

<h1>為什麼會滿身肌肉</h1>
比利時蘭牛肉體大、圓形,肌肉發達,表現在肩、背、腰和大腿肉塊重褶。頭呈輕型,背部平直,尻部傾斜,皮膚細膩,有白、藍斑點或有少數黑色斑點。成年母牛平均體重725千克,體高134厘米;公牛體重1200千克,體高148厘米。
比利時藍牛之是以滿身肌肉,是因為它們的一種蛋白質基因不能正常發揮作用。這種蛋白質名為“肌肉生長抑制素”。
肌肉抑制素這是一種由骨骼肌分泌的蛋白質,進入血液後,肌肉生長抑制素等類型蛋白質向細胞間叫做生長因子的分子發出信号。進而減緩肌肉生長的速度。就有點像是肌肉在告訴身體:“肌肉已經夠強壯了,不用再長了。”。
比利時藍牛缺少了“肌肉生長抑制素”,是以, 身體沒有收到肌肉的資訊,肌肉就“長瘋了” 。
當然,在創造比利時藍牛的時候,科學家還并不了解這些,當時比利時引進了英國短角牛以及法國夏洛萊牛這兩個品種,兩者在一次并沒有人為幹預的偶然雜交後,産下了比利時藍牛這一新品種肉牛,它們天生體内就缺少一種名叫“肌肉生長抑制素”的蛋白質基因,于是這肌肉就會非正常發展,它們甚至能在單日增重1.4公斤,而且還是幾乎不帶任何肥肉的那種...
法國夏洛萊牛
英國短角牛
這讓科學家很興奮。在不斷地選育過程中,科學家讓比利時藍牛這種基因變異而來的“缺陷”,被固定下來,進而讓比利時藍牛的肌肉量遠高于正常水準,可以說眼光所及之處幾乎都是肌肉的外形,也正是因為渾身肌肉發達且肌纖維細,比利時藍牛成為了 目前世界上唯一被育成純肉用的專門品種...
直到1997年,科學家才終于找到了能夠控制肌肉生長抑制素分泌的基因,成功地造出了一波肌肉量幾乎翻倍的“神奇小鼠”。掌握了肌肉與身體溝通的“暗号”,科學家就開始放飛自我,做了一些大膽的實驗。比如,美國羅德島大學(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的Terry Bradley教授, 用十年“說服”了虹鳟魚的身體,長出了六塊腹肌。
當然,比利時藍牛與與肌肉生長抑制素基因受損的小鼠不同,它們主要是具有抑制肌肉生長抑制素生成的基因,肌肉生長抑制素通常在某個點後抑制肌肉生長。純比利時布魯斯攜帶了該基因的兩個副本。在雜交育種中,通常會複制一份,以增加雜交育種後代的肌肉重量。這些牛的肌肉細胞繁殖而不是擴大。是以人們将這些牛稱為“雙重肌肉”。
是以為比利時蘭藍牛純肌肉含量可達到驚人的70%以上,能比其他品種牛多提供肌肉18%~20%,骨少10%,脂肪少30%,一些牧場主們便想着如何将經濟效益最大化,最終想到的辦法就是幹預比利時藍牛的自然繁育,采用定向繁育的方法來鞏固它們後代的品質。
這樣的結果就是讓比利時藍牛體型更大肌肉更多,碩大的藍牛如同一個生化怪物。而這也讓比利時藍牛無法正常繁殖。但是,這讓牧場主得到了效益,因為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比利時蘭藍牛已分布到美國、加拿大等20多個國家。
<h1>比利時藍牛的辛酸</h1>
因為異常大的體型,讓他們擁有肌肉發達的美臀,科學家發現,這造成了公牛的睾丸重量和精液數量和品質也都在降低,這就造成了比利時藍牛的低受孕率。
而這也擠壓了雌性母牛的産道,而小牛出生時的肌肉纖維數量是沒有肌肉生長抑制素基因突變的小牛的兩倍。新生的雙肌肉小牛的出生體重明顯大于正常小牛的體重,這就導緻了比利時藍牛非常容易難産。 比利時藍牛母牛的難産率達到 95%以上。是以,比利時藍牛的剖腹産率在 95%~99%,這也成就了比利時獸醫精湛的剖腹産技術。
比利時藍牛牛崽存活率也比較低,出生後的幼崽有很大的幾率會帶有一些先天缺陷,比如舌頭變大或者患有心肺方面的疾病,因為體型龐大,滿身肌肉,牛崽的骨骼和關節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比利時藍牛的一生都是非常不幸的,要麼艱難地抗争着疾病最後痛苦的走完一生,要麼就是在痛苦中度過幼年時期,等成年後在屠宰場被結束一生。
<h1>總結</h1>
人類改造生物,滿足自己的欲望,純種狗、純種貓、比利時藍牛等都是人類改造的産物,它們從出生開始就要忍受病痛的折磨,人類自诩為萬物之靈,是否應負萬物之靈之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