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道德經》智慧:得道之人,都是活在當下

作者:琢磨君專欄

文章作者:琢磨君

老子《道德經》第16章:緻虛極;守靜笃。萬物并作,吾以觀複。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複命。複命曰常,知常曰明。

一個人,使心靈的虛寂達到極點,内心甯靜不雜,才能真真切切地活在當下,才能在虛靜中接近大道,領悟大道。

在我看來,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最大差別就是:道家思想告訴人們活在當下,多做人生減法,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一切順其自然,努力達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

而儒家思想總是講理想、談夢想、談未來,讓人們一切朝前看,把今天努力和苦難視作是明天成功的墊腳石。

就是孟子所說: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是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道德經》智慧:得道之人,都是活在當下

但是,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雞血打多了,我們也會感覺心力交瘁。

何況,人的目标和欲望是無極限的,實作了一個目标,還有下一個目标。

是以,我們經常是一邊得到滿足,又一邊感覺失落。

就是哲學家叔本華所說:生命是一團欲望,欲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

可以說,大部分人的人生就是這樣,一步步淪為欲望的奴隸,又感覺痛苦和無助。

是以,我們會發現,現代社會即便是物質生活越來越好,但是患抑郁症的人越來越多,精神内耗的人越來越多。

《道德經》智慧:得道之人,都是活在當下

殊不知,思慮之害人,甚于酒色。

一個人如果思慮過度,整天在那裡想來想去,過度思考和焦慮,其實危害遠大于酒色對人體的傷害。

是以古人告誡我們說:生年不滿百,何必常懷千歲憂?

真正聰明的人,應該多學習道家思想,善待自己,珍愛生命,及時止損,遠離精神内耗,讓自己少一點焦慮,努力活在當下,而不是為了過去和未來而活。

就如曾國藩在日記中的一句名言所說: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事不雜,過往不戀。

也如現代人所總結的:不亂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道德經》智慧:得道之人,都是活在當下

一個人總是感覺懊悔、苦悶,那麼他是在為過去而活;

一個人總是感覺焦慮、恐懼,那麼他是在為将來而活;

一個人,隻有心平氣和,好好享受當下時光,那麼他才是為現在而活。

道家思想就是讓大家從焦慮和精神内耗中解脫出來,多多活在當下,享受當下。

我們可以從以下小故事來了解何為“活在當下”:

弟子問師父:師父,您得道之前是什麼樣的?

師父說:做飯,砍柴。

弟子問:得道以後呢?

師父說:做飯是做飯,砍柴是砍柴。

這裡面有幾個層面的含義:

1、得道之前,師父為了生計,要砍柴,做飯。得道以後,習慣成自然,該做飯做飯,該砍柴砍柴。

2、得道之前,師父做飯時要想着砍柴,砍柴時要想着做飯。得道以後,他都是活在當下。

3、得道之前,是師父在做飯,在砍柴。得道以後,做飯是做飯,砍柴是砍柴。沒有師父這個主體,一切都是自然發生的。

《道德經》智慧:得道之人,都是活在當下

一個人如果沒有得道,内心往往是浮躁的,做飯時候想着砍柴,砍柴時候想着做飯,總是精神内耗,自我困惑,是以自己活得也累,事情也做得不高效、不專注。

但是,一個人得“道”了,就可以身心合一,知行合一,甚至是天人合一,專注于當下,好好享受每一分每一秒,聽天籁,任逍遙,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人啊,該休息時候休息,該工作時候工作,做人做事才專注高效,才能無往不利。

就如莊子—養生主中所寫:庖丁給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觸到的地方,肩膀所靠到的地方,腳所踩到的地方,膝蓋所頂到的地方,皮肉筋骨發出咔嚓咔嚓的聲響。運刀之際的咔嚓之聲,沒有一處不符合音律,既符合《桑林》的舞蹈,又符合《經首》的節奏。

梁惠王說:“哈哈!好啊!你的技巧為何能達到這種程度呢?”

庖丁放下屠刀回答說:“我所愛好的是道,已經遠遠超出了技術的範圍。”

庖丁能夠專注于眼前的事情,把時間和精力放在當下,因為他可以遊刃有餘、得心應手。

在某種意義來說,庖丁也算是得道之人,正所謂是:各行各業都在門道。

《道德經》智慧:得道之人,都是活在當下

我們要想領悟大道,越活越通透,也需要減少欲望和焦慮,專注于當下人和事。

正如老子所說: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無為而無不為。

很喜歡莊子的一個寓言故事,也希望大家可以做一個身心放松、活在當下的人:

莊子在濮水邊上釣魚,楚王派了兩位大臣去邀請莊子,說道:“楚王許諾您高官厚祿,希望拿楚國境内的事務來勞煩您。”

莊子手持釣竿,頭也不回地說:“我聽說楚國有一隻神龜,死的時候已經三千歲了,楚王把它用絲巾包好,盛放在竹箱裡,珍藏到廟堂之上。這隻神龜,是甯願為了留下遺骨獲得尊貴的地位而死掉呢?還是甯願活着在泥漿裡拖着尾巴爬來爬去呢?”

兩位大臣都說:“甯願活着在泥漿裡拖着尾巴爬來爬去。”

莊子說:“你們兩位請便吧。我也将在泥漿裡拖着尾巴爬來爬去。”

是啊,許多人被欲望蒙蔽了雙眼,被他人的許諾迷惑了心竅,總是活在未來和夢想當中,是以忽略了當下的閑暇與幸福,實則是不明智!

《道德經》智慧:得道之人,都是活在當下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

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一個人,什麼開始學會專注于當下,享受當下,多去聽從内心和自然的聲音,便可慢慢領悟大道,接近大道,最後開悟智慧,真正得道。

是以說,得道之人,都是活在當下!

與諸君共勉

閱讀更多關于道德經的文章,歡迎大家訂閱我的專欄文章。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