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法國頭号影星阿蘭德龍領銜主演的佐羅,在改革開放前期進入國内影院,請看當時1978年的電影海報。

他是“佐羅”
這部影片講的是西方著名俠客冒名頂替複仇的故事,他的名字叫佐羅。
故事遠離現代,講述了十六世紀中葉,軍閥官僚盤踞,民不聊生,蒙面的義俠佐羅以神出鬼沒的姿态為鏟除惡霸而努力的一段演繹傳奇。 該片于1975年3月6日在意大利首映。1978年在中國大陸上映。
佐羅的英姿好像沒有替代
本片是自中國文化大革命結束後,1978年上映的第一批被引入中國大陸播放的西方電影之一,當時超過七千萬的中國觀衆觀看過此片。
這種西方俠客的出現,一樣讓國人大開了眼界,原來格鬥的藝術這麼好看和帥氣,而在這之前,在熒幕上幾乎看不到這種刻畫俠客風采與格鬥類型的影片。
飒爽英姿,法蘭西第一英俊小生阿蘭德龍
阿蘭德龍飾演的佐羅好,演得風清氣揚,懲惡揚善,深入人心,影片的賣座非常高,長劍,鬥篷,蒙面,長鞭,快馬,成了影片後街頭流行物,不乏人仿效。
影片以風趣為基調,高潮處的鬥劍讓當年的觀衆眼睛一亮。論内容不算新鮮,但演佐羅的阿蘭·德龍造型潇灑,斯坦利·貝克演強橫無理的許爾達上校同樣頗為出色,加上劍鬥場面甚多,故導演雖然平凡,但整體仍然有相當的吸引力,正是打鬥得來高潮。
著名的上譯配音老師童自榮那口華麗好聽的配音,讓電影佐羅形象錦上添花,更添生動。
主角是大明星
也許對于紅透歐洲的阿蘭德龍來說,這個電影算不上是其代表作,可是對于中國觀衆,尤其是對于40歲以上的中國觀衆來說,這個《佐羅》卻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經典,并讓人們看到了打鬥片的好看。
後續的佐羅行俠電影仍在日後翻拍,但怎麼看也沒有了阿蘭德龍那副潇灑自如的身影,真是成為經典的東西你根本難以超越,更無法代替。
商業照片也火
電影播出幾年後,改革開放後的街頭商店裡,仍然有着阿蘭德龍飾演佐羅的蒙面畫照,那可是很多人用來張貼的。
1987年,這位中國人眼裡的西方俠客來到中國,受到國人熱烈歡迎,他在做客期間,和為他配音的童自榮握手相見,感謝他為電影做出的配音。
送走法意合拍片《佐羅》後,國内的武打片模式開始竹筍破土,應運而生,國外已經拍出了俠,國内也應該有俠,這是導演該做的事了。
武打片的出爐
在1980年國内終于拍攝了一部以争奪金銀财寶為題材的,由劉曉慶主演的電影《神秘的大佛》,成了繼《佐羅》後國内第一部以打鬥風格出現的武打片。
電影類型上融合了偵探、懸疑、恐怖,動作等等商業元素,脫離了之前數十年的戰争和樣闆戲等主流意識形态作品的束縛,在那個文化單調的年代絕對是讓觀衆倍感新穎。觀衆們第一次看到該片融合了偵探、懸疑、武打、恐怖等商業元素的電影,喜愛程度可想而知。
有國内武打片的招式了
可以說,這部電影不僅開啟了新中國武打片的先河,也開啟了商業電影的先河。 劉曉慶扮演卧底的家庭教師夢婕是國術高手,善于用鞭,與葛優父親葛存壯扮演的盜墓賊“大打出手”,身姿矯健,圈粉無數。
中國的俠客出來了
随後,少林寺,武當,少林寺弟子,武林志,南拳王,自古英雄出少年,俠女十三妹等等武打片出爐,打鬥片,武俠片彙聚一堂,越拍越多,越拍越火,成了八十年代電影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