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是陽曆一年中的第304天(閏年第305天),10月的最後一天,離全年的結束還有61天。
1、明朝全能大儒王守仁出生
在549年前的今天,1472年10月31日(農曆1472年9月30日),明朝全能大儒王守仁出生。

王守仁(1472-1529)浙江餘姚人。字伯安,号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故又稱王陽明,明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即公元1472年10月31日)太夫人鄭氏娠十四月生文成公于餘姚,嘉靖七年十一月廿九日(即公元1529年1月9日)辰時卒于南安,享年五十七歲。中國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夠統軍征戰,是中國曆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因他曾在餘姚陽明洞天結廬,自号陽明子,現在一般都稱他為王陽明,其學說世稱“陽明學”。在中國、日本、北韓半島以及東南亞國家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2、德國開始宗教改革
在504年前的今天,1517年10月31日(農曆1517年10月17日),德國開始宗教改革。
《九十五條論綱》是馬丁·路德于1517年10月31日張貼在德國維滕堡城堡教堂大門上的辯論提綱,被認為是新教的宗教改革運動之始。
馬丁·路德在《論綱》中痛斥出賣“贖罪券”的作法,并且提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則,反對用金錢贖罪的辦法.路德提出,教皇沒有免除人的罪惡的權力,免罪權在上帝,是以贖罪券可以免罪的說法是錯誤的.其意義在于,它第一次對天主教關于隻有通過教會和教皇才能贖罪的說教予以公開的否定,因而被社會各階層廣為接受。
3、清改“承天門”為“天安門”
在370年前的今天,1651年10月31日(農曆1651年9月18日),清改“承天門”為“天安門”。
民國初年的天安門
人們一般認為蒯祥設計建造了聞名中外的天安門。其實蒯祥設計建造的不是天安門,而是天安門的前身“承天門”。
公元1417年(明永樂十五年),明成祖朱棣準備遷都北京,派蒯祥等著名匠師分工負責皇宮建築群的設計和施工。蒯祥就精心設計了皇城正門,1420年竣工,當時叫“承天門”,為黃瓦飛檐3層樓式的5座木牌坊,是沿用唐代皇城正門的舊稱,表示皇帝“承天啟運”,“受命于天”。明英宗天順元年(1457)承天門被火燒毀,憲宗成化元年(1465)由工部尚書白圭主持重新修建。這回不再是牌坊,而是9開間門樓了,到了明末又毀于兵火。
清順治八年,即1651年,世祖福臨重新修建這座城樓,改建以後,10月31日,将承天門改稱天安門,大體成了今天這個樣式。明、清兩朝,這兒是禁地,它隻是帝王皇宮的大門,紅牆圍繞,庭院陰森。當時天安門面對着大明門(清代改稱大清門,後又改稱為中華門,解放後拆了),中間是禦道,兩旁是千步廊。從建承天門起,到1911年清王朝覆滅為止,除了皇親貴族來往出入,老百姓不準過往。大明門除隆重的典禮外,常年不開。封建帝王出入天安門有特定的日子,冬至到天壇祭天,夏至到北郊祀地,孟春祈谷,仲春耕田。皇帝出征,要在天安門前祭路。
4、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貝耶爾誕辰
在186年前的今天,1835年10月31日(農曆1835年9月10日),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貝耶爾誕辰。
普魯士國王威廉四世這天情緒特别好,他特意為一位科學家在宮廷裡舉行大宴,他久聞這位科學家是一代奇才,是以親自到宮門迎接。可是,當他見到這位科學家時,不禁愣住了;他這麼年輕。事後,他對大臣們說:“沒想到,這位譽滿全歐的大學者,原來是個小青年哩!”這個小青年就是德國有機化學家阿道夫·馮·貝耶爾,這時隻有24歲。
貝耶爾沒有辜負父母的教育和期望。在柏林大學的頭兩年,他專心學習實體和數學,1856年開始注重研究化學。1858年獲得柏林大學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有機化合物凝結作用綜合研究》,為化學研究開辟了一個新途徑。由于他謙虛好學,刻苦研究,發現了靛青、天藍、绯紅現代三大基本染素分子結構。在有機染料和芬芳劑方面的成就,實作了他母親所希望的“使我們這個世界更加多姿多彩”。他70歲時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金,82歲病逝。
5、内華達州成為美國的第36個州
在157年前的今天,1864年10月31日(農曆1864年10月2日),内華達州成為美國的第36個州。
内華達州(英語:Nevada,State of Nevada),美國的一個州,,以其發達的賭博業而著稱。1864年10月31日成為美國第36個州。位于美國西部。北接俄勒岡州和愛達荷州,東界猶他州,東南鄰亞利桑那州,西南與加利福尼亞州接壤。面積為286,297平方公裡,在50州内列第7位。人口2,495,529(2006年)。首府卡森城 (Carson city)。
内華達州州名來源于西班牙語,意為“雪山”或“被雪覆寫”,原本是用來形容該州西部的内華達山的寒冷。多艘美國海軍的軍艦也被叫作“内華達号”。
6、蔣介石誕辰
在134年前的今天,1887年10月31日(農曆1887年9月15日),蔣介石誕辰。
辛亥革命時期的蔣介石
蔣介石
蔣介石(Chiang Kai-shek)(1887—1975) 浙江奉化人。名中正,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
不論怎樣評價蔣介石,都得承認蔣介石是20世紀中國政壇一位影響深遠的人。
7、全球病毒性流感奪走數百萬人生命
在103年前的今天,1918年10月31日(農曆1918年9月27日),全球病毒性流感奪走數百萬人生命。
1918年流感大流行(英語:1918 flu pandemic),于1918年至1919年間發生的全球性流行性感冒傳染事件,由一種稱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英語:Spanish flu)引起的傳染病,曾經造成全世界約10億人感染,2千5百萬到4千萬人死亡(當時世界人口約17億人);其全球平均緻死率約為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較起來較為緻命。其名字的由來并不是因為此流感從西班牙爆發;而是因為當時西班牙有約8百萬人感染了此病,甚至連西班牙國王也感染了此病,是以被稱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至于在西班牙則稱此為法國型流行性感冒。
8、“歐洲第一夫人”德納芙出生
在78年前的今天,1943年10月31日(農曆1943年10月3日),“歐洲第一夫人”德納芙出生。
卡特琳娜·德娜芙 (Catherinen Deneuve)
1943年10月,目前法國銀壇最負盛名的卡特琳娜·德納芙出生在巴黎一演員世家。
在她20歲生日那天,接受了雅克-雷米臻善臻美的禮物:主演《瑟堡的雨傘》。在片中,德納芙将自己體驗過的愛情的甜蜜和遭抛棄的傷感統統傾注到女主人公簡-薇芙身上,表演真切動人,成功地演出使她榮膺法國電影科學院頒發的最佳表演獎。《瑟堡的雨傘》獲戛納電影節金棕榈獎,并是以成為60年代青年着迷的影片。1965年,德納芙在頌歌聲中,又進入了新階段。其标志為她在由羅蘭-波蘭斯基執導的劃時代影片《厭惡》中演出的極大成功,她飾演一個曆盡周圍男人折磨,精神恍惚陰郁,難以自控的指甲修剪師。
她的絕妙表演為《厭惡》成為經典片,被列為所有電影資料館藏品出了大力。在跻身世界第一流影星的行列之後,德納芙又先後主演了《追蹤》、《一位先生的伴侶》、《冷血驚魂》、《世界之歌》、《創造物》、《白日美人》、《特麗絲安娜》和《驢皮公主》等20餘部影片。她的演技也日臻成熟,戲路越來越寬。
1980年,她在新浪潮代表人物弗朗索瓦-特呂弗導演的巨片《最後一班》中以成功的演技使該片榮獲了1981年度法國電影凱撒獎的十項大獎,她也奪得了最佳女演員獎。她成熟精堪的表演和楚楚動人的風采,雄辯地證明了她是當今法國銀壇當之無愧的皇後,1988年10月28日,巴黎市區當局宣布,由巴黎市民選出的著名影星卡特琳娜-德納芙的雕像作為法國的新象征,以取代以往的以碧姬-巴铎為模特的雕像。
9、李天賜創制成功《公元幹支紀日速查盤》
在46年前的今天,1975年10月31日(農曆1975年9月27日),李天賜創制成功《公元幹支紀日速查盤》。
1975年10月,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青年科研人員李天賜,創制成功《公元幹支紀日速查盤》,為我國科學史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輔助工具。
幹支紀日是我國曆法中的一個重要内容。古代用它來表示年、月、日,周而複始,循環使用。我國使用幹支紀日數千年沒有間斷或錯亂,是世界上最悠久的紀日法。現在農曆紀年仍用幹支。幹支換算公曆日期,是在整理我國豐富的科學史料時,遇到的一個相當麻煩的問題。有時,一頁書上常常有幾十個幹支,都得一一翻閱工具書;有的查出後還需要再推算,既費時間,也容易發生錯誤。多年來,不少人曾試圖尋找一種簡便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但都沒有成功。李天賜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突破了傳統的老方法,研究創制了《公元幹支紀日速查盤》。
10、我國“極地”号科考船開始環球航行
在35年前的今天,1986年10月31日(農曆1986年9月28日),我國“極地”号科考船開始環球航行。
1986年10月31日上午十時,我國第一艘極地科學考察船“極地”号,在青島港拔錨啟航。載着我國第三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的“極地”号由此開始了它的第一個航程,并作我國航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
11、我國第一條高速公路滬嘉公路開通
在33年前的今天,1988年10月31日(農曆1988年9月21日),我國第一條高速公路滬嘉公路開通。
第一條高速公路——滬嘉高速公路
1988年10月31日,中國大陸擁有了自己的高速公路。滬嘉高速公路是204國道(上海至煙台)的入滬路段,從上海市區祁連山路至市郊嘉定縣南門,是一條全立交全封閉裝置全供汽車專用的高等級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