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崇祯有多個廟号,最常用的廟号思宗,由一個不被承認的王朝所加

古代皇帝死後一般都會有谥号,還有很多皇帝有廟号。廟号是指皇帝駕崩之後,被供于廟中祭祀時所稱呼的名号,比如太祖、太宗、高宗等等,在隋唐之前一般隻有那些有重大功績的皇帝才有資格有廟号,隋唐之後廟号泛濫,隻要是皇帝基本都要廟号,可以認為是被濫用的溢美之詞。

崇祯皇帝是正史所載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這也是被大多數人所承認的曆史,按說崇祯皇帝作為一個亡國之君,沒有什麼功績可言,但是他卻擁有着諸多的廟号,也是一大奇觀。我們就來一一評點一下各個廟号的來曆。

崇祯有多個廟号,最常用的廟号思宗,由一個不被承認的王朝所加

崇祯皇帝

一、懷宗清朝順治元年(1644年)

崇祯十七年,吳三桂聯合攝政王多爾衮率領的清兵在山海關大敗李自成,李自成随後返京西逃。五月初三日,多爾衮率清軍攜崇祯太子入北京城,北京居民看到清兵入關,大懼。

崇祯有多個廟号,最常用的廟号思宗,由一個不被承認的王朝所加

清兵入城

為了安撫民心,入城之後的多爾衮指令建廟祭祀崇祯皇帝,于是命明朝大臣為崇祯皇帝議立廟号。李明睿被任命為禮部左侍郎,負責廟号事宜,但是李明睿不想為清廷效命,堅決不從。多爾衮對其說:“初六即祀皇帝,怎可無神主名?”無奈之下,李明睿等人隻得為崇祯皇帝議立廟号。最終,清廷谥崇祯皇帝為懷宗端皇帝,周皇後為烈皇後,安奉神主于廟供臣民祭祀。

二、思宗南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

崇祯皇帝死後,明朝殘餘政權在南京擁立福王朱由崧登基,史稱弘光帝,這是一個不思進取的政權,為期一年多就宣告倒台,于1645年5月被清軍攻破南京,弘光政權倒台。

崇祯有多個廟号,最常用的廟号思宗,由一個不被承認的王朝所加

弘光初期形勢圖

弘光帝五月正式登基,六月份議立崇祯皇帝谥号和廟号,據《南渡錄》記載,上崇祯皇帝谥号“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廟号思宗。這也是現在用得最多的一個廟号,最被人熟悉的一個廟号了。

三、毅宗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

到1645年二月,南明官員覺得思宗這個廟号有點問題,雖然“思”字是不錯,但是關鍵是曆史上有人用過了,用過也就罷了,關鍵是用過思宗的這位是蜀漢後主劉禅,是晉朝人給劉禅上的谥号。南明人認為劉禅是亡國之君,而且比較昏庸,而南明則不認為崇祯皇帝是亡國之君,是以認為崇祯皇帝用思宗這個廟号不太合适。

于是,又重新議立廟号。弘光元年(1645年)二月二十三日,上谕改崇祯皇帝廟号為“毅宗”。

四、威宗南明隆武帝所上(1645~1646年)

1645年五月弘光帝被俘,弘光政權倒台。此時,南下福建的唐王朱聿鍵被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等人擁立,在福建登基稱帝,史稱隆武帝。隆武帝出身疏藩,但是卻是一位胸懷大志的帝王,意圖恢複大明,但是無奈受制于鄭芝龍等軍閥的掣肘,一直無所作為,1646年,清軍攻入福建,隆武政權倒台。

崇祯有多個廟号,最常用的廟号思宗,由一個不被承認的王朝所加

南明隆武帝

隆武帝登基之後,将崇祯皇帝的廟号改為“威宗”。

如今,崇祯皇帝最為人所知的廟号是思宗,這是南明弘光朝廷所上的廟号,但是迄今為止,南明的幾個小朝廷并未被官方史書所承認,我們所學的曆史,明朝到崇祯皇帝即止。想來也是一種諷刺,我們用着思宗的廟号,卻不承認為崇祯皇帝上“思宗”廟号的南明朝廷。

更多曆史故事,請關注“天涯看點”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