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師曠援琴撞晉平公

作者:陌路聽雨2
師曠援琴撞晉平公

晉平公與群臣宴飲,飲酣,乃喟然歎曰:“莫樂為人君,唯其言而莫之違。”師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壞于壁。公曰:“太師誰撞?”師曠曰:“今者有小人言于側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師曠曰:“啞!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請除之,公曰:“釋之,以為寡人戒。”

晉平公和群臣宴飲到高興之處,深有感觸的說:“沒有比做君主更快樂的了,隻有他的話是沒有人敢違背的了。”“直與枉,正與佞”總會在這一刻表現的淋漓盡緻:師曠拿起琴來撞晉平公,晉平公拉開衣襟去躲避,琴撞到了牆壁上,晉平公說:太師你撞誰?師曠說:今天有小人在我身邊說話,是以我撞他。平公說:那是我呀。師曠說:啞!這可不是當君主的人應該說的話呀!晉平公還沒有表現出憤怒,平公左右的那些人就請求懲處師曠。也許他們的理由就是:師曠犯上!卻對于平公所說的話習慣性忘記,這就是佞臣的嘴臉,頗具代表性的一副嘴臉。

孔夫子也曾接待過師曠,對師曠尊敬有加,也是源于師曠高尚的品德吧。現在的很多人可能源于現代教育的熏染,總認為曆史就是糟粕,而曆史人物、特别是一些經典的東西,他們反而更加的鄙視,不屑一顧,以至于無視。也許是近幾十年對于曆史知識片面的接受,對于真正的曆史文化,在現代很多人的思想中是一片空白!以枉為直,無知而無畏者大有人在!而他們卻也是誇誇其談,理由甚多,隻是那些理由也忒經不起推敲。

記得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孔子說:不要欺騙君主,但是,可以犯言直谏。這應該是和師曠的做法一脈相承的吧。現在很多人拿來攻擊孔子的就是尊君,尊君維持一定的等級關系是沒有錯的,但是,卻不知道孔子非盲從、愚忠也!他的前提是:君使臣以敬,臣事君以忠!而現在的佞人之多,多于曆朝曆代!僅僅是一個小小的機關,一個微不足道的社會單元,也已經變得面目全非,就那一點點的蠅頭小利,已經讓人不是人,而更多的利益和誘惑的時候,真的是無所不用其極了!

而好在我們剛說到的主人公晉平公還是一個明白人,沒有接受那些佞臣的慫恿,而是知錯而改,平公說:“免了吧,就把這件事作為我說錯話的鑒戒吧!”

魯定公也曾問孔子:“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

師曠援琴撞晉平公

為君如當官一樣,其所代表的是權力和威嚴,收獲的是權力和财富。在其位而謀其政者尚可,在其位而不謀其政者,當是不合格的,甚者則是禍害,更甚者則是禍國殃民。

當國君恐失位,當官者亦恐失位。富貴之所求不以道,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則無所不用其極!君子曰:富貴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而今則是:富貴險中求,隻要能夠得到富貴,人格可以淪喪,道德可以踐踏,巧言、令色、足恭都可以堂而皇之的作為自己擷取富貴的工具!這是當今某些為官者的寫照。讀史,應以史為鑒,去其糟粕保其精華,而現今有很多人則反其道而行之,盡吸糟粕之至賤,枉道事人,攫取所欲。

舜有天下,選于衆,舉臯陶,不仁者遠矣!

湯有天下,選于衆,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文武之道未墜于地,讀書為學者也不乏其人,隻是,人微力薄散如水窪,能有一日彙流成河,繼而彙流成海,則可彰顯道德之盡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