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一次澶淵之盟:在春秋時期,晉平公的高光時刻,究竟所為何事?

我是棠棣,一枚曆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第一次澶淵之盟:在春秋時期,晉平公的高光時刻,究竟所為何事?

提起澶淵之盟,我們腦子裡第一印象就是發生在北宋的,和遼國簽訂的和平協定。可是你能想到在此之前的1500多年的春秋時期,也有一次澶淵之盟。這次是晉、齊兩國彌合嫌隙,鞏固中原反楚聯盟的一次盟會,也是晉平公霸業的頂點,晉國聲威再一次遍布中原。

1、澶淵之盟的背景——平陰之戰

正當晉悼公霸業如火如荼,大有獨霸中原勢頭之際,公元前558年,年僅30歲的晉悼公突然去世了。

他的死,無論是對晉國内政的演變,還是對整個中原戰略局勢的發展,都産生了相當重大的影響。

具體地說,随着晉悼公的去世,晉國内部君臣之間的暫時平衡漸漸又被打破,強卿大族之間的傾軋争奪鬥争日趨激烈,以至晉無力專注于對外控制諸侯,維持霸權,并導緻齊晉武裝沖突的發生和楚國勢力在一定程度上的複蘇,進而使晉景公以來曆代晉國國君經艱苦卓絕努力所締造的霸業走向動搖和瓦解。

第一次澶淵之盟:在春秋時期,晉平公的高光時刻,究竟所為何事?

公元前557年,悼公之子姬彪以沖齡繼位,是為晉平公。當時晉國的執政者是荀偃(即中行偃)等人,他們仍以打擊、壓制楚國勢力為戰略重點,是以在晉平公即位當年,荀偃與栾黡即統率晉軍攻伐楚國,在湛阪(今河南平頂山市北)擊敗楚軍,侵入到楚國的方城以外。

湛阪之戰又給楚國以沉重的打擊,使晉國的霸主地位進一步得到鞏固。

此時,晉國兵威強盛,對楚占有明顯的優勢,吳國又不斷從側後攻擾楚國。楚雖聯秦以對付晉國,但并不能對戰略态勢産生決定性的影響。

然而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竟然爆發了齊晉之間的戰争,使得中原反楚聯盟發生嚴重分裂,晉對楚的戰略優勢受到無可彌補的損失。

齊國自齊頃公鞍地一戰失敗以來,一直依附于晉國,成為晉國争霸鬥争中的重要夥伴。可此時齊靈公狂妄自大,又未能遠謀,乃接受周靈王所賜的“霸主”頭銜,要和晉國争奪中原霸主的地位。

為此,齊靈公趁晉悼公新喪之際,背叛盟約,于公元前558年聯合邾、莒等小國興兵攻伐同盟之魯國,并公然與楚國通使修好。

這造成中原同盟團體内的絕大混亂,給正處頹勢的楚國以坐收漁人之利的機會。

晉國方面自然無法容忍齊靈公這種行為,

先是運用政治外交手段對齊施加壓力,在公元前557年出面主持有魯、宋、衛、曹、鄭、菖、等國參加的溴梁(今河南濟源市西北)之會,向齊發出警告。

然而齊靈公我行我素,根本不理睬晉的威脅,于公元前556年策動衛國伐曹,并聯合邾國再次攻打魯國。魯、曹均向晉求急。

晉國君臣見外交制裁不能産生效果,決定乘齊楚聯盟尚未十分鞏固之時,動用軍事手段對齊作徹底的打擊,以懲罰齊靈公私通楚國,侵伐同盟國,“怙恃其險,負其衆庶,棄好背盟陵虐神主”的“不軌行為”,于是就在公元前555年揭開了齊晉平陰之戰的帷幕。

第一次澶淵之盟:在春秋時期,晉平公的高光時刻,究竟所為何事?

周靈王十七年(前555年)夏,晉國首先發兵攻伐衛國,開始執行其盟主之義務,展開救盟伐叛的軍事行動。

衛國自然絕非晉的對手,很快就向晉國降服。

晉平公于是在同年十月統率晉、魯、宋、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12國軍隊攻伐齊國,聯軍很快開入齊境,齊靈公見晉大舉來攻,遂集結兵力在平陰(今山東平陰東北)一帶進行抵禦。

2、晉國大勝、齊國幾欲亡國

晉軍統帥部根據齊軍主力盡出迎戰,都城臨淄空虛等情況,遂制定以主力攻打平陰,與齊軍作正面相持,另以一部沿魯、莒國境迂回過沂蒙山區,從側後進襲齊都臨淄的戰役指導方針。部署既定,晉聯軍主力即向齊軍發起攻擊,給齊軍以很大的殺傷。

接着一方面通過中軍副将範宣子向齊大夫透露晉軍一部正乘虛襲擊齊都的消息,以威懾對手;另一方面又讓軍隊多樹旗幟,廣布軍陣,曳柴馳騁揚起塵土,以迷惑齊軍,威震敵膽。(這一招是不是很熟悉,長坂坡張飛用過)

齊靈公得悉晉聯軍襲擊都城的情況,憂心如焚,又見當面晉軍實力強大,無法抵禦,乃利用夜幕掩護悄悄撤軍東去。

晉聯軍偵知齊軍夜遁,遂于十一月初一日入據平陰,爾後即發起猛烈的追擊。

在追擊過程中,晉軍多次擊敗齊軍斷後部隊,俘虜齊勇将殖綽、郭最等人,摧毀了齊軍的阻擊企圖。

接着,晉聯軍主力抵達臨淄城下,在與先期到達那裡的晉、魯、莒迂回襲齊部隊會合後,向齊都發起兇猛的攻勢,先後攻破臨淄的諸門,并焚燒南郭、東郭、西郭、北郭。

第一次澶淵之盟:在春秋時期,晉平公的高光時刻,究竟所為何事?

齊靈公眼見城陷在即,乃率部突圍,逃往郵棠(今山東即墨南)。晉平公、荀偃等攻入臨淄後仍統率聯軍繼續追擊,以期予齊以徹底的打擊。

十二月初八日,諸侯聯軍進抵濰水(今山東濰坊境内),因聞報楚國興兵伐鄭以救齊,擔憂後方遭受威脅,才停止追擊,撤軍西還。

齊晉平陰之戰至此乃告結束。

3、澶淵之盟

齊晉平陰之戰,是齊靈公企圖稱霸,背盟通楚,攻伐盟國而引起的。齊靈公本非英明之主,又無賢才為之輔佐,加上國力遠遜于晉,是以他的争霸企圖注定是要失敗的。

隻是他的這種眛于形勢的愚妄舉動,足以擾亂中原戰略格局,給晉國稱霸中原的戰略全局帶來一定的不利因素,為楚提供複蘇力量、與晉抗衡的機會而已。

晉國召集諸侯聯軍攻伐齊國,乃是不得已而作出的戰略決策。

在政治上,晉作為中原霸主,自然無法容忍齊國背盟通楚行為,不能讓自己抗楚戰略全局受到幹擾,是以一定得作出軍事上的強硬反應。

由于晉是以救盟伐叛的名義起兵,是以一開始就占據了戰争的主動權,并赢得幾乎所有盟國的支援。

在戰略決策上,晉也是明智正确的。它見齊叛己附楚已成事實,勢難挽回,就當機立斷,趁齊楚聯盟尚未鞏固之際迅速對齊出兵,予敵以堅決徹底的打擊,實施各個擊破,實為高明之舉。

至于晉軍的戰役指導,尤為高明卓越。它先是以正面相持、側後迂回的戰法置敵于被動境地,迫使齊軍倉皇退卻;繼而實施猛烈追擊,殲敵有生力量,并從東西兩面對齊都臨淄形成夾擊,經過激烈的戰鬥,勝利攻入臨淄;爾後又對敗退中的齊殘軍發起深遠的戰略追擊,一直進抵濰水,并及時根據楚伐鄭新情況的出現,而停止追擊,回師逼退楚軍,使主要敵人楚國無隙可乘。

第一次澶淵之盟:在春秋時期,晉平公的高光時刻,究竟所為何事?

晉軍這種奇正并用,速戰速決,深遠追擊的戰役指導,為奪取戰争勝利,實作戰略目标提供了充分的保證,并對後世作戰藝術的發展産生了積極的影響。

後來吳楚柏舉之戰中,吳軍采用的速戰速決,乘勝追擊,大創聚殲的戰法,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對齊晉平陰之戰中晉軍某些戰役指導原則的繼承和發展。

平陰之戰給齊國以沉重的打擊。不久晉又聯衛出兵攻伐齊國,當時荀偃已去世,由範宣子(士匄)繼任晉中軍主将。

當晉、衛聯軍進抵齊邑穀地(今山東東阿)時,适值齊靈公病故,齊國發生内亂,晉聯軍按照“不加喪,不因兇”等軍禮原則而班師回國。

繼齊靈公而立的是齊莊公,他即位後因需要集中精力穩定内部,無力再與晉抗衡,遂主動向晉請和,暫時又回歸晉國的戰略陣營。

晉平公見齊國歸服,就于周靈王十九年(前553年)夏天,召集魯、齊、宋、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國諸侯在澶淵(今河南濮陽西北)舉行會盟。澶淵之盟是晉平公霸業的頂點,當時附楚的蔡國不堪楚地盤剝亦前來投靠晉國,使晉的聲威再次遍及中原。

第一次澶淵之盟:在春秋時期,晉平公的高光時刻,究竟所為何事?

然而,随着曆史的發展,諸侯争霸這時已漸入衰微階段,晉平公的霸業也日趨強弩之末,再也不可能重制往昔的輝煌了。

而國内栾氏之亂的發生,卿族内部沖突的加劇,以及齊莊公乘亂起兵襲擊晉國縱深,則使得晉國國勢明顯衰退。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于曆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