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夢澤悲風動白茅,楚王葬盡滿城嬌

——讀李商隐《夢澤》,了解詩的理趣對後代詩作的影響

春日本适合外出踏青,連日春雨,也隻能躺在床上做一場夢。說起夢,一般情況下人們會與自己的理想結合起來。比如,上古屈原《天問》、莊子《大宗師》以及早出生的李商隐的李賀《夢天》,或多或少可以這麼了解。我這裡要談論李商隐詩作“夢澤悲風動白茅,楚王葬盡滿城嬌。未知歌舞能多少,虛減宮廚為細腰。”的“夢澤”,它是地名。他也曾經路過此地。

夢澤悲風動白茅,楚王葬盡滿城嬌

夢澤的地域範圍,大緻在今天湖南省北部、湖北省南部的廣大湖沼地帶,包括長江以南的洞庭湖與江北的諸湖泊。詩人孟浩然有詩句“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中“夢澤”這指這一帶,這也許就是古稱地域之名。但也有另一種說法,長江以北稱為雲澤,長江以南稱為夢澤。這不是最重要的,關鍵在于“夢澤”的意象涵蓋了“煙波浩渺”“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湧”的景象。

面對李商隐夢澤詩,不少人還是會将它與一首普通的懷古詩進行比較。甚至會覺得,它與普通的懷古詩作沒有太大的差別——使用了一些技巧,如清代紀曉岚說的“繁華易盡,從争寵者一邊落筆,便不落吊古窠臼。”以為這首詩是寫出“繁華易盡”、當年佳麗——滿城宮女,如今落得“悲風動白茅”而已。

夢澤悲風動白茅,楚王葬盡滿城嬌

不好說詩人毫無半點懷古的用意,與杜牧《泊秦淮》詩(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還是略有不同。前一二句“夢澤悲風”“楚嬌盡葬”隻不過是一種起興,而“煙月籠罩”“秦淮酒家”是叙述鋪墊。李詩是從古代事件中引起對現實生活的感慨,與杜牧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十分相似。

若是還原詩人所見,大抵是他看到了許許多多楚國宮女的舊墓,風起處,白茅蕭澀,令他淚眼迷離、滿心凄恻,進而感觸良多。由此他想到了“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見《後漢書·馬援傳》附馬廖:“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注:“墨子曰:楚靈王好細腰,而多餓人也。”)這段傳說。或許我們可以還原當時作者是這樣想象:也許,這些舊墓裡的葬身者,有不少正是為了求取“細腰”的豐姿,因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的宮女吧!從這個想象再引伸出來,作者又進一步展開他的浮想:她們(他們)為了獲得楚王的寵愛,竟連生命也不愛惜!當她們緊束腰肢、拼命節食時,也曾想過自己能有機會在楚王面前歌舞展現呢?

夢澤悲風動白茅,楚王葬盡滿城嬌

作為讀者,也不能僅深陷在深沉的感慨,不能隻是惋惜當時楚國宮女的不理智。詩人這是用哲學家的眼光,通過這樣一個小故事向我們闡述一個道理。讓人透過這麼一個具體事情的表面,引導我們去探索事件背後的理趣。比如說,通過楚國宮女的行動,關聯到現實生活中追求個人名利,不惜放棄平生操守與做人的基本原則,結果卻又身敗名裂。還有,可以聯想到那麼些為了政治上的正确,争寵邀歡令自己做出種種不合常理的愚蠢事情。另外,也可以從各種不同角度,結合現下人情與人生高尚品質比照去尋味它。清代人屈複在《玉溪生詩意》裡有言“制藝取士,何以異此,可歎!”——直指封建王朝開科取士,嚴格規定必須寫八股文,寫試帖詩,豈不也如同楚靈王好細腰之舉,一種人為的“怪癖”,卻成了千千萬萬士子偏偏要做“皓首窮經”,又如楚國宮中的嬌娥。

夢澤悲風動白茅,楚王葬盡滿城嬌

詩人寫下“未知歌舞能多少,虛減宮廚為細腰”,我們今天很難明确是在自我揶揄,還是諷刺别人,也許二者兼有。也許自我揶揄更多一些。它所要真正表達的,今天的我們也很難弄得清楚。它作為當時生活現象的概括,不停息在懷古事上,是可以肯定的。因為李商隐也考過科舉,但并未拜官,和當時的權相令狐綯等打過交道,有過和諧,也受過冷落和打擊。他長期過着幕僚生活(很像當今有職位無編制的挂職人或編外人員,工作量不少,待遇卻不同),許多所曆所見讓他心生感慨。是以,詩中的表達并不是無病無痛的呻吟,說是自我嘲諷的揶揄,對别人的諷刺,都是說得通的。

夢澤悲風動白茅,楚王葬盡滿城嬌

文藝作品的美,并不排斥理趣。在某些情形底下,甚至還需要帶着一些理趣。這種類型的詩作,也正是唐代新體詩的轉變,也就更好了解有宋以降詩作中“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的興起。詩要有詩趣,若是寫成了哲理韻文,就算不得好詩。這方面,李商隐的《夢澤》及宋詩理趣,對我們今天的人們的文藝創作,可能會有大的啟發作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