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生手機怎麼管、怎麼用?常州出台政策細化管理

中國小生的手機怎麼管,怎麼用,成為學校和家長必須面對的議題。今年1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有關通知,手機的使用被正式納入全國中國小日常管理。日前,常州市出台相關檔案,就進一步加強中國小生手機管理工作給出具體指導意見。

細化管理措施,科學制訂方案

手機能否進校園?根據規定,學生原則上不得将個人手機帶入校園,确有将手機帶入校園需求的,須經學生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後應将手機交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學生在校期間與家長的溝通,學校應以适當方式提供家長和學生聯系的便捷途徑或通話條件,解決通話需求。

在家中手機的使用,家長應履行家庭教育主體責任,言傳身教,引導學生限時、安全、理性使用手機等電子産品,形成家校協同育人合力。

通知對手機的使用和管理做了“六個明确”:明确手機有限帶入校園的條件;明确手機統一保管的場所、方式、責任人;明确學生在校期間與家長便捷聯系的公共通道;明确教師不得用手機布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不得強制學生、家長用手機完成打卡、簽到等任務;明确家長對孩子使用手機監督管理的教育職責;明确對違規學生的懲戒辦法。

“下一步,全市中國小将‘一校一案’,制訂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學習生活實際的手機管理實施方案。”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如何管理手機?常州市多所學校進行探索

記者從常州市局前街國小了解到,對于學生手機的管理,該校從2018年就開始了自己的探索。據該校相關負責人介紹,學校于2018年底制定了《常州市局前街國小學生使用手機建議制度》,“在引導學生合理使用手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該負責人表示,自教育部出台加強管理中國小生手機使用的檔案後,學校對之前的制度進行了改進和完善,形成了2.0版本的《常州市局前街國小學生手機使用管理辦法》。

據了解,新的管理辦法對校園内使用手機的情況進行了細化,如大型活動或學生外出活動,經申請可帶手機,活動前後由老師代為保管;電子手表在校内設為禁用模式等。對于學生違規攜帶、使用手機,具體的懲戒措施也有規定。

常州市實驗初級中學日前向全校家長發放了一份告家長書,與家長積極溝通學生手機管理事宜。據了解,目前該校已在門衛安裝固定電話,免費提供給學生與家長聯系。“此外,我們正在草拟實驗國中學子的《家庭手機使用公約》。”該校學生成長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公約由學校在學生中廣泛調研而形成,有若幹條規定,最終将經過家委會修改,下發至各個學生家庭,為家長和學生在家如何科學使用手機進行參考、指導。

劉國鈞高職校對學生手機管理的校本化探索始于2014年,本學期該校對“有限帶入校園、禁止帶入課堂”進一步加強落實。教室内,學校統一集中配備了保管學生手機的必要設施裝置“手機收納箱”,讓校園手機管理“存得住”。“手機保管的工作制度和規範,包括責任部門和責任人都已事前和學生明确,從根本上解決了‘誰來管’‘怎麼管’。”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學校的圖書館、運動館等專業場館配合政策,進一步做好豐富學生業餘生活的引導,學生自主管理能力增強了,校園裡形成了一套手機管理機制。該措施在學校實施半個多月來,校園裡“低頭族”“遊戲族”少了,“運動族”“看書族”多了,學生間交流也更為緊密。

在家如何科學使用手機,學校給出建議

事實上,對于手機在學校的管理,家長還是較為放心,難題主要是在家使用手機。多名家長表示,周末、假期中,孩子玩手機的問題讓他們很是頭疼。“和同學、老師的聯系都通過QQ、微信,是以也不可能完全不給孩子手機,但是如何科學使用很苦惱。”市民李女士說。

關于手機的使用時長,局小在手機使用建議中提出,國小生周一至周五,無特殊需要,不使用手機;周末單次使用手機不超過半小時,兩天内1-3年級學生總計不超過1小時,4-6年級學生總計不超過2小時。長假期間,單次使用手機不超過半小時,1-3年級學生每天使用手機不超過半小時,4-6年級學生每天使用手機不超過1小時,按周統計總計不超過3小時。

如何科學使用手機,實驗國中教師建議,學生首先不用手機軟體搜題、抄作文;更重要的是不把手機當作自己生活的全部。“我們建議學生少用手機錄制特别多的圖檔或者視訊,自己的記憶和感悟才是最好的記錄,真正的美麗是做最真實的自己。同時希望同學們能把注意力轉移到現實生活的美好中來,坦然面對沒有手機的校園生活,做最好的自己。”

尤佳/文 丁錦華/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