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秦漢唐,中國建都于關中,形成兩大都城:渭河以北為鹹陽,渭河以南為長安。
長安在渭河以南:龍首原以北為漢長安城,龍首原以南為唐長安城。
唐長安城,面積八十五平方公裡,非常氣派,大唐盛世氣象,但是,唐末黃巢之亂,唐亡,長安城被毀,關中水系也遭到嚴重破壞,關中不再能負擔首都之責,是以,中國都城遂東遷,關中從此破敗。
宋金的京兆府,隻是唐長安城的一個角,面積五平方公裡。元,改稱奉元府。
明建立後,重整河山,将奉元府城擴建為西安府城,面積十一平方公裡,朱元璋封次子為秦王,秦王府位于西安城中心,明西安城三重城區,其中,秦王府城兩道城牆,最外面則是西安大城的城牆。
秦王府内城,即現在陝西省政府加上新城廣場的範圍,秦王府外城,南門為端禮門,北門為後宰門,東到今尚德路一線,西到今尚樸路一線。
這三道城牆,組成了著名的西安明城牆,明中期,給土城加磚,改進為青磚城牆。
民國時期,在明城牆的南城牆,開辟了一座不大的城門,小南門。
小南門一帶,是西安最具代表性的市民生活區域,各種市民生活享受活動,應有盡有,很接地氣,并且,價格便宜、親民,比如,烤肉,粉湯羊血、梆梆肉,羊肉泡,等等,等等。

小南門順城巷
小南門,隻是俗稱,現在的市民,多半不知道小南門的正式名稱。在民國年間,開辟了小南門之後,正式命名為勿幕門,為的是紀念辛亥革命名人井勿幕。
井勿幕,1888到1918,活了三十歲,陝西辛亥革命名人,生于渭北蒲城縣。1903年,十五歲時,留學日本,之後,結識了孫中山,1905年,十八歲時,被孫中山任命為同盟會陝西支部長,回陝建立同盟會,組織推翻滿清的革命活動。
井勿幕先後三次赴日本,從結識孫中山,到向孫中山彙報,接受新的任務。
1910年,赴香港,參與策劃廣州起義。
1911年,又一次回到陝西,準備發動起義,10月,辛亥革命爆發,陝西光複,建立軍政府,井勿幕擔任安撫招讨使。
1912年,同盟會改組為KMT,井勿幕擔任KMT陝西支部長。
1918年,赴三原,擔任陝西靖國軍總指揮。
11月,在商讨軍事時,被靖國軍第一路郭堅部參謀李棟才刺殺。
井勿幕被孫中山譽為革命“後起之秀”、“西北革命巨柱”。1919年6月,被廣州孫中山護法大元帥府,特贈陸軍中将銜,明令嘉獎撫恤。
1929年,陝西省政府主席宋哲元撰文《井先生紀念碑》,立于西安市革命公園。
1945年11月,井勿幕被國民政府追贈為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将,南京政府派監察院長于右任專程來陝主持,将勿幕靈柩由蒲城迎至西安革命公園内,舉行公祭。
井勿幕胞兄井嶽秀,1879到1936,比井勿幕大十歲,活了五十七歲,清末武生,好國術,受弟弟影響,參加同盟會。民國時期,任國民革命軍第88師師長,統治陝北二十年,開創了榆林近代工業。
1962年拍攝的電影《鄂爾多斯風暴》,将井嶽秀塑造為反動軍閥,不過,實際上,井嶽秀鎮守榆林二十餘年,一直緻力于維護蒙漢團結, 捍衛邊疆統一,制止了内蒙的分裂勢力。
井勿幕被殺後,兇手李棟才出逃,逃往漢口,井嶽秀花重金,買通湖北督軍王占元,派出手槍隊長李福成,在漢口抓捕了李棟才,押解回榆林。
李棟才抗過了嚴刑拷打,拒不招供誰是幕後主使,遂使得井勿幕被殺成為曆史懸案,最終,井嶽秀将李棟才處決,為弟弟報了仇。
俱往矣,現在的小南門,已成為網紅打卡地,宵夜江湖街,無論是路燈下歲月的明滅,還是時代巨變的波瀾。最終,都不留痕迹地投射在食物上,化作平凡的餐食,使得每個仔細品味的人,都沉醉于餐食的饕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