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北京9月30日電(袁思陶、邢賀揚) 說起劉益謙,人們會想到著名投資人、企業家、收藏家等一系列頭銜。可“策展人”——他還是頭一回擔任。
“我可能這一輩子隻為他一個人做策展。”近日,劉益謙在接受新華網書畫頻道的專訪中說。談到以策展人身份,為收藏圈好友、北京大學研究所學生導師、知名品牌營銷策劃人、畫家葉茂中舉辦個展時,劉益謙表示:“人活着就要一直有意志力,我相信,葉茂中的藝術才華會得到社會認可。”
劉益謙近照
【抒懷】我可能這一輩子隻為他一個人做策展
新華網:您以著名投資人、企業家、收藏家等多重身份為大衆熟知。最近要第一次擔任策展人,請您談談這次決定做葉茂中展覽的緣起?
劉益謙:這次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要做葉茂中的展覽,是我跟他提出來的。主要基于兩個原因:一個是我欣賞他,他是值得我去幫他策展的,而且我們又是特别好的朋友。我認為大家熟悉的葉茂中,可能隻是知名的品牌營銷策劃大師、收藏家,甚至很多人會問:“他會畫畫?”“這畫都是他畫的?”因為他的畫作幾乎沒有給大衆展示過,隻是在早年間辦過一個畫展,範圍很小。他的藝術還不為大衆所知。
葉茂中畫展海報
從他的藝術造詣本身來說,是有相當功底的。龍美術館希望讓社會大衆,包括藝術圈内的人,知道葉茂中不單單是營銷方面的大師,而且是一個畫家、書法家。這次展覽宣傳的戶外廣告很多,不單是為了吸引更多的觀衆來到龍美術館(西岸館)看展覽,更多的是希望大衆能夠了解葉茂中的藝術。
之前,葉茂中生病,好轉後去廣西寫生。他把自己滿意的作品發給我看。我明白,他内心是強烈渴望去畫畫、去創作的。我就想幫他辦個畫展。其實,葉茂中生病已經一年多了,開過幾次刀,做了很多次化療,目前還在醫院繼續接受治療。我感覺他像苦行僧一樣,這一年多來,很多時間在醫院,還在堅持創作。期間病情有好轉,出院後就出去寫生,以緻于太辛苦,又把身體累垮到住院了。
“葉茂中畫展”展覽現場 龍美術館
這段時間我一直跟他說,你不要太累了,目前的病情已經在朝好的方向發展。是以,另一個原因就是,我希望在他養病期間給他辦個畫展,讓他的作品能與大衆見面,可能這種交流能改善他的心境,讓他擷取更多生命的力量。
我這一輩子可能隻為他一個人做策展。我要做的事情太多,身上不再需要一個“策展人”的頭銜,但是為了我的兄弟、我的朋友葉茂中,我希望幫他策展,讓更多的人了解他,了解不一樣的葉茂中。
葉茂中《春詞》 紙本設色 44.5×23.5cm 2020年
我與葉茂中之間是一種深厚的友誼,是男人之間的惺惺相惜!我愛惜他的才華,也疼惜他的遭遇。當我跟他說要幫他辦個畫展時,他看着我說:“哥哥,你是不是認為我身體不好了?”我說你别瞎想,我不是哄你開心,是你今天的作品完完全全夠這個格,可以拿出來和大家見面了。我跟葉茂中這麼多年沒有一分金錢往來,隻是純粹地想讓他感受到,活着就要一直有意志力,而他的藝術才華會得到社會認可的。
這次展覽共展出了150餘件作品,分為“感恩有畫”“揚帆起航”“師法造化”“會師先賢”四個闆塊,希望讓觀衆既能綜覽葉茂中的創作全貌,又能在一定的時間軸上欣賞他在西畫、寫生、摹古等各門類繪畫上的創作軌迹,全面了解藝術家身份的葉茂中。
葉茂中《春暖花開》 紙本油畫棒 32×24cm 2014年
新華網:您和葉茂中是如何結緣相識的?同是收藏家,兩位在拍賣場上有沒有交集?
劉益謙:我跟葉茂中認識很長時間了,有一、二十年了,我跟他相識在拍賣場。葉茂中是位大藏家,他的收藏以傅抱石、徐悲鴻、黃賓虹等中國近現代大師為主,他收藏的近現代書畫作品非常豐富,我認為當下國内沒有幾個人可比。一開始,我們的這種熟悉隻局限于藝術圈的範圍内。後來,在認識交往的過程中,我慢慢對他有所了解,彼此信任。
現在,他要買什麼拍品時,常會問問我:“哥哥,這個東西怎麼樣?”我也會跟他講我自己對藝術的了解。我記得,他買過一幅品相很好的黃賓虹作品。他當時說:“哥哥,讓給我吧!”我就說:“好!”。最後,他用7000多萬元買下來。我估計那幅黃賓虹的畫如今是能賺些錢的。
策展人劉益謙與畫家葉茂中
和葉茂中相熟之後,我才知道,葉茂中的收藏源于他對繪畫的喜愛,他對藝術是真的愛好。據他說,4歲時他父親随手在香煙殼背面畫的一條船,萌發了他對繪畫的興趣。讀國小後,他開始攢錢買連環畫、臨摹連環畫,中學時幫着學校美術老師給山水畫、花鳥畫上色。中學畢業後,葉茂中考入泰州當地的文化館,師從傅抱石的學生吳駿聖,18歲考入江蘇省戲劇學校舞台美術專業,又師從傅抱石的學生邰啟佑。受兩位老師及傅抱石的筆墨影響,葉茂中創作山水畫喜歡用“抱石皴”,他對“抱石皴”的使用熟練程度,堪能亂真。
而生活中,葉茂中是一個不善交際的人。他可能除了在營銷方面比較健談,可以對着幾萬人演講。但如果一個人跟他交流,他是沒話的,不善于一對一溝通,生活中比較枯燥。這種枯燥,我感覺可能跟他從小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有關,很多時候隻是靜下來在畫畫。
葉茂中《夏山圖》 紙本設色 方嚴題詩堂 詩堂:21x50cm 畫心:51×70cm 2015年
【沉思】美術館就是傳承文化的
新華網:作為知名藝術品收藏家,您的藝術品收藏主要經曆了什麼樣的階段?
劉益謙:我之前像個開雜貨店的,什麼都有。有多少,我自己都說不出來。其實就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一樣,我認為,當你剛開始喜歡收藏的時候,是很模糊的,可能對很多的東西都感興趣。到了今天為止,很多人也都是模糊的。你别看很多人在收藏,他們的思路都是比較模糊的。
收藏很難一兩句話說清,關鍵是要收藏有價值的東西。随着你收藏心境的成長,就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
龍美術館(西岸館)
藝術品拍賣市場在進行調整,這種調整就像股票一樣。那為什麼有些股票天天漲、一路漲、買了不掉,有些股票波動比較大。其實是有很多種現象在裡面。我從30歲開始收藏,到現在快60歲了。我30歲的認知、收藏理念和現在比較,那肯定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自己都是能感覺到的。一路走來,回過頭看,你會感覺有些行為是不對的。我肯定有不對的地方,但市場也有不對的地方。正因為有了這樣的過程,你才會有如今的判斷力。
新華網:上海龍美術館近年來在藝術界的影響力有目共睹,是什麼樣的契機,讓您決定創立龍美術館?并請您介紹一下龍美術館目前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規劃。
劉益謙:龍美術館再過兩年,将迎來開館十周年。的确花了我們不少精力和财力在裡面。精力方面,我還好一點,主要是我太太王薇在承擔美術館的關鍵角色;而财力方面,它确實壓得我很累。
龍美術館創始人、著名收藏家劉益謙、王薇夫婦
有的時候,我在想,如果不買這些藝術品,把這些資金用于再投資房地産開發——我所熟悉的另外一個領域,可能做得也有聲有色。但人的欲望是很難平衡和克服的。很多東西你用錢是買得到的,藝術品有時卻不是錢能買得到的。它最大的成本是時間成本。有錢的人多了,首先得有一個機會,人家把藝術品拿出來賣,你才有機會去競拍。如果東西不拿出來賣,你再有錢也換不來。是以有時碰到一些藝術品,就會有說不出、不一樣的感覺,你就知道什麼是值得擁有的。
我太太王薇目前關注西方藝術多一些。随着新時代到來、全球一體化,美術館也是反映時代風貌的一個視窗。龍美術館在傳承弘揚中國文化藝術的同時,也想盡可能收藏、展示更多的西方藝術,讓越來越多的觀衆了解中西方文化藝術、互相借鑒學習。“美術館就是傳承文化的”這是我們的心願,特别是我太太的心願。
新華網:您一直說想做一個“公共美術傳播者”,大衆該怎麼了解您這一想法?
劉益謙:我現在做美術館,實際上就是傳播者的身份。美術館沒人逼你去做,是自願去做的。時至今日,不管别人怎麼看,我不隻是喊口号,實實在在開辦龍美術館差不多将近十年了。
目前,龍美術館的社會評價和參觀人數都是有目共睹的。周末有時候,我也經常會去看看。成功與否,自己是看得出來的。這個美術館辦的如何,大家都是知道的。
我太太王薇和我是同歲,我們都接近60歲了。至今,美術館的事情,她都親力親為。是以,“公共美術傳播者”不是一個口号,是我們夫妻共同的選擇。
【展望】藝術品市場中好的東西隻會越來越貴
新華網:您是什麼時候開始藝術品收藏的?藝術品收藏在您整個的事業版圖中占什麼位置?
劉益謙:我年輕的時候就充滿好奇,那時候可以說是“年少輕狂”。可能有錢的時候比較早,當時新的事物出來後,我就非常感興趣,哪知道是會“上瘾”的。有時候我和人講自己的感受,對方并不能了解。比如,一個月前,某個地方有一個拍品要賣,晚上睡覺時我就在估計能拍多少錢,心裡癢癢的。特别是到了激烈競拍的時期,沒有成熟的思考時間,價格可能比預期增長得高。又恰恰是這種類型的拍品讓人舍不得放棄,因為稀缺。決定不要的時候,你心裡知道下次再見到它不知要等上多少年。
前一段時間,我買到的一件作品。以前認為它貴,在十多年前流拍了。十年後再現拍場,我認為肯定比上次便宜。偏偏現在就有人跟你競争。争到價格超過上次,大家都以為上次你不要,這次你也會不要。但到最後,我還是覺得不能放手。如果放手又得是一、二十年。萬一我80歲時它更貴了,我還是得把它買回來。
其實,藝術品收藏在我事業版圖中的占比是無法計算的。人生的每一步,你認認真真去做,不要在乎比例。做錯了,比例再小,也是錯的。沒必要去糾結。
新華網:您如何看待全球疫情重創下的藝術品市場?
劉益謙:藝術品市場本身是小衆的,它會受大的經濟環境影響。疫情的影響在于經濟情況不太好,買家就不買、少買了。有些一般的拍品、可買可不買的拍品,人家可能就不買了。
藝術品市場未來的走向很明顯。藝術品市場中好的東西隻會越來越貴,比如古代書畫流通得越來越少,卻一直在漲。不好的東西現在這樣,未來5年、10年也還是這樣。
我們這一代藏家的經曆都很相似,從最初的文化知識匮乏,到今天大家對文化的了解也不一樣了。我們那一代對文化、知識的了解是大學畢業就是有知識了,而現在大學畢業了隻是很多人的一個起點、找工作的門檻。現在的人和我們那時候不一樣了,他們知道什麼樣的東西是值得追的。
物以稀貴!藝術品市場中好的東西隻會越來越貴,永遠不用質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