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九一三事件後,他負責調查飛機失事原因,後來接替汪東興,授上将

1971年9月13日淩晨,一輛紅旗駕車急匆匆地駛向山海關機場,此時在山海關的機場,256号三叉戟飛機的機長潘景寅早早等候在這裡,他本來是要休息的,但臨時接到通知,要執行一項特殊的任務。不久後,林老總以及“林辦”的一衆從業人員登上這架飛機。飛機起飛後,先盤旋一陣後向西北方向飛去。淩晨兩點半,這架飛機墜毀在蒙古的溫都爾汗附近,這就是曆史上的九一三事件。

九一三事件後,他負責調查飛機失事原因,後來接替汪東興,授上将

九一三事件發生後,我國駐蒙古大使趕到了現場,妥善處理了這起事故,同時他還拍攝了大量現場照片,并把這些珍貴的影像資料帶回國内。不過,飛機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墜毀的卻是萦繞在相關人員腦海中的一個疑問,為此周總理專門成立了專案組,指令楊德中調查飛機失事原因。那麼,楊德中身上都有什麼故事呢?

九一三事件後,他負責調查飛機失事原因,後來接替汪東興,授上将

抗戰時期,楊德中開始參加革命,建國後,他被任命為中央警衛團的政委,也就是我們俗稱的“8341部隊政委”。值得一提的是,楊德中還是這支部隊的第一任政委,此後他一直兢兢業業,全力做好保護上司人的工作。

九一三事件後,他負責調查飛機失事原因,後來接替汪東興,授上将

1965年,楊德中被任命為辦公廳警衛局副局長,也是在此任上,他經曆了九一三事件。九一三事件發生時,256号專機機長潘景寅與地面失去聯系,地面并不了解飛機的實時情況,而且飛機墜毀在蒙古,不友善現場調查,是以這架三叉戟飛機是如何墜毀的是值得深究的問題。

九一三事件後,他負責調查飛機失事原因,後來接替汪東興,授上将

為了打消人們的疑問,周總理特意訓示成立調查組,調查飛機失事的原因,而楊德中就是調查組的負責人。因為無法前往現場,楊德中等人隻能從帶回來的照片找證據,巧合的是,有一張照片上顯示機翼上有一洞孔。從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出這個洞孔呈單面炸開,而且鋁刺外翻。

九一三事件後,他負責調查飛機失事原因,後來接替汪東興,授上将

這個洞孔成了飛機墜毀原因的關鍵證據,因為鋁刺外翻,是以飛機是從内部爆炸,飛機又是在迫降過程中墜毀,是以隻能是油箱爆炸造成的。經過一系列調查,楊德中帶領專案組作出“油少迫降,機腹着地,殘油緻燃”的結論。這個結論經得起推敲,是以成為這起事件的正式結論。

九一三事件後,他負責調查飛機失事原因,後來接替汪東興,授上将

調查完九一三事件的相關問題後不久,楊德中被調到陝西,陸續擔任了鹹陽軍分區第2政委、陝西軍區副政委等職務。在楊德中前往陝西期間,中央警衛局的局長由汪東興擔任,1978年12月,楊德中被調回北京,他接替汪東興,擔任了中央警衛局局長的職務。楊德中熟悉警衛團的工作,工作起來遊刃有餘,兩年後,在兼顧警衛局工作的同時,組織又給了楊德中更重要的任務,讓他擔任辦公廳副主任,楊德中也很好地勝任了這項工作。

九一三事件後,他負責調查飛機失事原因,後來接替汪東興,授上将

1988年,解放軍恢複軍銜時,楊德中被授予中将軍銜。授銜後不久,他相應号召,主動退居二線,雖然退居二線,但楊德中依然為解放軍的現代化建設出謀劃策,提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議。退役之後,楊德中享受正部級待遇,值得一提的是,1994年,楊德中更進一步,被授予上将軍銜。晚年的楊德中主要生活在北京,于2020年因病去世,終年97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