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73年,正在擴建的北京飯店危及中南海,多虧汪東興及時發現問題

作者:文史江山

1990年北京長安街和王府井交界處蓋起了一座富麗堂皇的建築——北京飯店,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北京飯店長期都是接待外賓的不二選擇。從清政府一直到民國時期,北京飯店經曆了多次轉讓,換了不知幾個國家的主人,直到1949年,才交接到新中國政府的手中。

1973年,政府決定對北京飯店進行擴建,提升北京飯店的接待規模,這本是小事,但意外折騰了一大圈。

1973年,正在擴建的北京飯店危及中南海,多虧汪東興及時發現問題

工程中止

北京飯店要接待許多外賓,承擔着外交任務,是以飯店擴建這件事情由周總理親自負責,按照總理的計劃,擴建完成之後,北京飯店的房間可以達到1000間以上,容納至少兩千人飲食起居。既然計劃已經在了,時間不等人,施工隊立即破土動工。

問題是,雖說擴建,可是北京飯店周圍全是重要地區,已經沒有多少繼續向外擴張的空間,不過這也不難,李先念對此表示:“北京土地很緊張,占一塊就等于少一塊菜地,是以在有條件的地方,樓房可蓋得高點。像北京飯店這樣的寶地,更應該往高層上發展,力争多建些客房才好。”

1973年,正在擴建的北京飯店危及中南海,多虧汪東興及時發現問題

思路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大家忽然遇上一個比北京飯店本身嚴重一萬倍的問題。事情的起因是有一天,中央辦公廳警衛局局長汪東興和往常一樣在中南海巡視,擡頭一瞧,忽然大驚失色。

讓汪東興感到驚詫的正是在擴建的北京飯店,汪東興對于北京飯店擴建的具體事項不清楚,可是經過汪東興觀察,正在修建的飯店14層正對着中南海的窗戶,自己從中南海這邊能清清楚楚看到對面勞工在施工,那反過來,對面不也能清清楚楚看到中南海嗎?

這可了不得了,汪東興立即把這件事情上報,周總理得知後非常重視,他當天晚上親自到中南海去看,果然,連對面房間亮了幾個燈都看的真真的,于是北京飯店的工程當即宣告停工,要是再建設下去,将來完工之後,這14層豈不成了特務觀察中南海的天堂?

1973年,正在擴建的北京飯店危及中南海,多虧汪東興及時發現問題

周總理沒少和特務打交道,特務的手段總理太清楚了,要是北京飯店按照原計劃修建,那将來他們在14層進行偷窺、竊聽,甚至安置炸藥乃至直接對中南海進行槍擊都是有可能的,我們冒不起這個險。

新的方案

但是,工程不能撂在那裡,人力物力已經投入了進去,現在隻能繼續修改方案,周總理召集了所有負責人開會讨論,首先,中南海的安全是第一位的,但其次,工程也是要繼續的,有沒有兩全其美的法子?

1973年,正在擴建的北京飯店危及中南海,多虧汪東興及時發現問題

有人提出,要不然,就把故宮的午門加高,在中間起一個遮擋的作用。但是這個意見顯然不實際,故宮是古建築,那更不是說改就改的,再說,好好地去加高故宮午門,這不是明擺着告訴大家兩邊有問題嗎?

那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直接把十層以上的樓層拆除,然而擴建本來就是為了加高樓層,現在又把建好的高層拆掉,國家的錢也打水漂了。大家讨論來讨論去,現場愁雲慘霧,可辦法卻還是沒有。

1973年,正在擴建的北京飯店危及中南海,多虧汪東興及時發現問題

這時候,老設計師張镈提出了兩個方案,解決了大家的燃眉之急,方案是這樣的:“第一,新東樓西側,靠近中南海的那一面,所有公共設施以及客房門窗玻璃,都要采用壓花或者磨砂的,借此遮擋視線;第二,新東樓西側不要安排外賓入駐,避免窺視中南海。”

這是當時能找到的最完美的辦法,雖然沒能完全實作北京飯店的擴建目标,但是保留了已經修建好的部分,不至于讓國家蒙受損失。不過這樣還有一個問題,在原本的規劃中,14層不是頂樓,現在14層成了最高層,但是這個設計上顯得虎頭蛇尾,沒有美感,将來北京飯店承擔大量接待外賓的任務,總不能讓人家覺得我們中國設計師審美很差吧?

1973年,正在擴建的北京飯店危及中南海,多虧汪東興及時發現問題

萬無一失

對此,周總理提出,14層不再加蓋大屋頂,而是做成小斜坡,這樣有兩個好處,一個是能夠排水,第二是小斜坡别人上不去,即便有心人想要通過樓頂窺伺中南海也沒有登上去的機會,這樣,就能完全避免威脅了。而且小斜坡又能節約不少成本,三全其美。

設計師張镈又想到,可以在西華樓修建一座屏風樓,飯店外面有屏風樓是很基礎的設計,有這個屏風樓在前面遮擋,等于上了雙保險,萬無一失了。

定下方案之後,大家終于放下了心,建築重新開始之後,總理親自趕到了施工現場。雖然各項方案已經足以保障中南海的安全,但是周總理不放心,必須親自到十四層考察一下才能夠放心讓北京飯店投入施工。當時電梯剛安裝好,安全性無法保證,甚至兩個人站上去還搖搖晃晃,可是總理不顧危險,還是親自坐電梯上去考察。

1973年,正在擴建的北京飯店危及中南海,多虧汪東興及時發現問題

總理到達十四層之後,親自觀察了一番,确認沒有能觀察到中南海的可能,總理才安心。下樓之後,總理沒有閑着,又去屏風樓的施工地親自考察,确定一切都安全無誤後,總理對大家交代,即便飯店建好了,這座屏風樓建好之前,也絕對不要接待客人。

這番風波,當時普通的群眾毫不知情,雖然工程幾次被喊停,但是經過一番波折,北京飯店還是成功進行了擴建,也達到了預計容納兩千人的目标,成為了北京的标志性建築之一。

1973年,正在擴建的北京飯店危及中南海,多虧汪東興及時發現問題

直到今天,北京飯店依然伫立在首都,承擔着重大的責任,當年周總理等人精心為它打造的設計,今天依然在使用着。國家安全無小事,今天的我們很難感受到當年的驚心動魄,但是對于當年的建築人員,對于周總理而言,北京飯店的修建是一場硬仗,面臨着諸多考驗,值得欣慰的是我們抗住了考驗。

這裡的一磚一瓦,凝聚着總理的心血,總理雖然已經離開,可是他留下的财富依然惠及後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