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趙晖:建構浙江農信金融科技發展新格局狠抓落實,充分肯定浙江農信金融科技發展成就守正創新,構築更先進的浙江農信金融科技格局

作者:金融電子化
趙晖:建構浙江農信金融科技發展新格局狠抓落實,充分肯定浙江農信金融科技發展成就守正創新,構築更先進的浙江農信金融科技格局

自1952年浙江省第一家農村信用合作社誕生,浙江農信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全省唯一一家血脈從未間斷的金融機構,到現在已有69年的曆史。2004年4月18日,根據國務院部署,在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的親自部署下,省農信聯社正式成立,承擔對全省農信社的管理、指導、協調和服務職能。近年來,浙江農信金融科技也通過積極探索,逐漸走出了一條“統分結合”、适合省縣兩級法人體制的發展道路。近五年省農信聯社本級累計科技投入超28億元,建成3個資料中心,“兩地多活”災備體系日益完善,有效支撐82家行社各項業務開展,金融科技綜合實力位于全國農信系統和浙江省金融系統前列。

趙晖:建構浙江農信金融科技發展新格局狠抓落實,充分肯定浙江農信金融科技發展成就守正創新,構築更先進的浙江農信金融科技格局

浙江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科技服務部總經理 趙晖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狠抓落實,充分肯定浙江農信金融科技發展成就</h1>

在新一輪資訊化浪潮下,浙江農信始終以開放的姿态擁抱萬衆創新的“網際網路+”時代到來。在“十三五”科技資訊建設中,聚焦以“金融+網際網路”為目标的自主創新戰略,加快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能等科技金融的應用,打造新一代數字銀行服務體系,建構新的客戶生态服務系統,實作科技金融、網絡金融、智慧金融的換新更新,大力推進浙江農信發展以人為核心的全方位普惠金融持續做深做實。作為國家發展改革“數字化轉型夥伴行動”倡議第一批倡議方,近年來,省聯社黨委帶領浙江農信完成了第一階段的科技體制改革和數字化轉型工作,相關工作初見成效。浙江農信的商業模式、金融産品和金融業态發生了質的變化,由傳統金額模式逐漸向數字金融模式轉變,金融與科技不斷融合發展。

一是金融科技賦能線上服務更新換檔。2017年浙江農信基于分布式架構的網絡金融核心平台上線,“金融+網際網路”雙核心應用架構正式建成。在此基礎上,通過引入大資料、人工智能、移動網際網路等前沿技術,先後推出刷臉支付、線上開戶、線上貸款等“非接觸式”創新服務。同時,加快金融産品超市化,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提供個性化産品定制與産品組合服務。金融科技的不斷創新,使客戶通過浙江農信可以随時随地享受線上金融服務,從“浙裡貸”等純線上貸款産品到“雲上校園”、“雲上醫院”等“五朵雲”智慧民生服務“雲”平台;從“綠優購”線上購物平台到外賣、購票等一系列生活服務,浙江農信的商業模式正逐漸通過移動網際網路,向“非接觸式”金融服務轉變。“網際網路金融平台”也入選2018年浙江金融科技十大案例。

二是數字管道增強金融使用者體驗。浙江農信“豐收互聯”移動手機APP已經成為移動金融服務的載體和支援“金融+生活”綜合服務的超級入口。“豐收互聯”已接入全轄300多個背景系統,99%的服務都移動線上、一網辦理,真正實作7×24小時跨地域的移動金融服務。除金融服務外,豐收互聯還提供了包括政務、生活、醫療、購物等多方面民生服務,為解決群衆在疫情期間的“出門難”問題提供更多解決方案。新一代數字化機具——智能櫃員機實作發夾、存單開銷、小額取現、轉賬彙款、理财、貸款等30餘類業務。人工智能技術也開始融入浙江農信的智能客服管道,以自然語言處理、語義分析和人機互動等多種AI技術為基礎,實作7×24小時拟人化的智能應答服務。

三是服務創新有效提升支付能力。浙江農信在人民銀行科學指導下,持續加強支付系統的科技賦能。支付平台功能、效能和性能持續提升,網聯統一支付平台已經成功遷移至分布式架構,日均業務量持續保持全國農信領先水準。信用支付産品不斷創新,建立個人統一信用賬戶體系,實作“支付+信用”服務無縫融入ETC、城鄉兩費、社保、場景繳費等小額高頻消費服務場景,并提供“先使用、後付費”的信用社保、信用醫療、信用繳費、信用消費服務。

四是大資料基礎支撐普惠金融多點開花。浙江農信高度重視數字化轉型,不斷探索資料應用,2017年建成基于機器學習開發“智慧現金管理系統”,為行社現金管理提供精細化指引。逐漸建成管理駕駛艙、數字客戶管理、客戶營銷、風險管理、交易反欺詐、數字影像等大資料應用。深度利用自身數字化轉型成果,積極參與到政務和公共服務的數字化改革程序中,加快融入數字政府建設,圍繞浙江省百餘項“一次不跑”政務服務清單,提煉出社保、醫療、交通三項政府最用心、百姓最關心的領域,着力打造全國首批金融科技試點應用——“浙江農信智慧民生服務金融雲平台”,指導轄内行社充分發揮靈活的管理架構優勢,加快接入省内各市縣服務,努力打造民生領域的最佳服務供應商。

五是雲計算助力行社科技發展再上新台階。作為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技術設施,浙江省農信聯社2018年開始建設為行社提供雲服務的豐收科創雲。豐收科創雲基于開源雲計算技術架構,具有靈活、靈活、可伸縮、低成本、更安全的特點,兼顧良好的自主可控性。豐收科創雲以服務行社為己任,是浙江農信發揮“小銀行+大背景”體制優勢,踐行扁平化、集約化建設思路,增強行社在當地競争力的重要舉措。目前,浙江農信正積極推動行社網際網路應用向豐收科創雲遷移,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六是全方位防範控制科技風險。浙江農信以數字化轉型為契機、防微杜漸,全面推動資訊安全防控更新。已部署運維管理、監控預警、網絡管理和運維審計、日志審計、一鍵切換等平台,運維監控由“人控”向“機控”更新。浙江農信也是全國農信系統首批通過ISO20000和ISO27001認證機關之一。在“兩地多活”災備體系下,實作重要系統災備全覆寫,重要系統主備機切換能力保持業内較高水準。通過系統漏洞閉環管理、開源軟體安全管控、移動APP應用安全防護、資料防洩漏項目全省推廣、提高外包管理水準等多項措施,有效提升浙江農信安全風險的整體把控能力。浙江省農信聯社連續九年被浙江省網信辦授予“年度網絡與資訊安全資訊通報先進機關”,2019年榮獲全國農信系統網絡安全競賽一等獎。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7">守正創新,構築更先進的浙江農信金融科技格局</h1>

為了迎接金融科技時代來臨,浙江農信一直在以積極、開放的态度加快新技術、新流程、新理念在系統内的創新、應用和推廣。浙江農信以人民銀行釋出的《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為指引而制定的《浙江農信金融科技十四五規劃》,堅持戰略導向、自主可控、開放融合、安全審慎的發展原則,通過深化科技改革,增強科技創新,建構金融科技新格局來實施“數字、智慧、開放三位一體”的金融科技發展戰略,努力踐行以人為核心的全方位普惠金融,朝着“建設全國一流社群銀行”的願景砥砺奮進。

一是聚合科技資源,與頭部IT企業和科研機構合作組建聯合創新實驗室,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區塊鍊、雲計算、大資料、5G、生物識别等前沿技術應用,通過深化外部合作,結合業務發展,布局重點場景,開展平台化、生态化建設,加速技術運用落地,推動技術和金融創新融合發展。

二是實施“兩地多中心模式”,全速建構新一代雲計算資料中心,在服務流程、故障分析自愈、容量預測自伸縮等全方面實作運維智能化融合。同時建設具有開放分層架構、統一标準服務治理,具備完整承接銀行各類應用能力的分布式雲計算基礎平台,完成分布式雲計算技術體系建設,實作更為靈活的業務彈性,提升金融創新的基礎技術支撐能力。

三是探索新的分布式技術體系下微服務和資料庫的應用開發,逐漸開展外圍應用系統分層分類改造整合,并與資料治理協同實施。同時基于雲計算技術合力打造業務中台,全面實作快前台、強中台、穩背景的目标應用架構,全力提升金融科技應用能力。

四是以大資料為基礎資源,以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為技術依托,深入挖掘現有資料價值,打造全流程數字化營銷體系,搭建集資料、模型、規則為一體的風控中樞,并逐漸深化管理、決策、管道及産品等領域應用的數字化轉型。

五是加大機器學習、人臉識别、聲紋識别、OCR等新技術的應用,建構立體化的創新體驗,通過遠端視訊服務模式,輔以全新的生物識别技術,滿足線上客戶大部分業務需求,建立健全移動化、平台化、智能化、線上線下互動發展的智能服務體系。

未來,浙江農信将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在組織架構、激勵機制、營運模式方面進一步創新。探索公司化運作,建立與市場接軌的科技營運模式,激發組織内部潛力和活力,進一步提升科技競争力和服務能力。努力打造“開放融合、資料賦能、靈活響應、安全可控”的浙江農信金融科技品牌,全面賦能浙江農信争創“重要視窗”建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的金融标兵。

(欄目編輯:李明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