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1952年浙江省第一家农村信用合作社诞生,浙江农信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唯一一家血脉从未间断的金融机构,到现在已有69年的历史。2004年4月18日,根据国务院部署,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亲自部署下,省农信联社正式成立,承担对全省农信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近年来,浙江农信金融科技也通过积极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条“统分结合”、适合省县两级法人体制的发展道路。近五年省农信联社本级累计科技投入超28亿元,建成3个数据中心,“两地多活”灾备体系日益完善,有效支撑82家行社各项业务开展,金融科技综合实力位于全国农信系统和浙江省金融系统前列。
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科技服务部总经理 赵晖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狠抓落实,充分肯定浙江农信金融科技发展成就</h1>
在新一轮信息化浪潮下,浙江农信始终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万众创新的“互联网+”时代到来。在“十三五”科技信息建设中,聚焦以“金融+互联网”为目标的自主创新战略,加快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金融的应用,打造新一代数字银行服务体系,构建新的客户生态服务系统,实现科技金融、网络金融、智慧金融的换新升级,大力推进浙江农信发展以人为核心的全方位普惠金融持续做深做实。作为国家发展改革“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第一批倡议方,近年来,省联社党委带领浙江农信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科技体制改革和数字化转型工作,相关工作初见成效。浙江农信的商业模式、金融产品和金融业态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传统金额模式逐步向数字金融模式转变,金融与科技不断融合发展。
一是金融科技赋能线上服务升级换档。2017年浙江农信基于分布式架构的网络金融核心平台上线,“金融+互联网”双核心应用架构正式建成。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前沿技术,先后推出刷脸支付、在线开户、线上贷款等“非接触式”创新服务。同时,加快金融产品超市化,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供个性化产品定制与产品组合服务。金融科技的不断创新,使客户通过浙江农信可以随时随地享受线上金融服务,从“浙里贷”等纯线上贷款产品到“云上校园”、“云上医院”等“五朵云”智慧民生服务“云”平台;从“绿优购”线上购物平台到外卖、购票等一系列生活服务,浙江农信的商业模式正逐步通过移动互联网,向“非接触式”金融服务转变。“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入选2018年浙江金融科技十大案例。
二是数字渠道增强金融用户体验。浙江农信“丰收互联”移动手机APP已经成为移动金融服务的载体和支持“金融+生活”综合服务的超级入口。“丰收互联”已接入全辖300多个后台系统,99%的服务都移动在线、一网办理,真正实现7×24小时跨地域的移动金融服务。除金融服务外,丰收互联还提供了包括政务、生活、医疗、购物等多方面民生服务,为解决群众在疫情期间的“出门难”问题提供更多解决方案。新一代数字化机具——智能柜员机实现发卡、存单开销、小额取现、转账汇款、理财、贷款等30余类业务。人工智能技术也开始融入浙江农信的智能客服渠道,以自然语言处理、语义分析和人机交互等多种AI技术为基础,实现7×24小时拟人化的智能应答服务。
三是服务创新有效提升支付能力。浙江农信在人民银行科学指导下,持续加强支付系统的科技赋能。支付平台功能、效能和性能持续提升,网联统一支付平台已经成功迁移至分布式架构,日均业务量持续保持全国农信领先水平。信用支付产品不断创新,建立个人统一信用账户体系,实现“支付+信用”服务无缝融入ETC、城乡两费、社保、场景缴费等小额高频消费服务场景,并提供“先使用、后付费”的信用社保、信用医疗、信用缴费、信用消费服务。
四是大数据基础支撑普惠金融多点开花。浙江农信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不断探索数据应用,2017年建成基于机器学习开发“智慧现金管理系统”,为行社现金管理提供精细化指引。逐步建成管理驾驶舱、数字客户管理、客户营销、风险管理、交易反欺诈、数字影像等大数据应用。深度利用自身数字化转型成果,积极参与到政务和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改革进程中,加快融入数字政府建设,围绕浙江省百余项“一次不跑”政务服务清单,提炼出社保、医疗、交通三项政府最用心、百姓最关心的领域,着力打造全国首批金融科技试点应用——“浙江农信智慧民生服务金融云平台”,指导辖内行社充分发挥灵活的管理架构优势,加快接入省内各市县服务,努力打造民生领域的最佳服务供应商。
五是云计算助力行社科技发展再上新台阶。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技术设施,浙江省农信联社2018年开始建设为行社提供云服务的丰收科创云。丰收科创云基于开源云计算技术架构,具有敏捷、灵活、可伸缩、低成本、更安全的特点,兼顾良好的自主可控性。丰收科创云以服务行社为己任,是浙江农信发挥“小银行+大后台”体制优势,践行扁平化、集约化建设思路,增强行社在当地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目前,浙江农信正积极推动行社互联网应用向丰收科创云迁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六是全方位防范控制科技风险。浙江农信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防微杜渐,全面推动信息安全防控升级。已部署运维管理、监控预警、网络管理和运维审计、日志审计、一键切换等平台,运维监控由“人控”向“机控”升级。浙江农信也是全国农信系统首批通过ISO20000和ISO27001认证单位之一。在“两地多活”灾备体系下,实现重要系统灾备全覆盖,重要系统主备机切换能力保持业内较高水平。通过系统漏洞闭环管理、开源软件安全管控、移动APP应用安全防护、数据防泄漏项目全省推广、提高外包管理水平等多项措施,有效提升浙江农信安全风险的整体把控能力。浙江省农信联社连续九年被浙江省网信办授予“年度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先进单位”,2019年荣获全国农信系统网络安全竞赛一等奖。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7">守正创新,构筑更先进的浙江农信金融科技格局</h1>
为了迎接金融科技时代来临,浙江农信一直在以积极、开放的态度加快新技术、新流程、新理念在系统内的创新、应用和推广。浙江农信以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为指引而制定的《浙江农信金融科技十四五规划》,坚持战略导向、自主可控、开放融合、安全审慎的发展原则,通过深化科技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构建金融科技新格局来实施“数字、智慧、开放三位一体”的金融科技发展战略,努力践行以人为核心的全方位普惠金融,朝着“建设全国一流社区银行”的愿景砥砺奋进。
一是聚合科技资源,与头部IT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组建联合创新实验室,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生物识别等前沿技术应用,通过深化外部合作,结合业务发展,布局重点场景,开展平台化、生态化建设,加速技术运用落地,推动技术和金融创新融合发展。
二是实施“两地多中心模式”,全速构建新一代云计算数据中心,在服务流程、故障分析自愈、容量预测自伸缩等全方面实现运维智能化融合。同时建设具有开放分层架构、统一标准服务治理,具备完整承接银行各类应用能力的分布式云计算基础平台,完成分布式云计算技术体系建设,实现更为灵活的业务弹性,提升金融创新的基础技术支撑能力。
三是探索新的分布式技术体系下微服务和数据库的应用开发,逐步开展外围应用系统分层分类改造整合,并与数据治理协同实施。同时基于云计算技术合力打造业务中台,全面实现快前台、强中台、稳后台的目标应用架构,全力提升金融科技应用能力。
四是以大数据为基础资源,以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技术依托,深入挖掘现有数据价值,打造全流程数字化营销体系,搭建集数据、模型、规则为一体的风控中枢,并逐步深化管理、决策、渠道及产品等领域应用的数字化转型。
五是加大机器学习、人脸识别、声纹识别、OCR等新技术的应用,构建立体化的创新体验,通过远程视频服务模式,辅以全新的生物识别技术,满足线上客户大部分业务需求,建立健全移动化、平台化、智能化、线上线下互动发展的智能服务体系。
未来,浙江农信将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组织架构、激励机制、运营模式方面进一步创新。探索公司化运作,建立与市场接轨的科技运营模式,激发组织内部潜力和活力,进一步提升科技竞争力和服务能力。努力打造“开放融合、数据赋能、敏捷响应、安全可控”的浙江农信金融科技品牌,全面赋能浙江农信争创“重要窗口”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金融标兵。
(栏目编辑:李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