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月19日電 (記者孫紅麗)今日,由人民網主辦的“第七屆房地産價值論壇”在京舉行。本次論壇以“謀定新思路 共築新格局”為主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總經濟師趙晖以《把握住房問題階段性規律、完善政策》為題發表了主旨演講。他認為,我國目前仍然處于住房問題較為突出的階段,尤其是大城市住房問題突出。是以,我們要以解決大城市中低收入階層和新市民的住房困難為重點,建立分年齡階段的住房需求結構。
趙晖介紹,每一個家庭組員的年齡在不同的階段的住房需求擷取住房能力不同,比如年輕夫婦可以依靠租賃房屋或者較小的房屋來解決住房問題,中年以後再轉變成更好的住宅。
趙晖認為,住房問題的嚴峻性,随着城鎮化及經濟社會階段的遞進而變化。快速城鎮化階段住房問題最為突出:大量人口湧入城市,新市民住房困難,原有老舊住房條件差,原居民改善型需求非常大,中低收入人口比例比較高,自我改善需求大,公共住房資源積累、城市基礎設施比較薄弱,土地和住房價格上漲速度也比較快。進入城鎮化成熟階段、經濟社會發達階段,随着上一階段各個成因的減弱,住宅問題趨于緩和。
“住房問題突出表現在大城市,這個階段中低收入階層和新市民的居住困難及住房支出壓力是主要問題。”趙晖指出,這部分家庭主要依靠兩類住房解決居住問題:一是政府提供的廉租房和公租房;二是大量民間提供的功能條件較差但廉價的租賃住房。
是以,趙晖建議,要把握規律、順應規律、完善住房政策,結合我國實際,借鑒國際經驗,研究以下問題:
第一,加大公租房的建設力度,完善政策理念和制度。加大公租房在大城市中的擔當比重,将穩定就業的新市民也要逐漸納入公租房覆寫範圍,進一步降低公租房的租金,要惠及城市中等收入以下家庭,提升公租房的公共産品性。
第二,不能忽視發展階段的過渡性住房作用。所謂階段過渡性住房,是居住功能和條件不完善的居住設施,要開展調查研究,把握其現狀、作用和問題,鼓勵郊區農民出租農房,政府要建設配套生活服務、公共服務設施,開展環境治理,并加強管理。
第三,建議增加住宅用地供給。在調控需求同時,在大城市合理增加住宅供應。
第四,要大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重點是改造配套設施,要落實各方的責任,同時要完善适應改造需要的标準體系。
第五,積極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租賃住房是促進住房供給結構與生涯住房需求和能力結構相契合的重要措施。
第六,适度發揮機關住房扶助措施的作用。工作機關對員工住房扶助措施包括提供宿舍、補助房租、發放購房補貼等。對有積極作用,特别是機關對中低收入員工實施扶助措施的機關,應該給予鼓勵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