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第一大将粟裕,離家六十年,為何至死也沒回過一次老家?少年離家粟裕的父兄粟裕離家六十載結語

作者:妙筆曆史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少年離家</h1>

粟裕為何離家出走?

1984年2月5日,開國第一大将粟裕因病在北京逝世,離家六十載,粟裕竟然至死也沒回老家看過一次。為何粟裕當了開國大将都不回家呢?這其中有什麼隐情?故事開始之前,希望各位看官能夠點點關注,答案馬上揭曉。

開國第一大将粟裕,離家六十年,為何至死也沒回過一次老家?少年離家粟裕的父兄粟裕離家六十載結語

少年粟裕

粟裕是湖南省懷化市會同人,1907年8月10日出生,原名粟多珍。懷化是一個多民族聚集的山區城市,有13個縣區,居住着苗族、侗族、瑤族、土家族等46個少數民族,約占總人口的40%,粟裕生前一直以為自己是漢族人,後來經過考證他是侗族裡走出的大将。

老一輩的無産階級革命家很多都出身貧寒,從小吃不飽穿不暖,粟裕的情況要比他們好一些,出身在一個相對而言還算富裕的家庭。

粟裕的父親粟嘉會是個落第秀才,為人老實巴交,寫得一手好字,經常幫左鄰右舍寫對聯、書信。粟裕出生時,父親粟嘉會給他起了個小名叫“繼業”,就是希望粟裕能繼承家業,安安穩穩地過一生,那時的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這個兒子竟然會走上刀光劍影的道路。

粟裕有一個二叔叫粟周貞,和粟裕的父親不同,二叔年輕時去長沙讀過書,接受過新式教育,後來回鄉創辦了一所學堂,積極向鄉民們傳播民主革新思想,粟裕在二叔的影響下對革命産生了向往。

開國第一大将粟裕,離家六十年,為何至死也沒回過一次老家?少年離家粟裕的父兄粟裕離家六十載結語

粟裕

粟裕的父親雖然是個讀書人,可是粟裕不喜歡聽什麼之乎者也,喜歡聽離經叛道的的奇人異事,恰好粟裕家中有一位長工名叫阿陀,平時看着憨厚,一說起綠林好漢就頭頭是道、繪聲繪色,粟裕經常纏着他給自己講故事。

吃過晚飯,阿陀找個地方坐下,給自家小少爺粟裕講各種英雄好漢,阿陀說:“有一個奇人名叫‘草上飛’,會輕功,能日行千裡夜行八百,踩着草尖借力飛奔,比梁山好漢神行太保還厲害。”

梁山好漢的故事家喻戶曉,粟裕經常聽他們的故事,“草上飛”比梁山好漢還厲害,那得多了不起啊,粟裕一邊聽一邊出神的想着,眼前似乎真的浮現出一個身穿黑衣,一閃而過的“飛毛腿”。

開國第一大将粟裕,離家六十年,為何至死也沒回過一次老家?少年離家粟裕的父兄粟裕離家六十載結語

神行太保戴宗

聽完這個故事,粟裕覺得不過瘾,沒幾天又繼續纏着阿陀給他講别的英雄好漢,阿陀沒有辦法,隻好又講了個“一枝梅”的故事。“從前有個好漢武功高強、行蹤不定,最喜歡劫富濟貧,每次教訓完欺壓老百姓的惡霸,都會在惡霸家中牆上畫一枝梅花。官府派了很多人都抓不到他,以至于惡霸看見梅花就膽戰心驚,老百姓拍手稱快,大家都叫他‘一枝梅’。”

粟裕聽着神往不已,在心中暗暗發誓,等自己長大了也要當這樣的俠客,來無影去無蹤,專門打惡霸,為老百姓伸冤。

1916年,粟裕9歲了,因為祖父去世,父親和叔叔分了家,粟裕家8口人分了大概30畝地,家境開始衰落。後來為了躲避匪患,父親粟嘉會帶着家人搬進了城裡,修建新居後粟家欠了一百多塊銀元,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常常吃酸辣子、漬幹菜,媽媽還要提醒幾個孩子“看菜下飯。”

粟裕自幼聰明機靈、動手能力極強,見什麼學什麼,而且都學得有模有樣。夏天天氣炎熱,坐着不動都能出一身汗,年紀小小的粟裕就把竹席漂浮在小溪上,躺在上面納涼;看見村子裡有人下象棋,就自己用破碗底、泥巴做棋子;看了幾次别人理發就學會了,經常給家中雇工剪頭,把小竹筒鋸成圓梳給家人梳頭;還會做針線活,幫媽媽補衣服、做襪子;看見媽媽因為纏足行動不便,粟裕就做了一個恭凳,這個恭凳粟裕媽媽一直用了三十多年。

開國第一大将粟裕,離家六十年,為何至死也沒回過一次老家?少年離家粟裕的父兄粟裕離家六十載結語

恭凳

同時粟裕也是一個有些“叛逆”的孩子,他覺得自己在山區裡見識不到更廣闊的天地,就想外出讀書,當時時局動蕩,父母擔心粟裕外出不安全,想讓他留在家裡,粟裕對此非常郁悶。1924年,粟裕報考了湖南省立第二師範學校,要去常德讀書,因為擔心父親阻攔,年輕氣盛的粟裕居然不告而别離開了家,可是走到半路粟裕遇到了一個大難題,他的盤纏不夠了。粟裕左思右想,不甘心就這麼回家,于是給家裡寫了一封信,在信中請父親給他寄一些錢當路費,如果不寄他就讨飯去常德。

粟嘉會一想到兒子在外面風餐露宿,心疼得不行,讓粟裕的哥哥把粟裕接了回來,并承諾絕不再幹預粟裕讀書的事。粟裕回來之後,父親給他湊足了路費,又宴請了一些鄉親為粟裕送行。臨别的時候,粟裕壯志滿懷,粟嘉會卻淚濕衣襟,孩子長大了,終究要和父母分别,去追尋自己的人生。

就這樣,粟裕揮别父母離開家鄉,踏上了外出求學的路。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3">粟裕的父兄</h1>

粟裕的父親為何扮成乞丐?

進入學校後,粟裕接受了新的思想,對舊社會的黑暗制度也更加痛恨,他同情底層人民的遭遇,想要推翻壓在百姓頭上的大山,于是積極參加進步運動,為了百姓奔走呼号。

開國第一大将粟裕,離家六十年,為何至死也沒回過一次老家?少年離家粟裕的父兄粟裕離家六十載結語

粟裕(左數第二人)

1925年春天,粟裕考上了省立二師,可是沒過多久該校的進步校長就被敵人殘忍迫害,為了安全起見,粟裕和其他進步學生不得不轉移到了武昌,粟裕由此進入葉挺24師教導大隊,擔任學員班長。在這裡,粟裕為國為民的信念更加堅定,想起兒時聽過的英雄故事,粟裕決心要用自己的力量為百姓懲惡除奸。

1926年的夏天,粟裕趁着暑假回了一趟家,沒想到有人向敵人告密,粟裕是以遭到追捕,隻好匆匆傳回學校,這次一走,粟裕再也沒能回到老家。

敵人來到粟裕家中,沒有找到粟裕,就把目光放到了粟裕的父親粟嘉會身上,把粟嘉會抓起來嚴刑逼供内,讓他說出粟裕的下落,粟嘉會說自己不知道,敵人又要求粟嘉會三天之内找到粟裕,否則就殺了他,粟嘉會說:“你們把我關起來,我去哪找人?”

為了找到粟裕,敵人放了粟嘉會,但是粟嘉會怎麼可能會幫敵人抓自己的兒子呢,一獲得自由,他就趁機跑了出去,可是一想到兒子還在被搜捕,他得掌握敵人的動向,是以又跑了回來,在離家不遠處的一塊菜地裡搭了個棚子,裝成乞丐的樣子,密切注視着敵人。

開國第一大将粟裕,離家六十年,為何至死也沒回過一次老家?少年離家粟裕的父兄粟裕離家六十載結語

粟嘉會的身體本來就不好,在這種情況下更是雪上加霜,很快就病了,可是他不能暴露自己的蹤迹,隻好選擇默默忍受着病痛的折磨。粟裕的母親先後失去了兒子和丈夫的消息,心中擔憂不已,一天她來到菜地勞作,發現那個蓬頭垢面的乞丐竟然就是自己的丈夫,于是便經常借着來菜地幹活的幌子給丈夫送飯。

敵人得知自己被粟嘉會擺了一道非常生氣,三天兩頭來粟裕家中搜捕,借機打砸搶掠,為了讓他們離開,粟裕的母親不得不擠出錢打發他們,生活條件愈發艱苦。沒過多久,病重的粟嘉會就吃不下飯了,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于是趁着夜色秘密潛回縣城家中,孤苦去世,時年43歲。

粟裕的哥哥粟沛處境也不好,敵人找不到粟嘉會,就找上了粟沛,逼問他粟裕在哪裡,粟沛也以外出尋找粟裕為借口逃跑了,他跑的很遠,一路逃到了長沙。在長沙期間,粟沛日夜憂心父親和弟弟粟裕的情況,不知他們是否安全,迫切地想回家。

得知北伐軍進入了家鄉會同,粟沛趕緊從長沙傳回,賣掉了家中大部分田地,計劃加入北伐軍,但是粟沛又有點猶豫,畢竟打仗不是兒戲,一不小心就會流血喪命。直到父親粟嘉會去世,粟沛終于堅定了決心,如果不能推翻軍閥對的黑暗統治,還會有無數像父親一樣的人遭到迫害,于是加入了北伐軍。

開國第一大将粟裕,離家六十年,為何至死也沒回過一次老家?少年離家粟裕的父兄粟裕離家六十載結語

北伐軍

北伐結束後粟沛回到家鄉,先後在鐵路局文書室、民報社等地方工作,可是從那之後他就和弟弟粟裕斷了聯系,不知道粟裕如今是生是死,過得怎麼樣。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4">粟裕離家六十載</h1>

粟裕為何至死沒回老家?

1926年粟裕因為被敵人追捕而匆匆離家,但是他并沒有就此放棄革命事業,同年11月,粟裕加入了共産主義青年團,次年6月,粟裕轉入中國共産黨,正式成了一名黨員。

開國第一大将粟裕,離家六十年,為何至死也沒回過一次老家?少年離家粟裕的父兄粟裕離家六十載結語

1927年8月1日,粟裕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在起義軍中擔任總指揮部的警衛隊班長,南昌起義是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序幕,也是共産黨獨立上司武裝鬥争的起點。對粟裕而言,這不僅是他親身參加的一次起義,也是他切實為人民做事,實作自己愛國理想的開始。

1928年1月,粟裕參加完湘南起義來到井岡山,從1929年開始,他在戰場上逐漸嶄露頭角、屢立奇功,從營長、團長一路升任至師長、參謀長,深的組織信賴。粟裕的父親是讀書人,母親被封建教條壓迫,然而從這樣家庭中走出來的他,卻在軍事上有着不一般的才能,經常能出其不意的戰勝敵人,打了許多漂亮仗。毛主席曾經誇贊粟裕說他是自己手下最會打仗的人,甚至在晚年時仍說如果打仗還用粟裕。

開國第一大将粟裕,離家六十年,為何至死也沒回過一次老家?少年離家粟裕的父兄粟裕離家六十載結語

井岡山會師

離家之後,粟裕并不是不挂念家中親人,而是他一直沒找到機會回去。一方面是革命年代戰事頻繁,根本抽不出時間;另一方面是粟裕擔心自己回去會再次牽連到家人。

1935年,紅六軍團長征路過會同,因為軍長蕭克和粟裕是好友,知道會同是粟裕的老家,是以特意派人去找粟裕的家人,向他們轉告粟裕的消息。紅軍找到一個路人,問他,“你認識粟裕嗎?”剛好這人在粟裕家做過工,笑着道:“當然認識了,粟家的小少爺嘛!”紅軍請他轉告粟裕的家人,就說粟裕一切都好,不要擔心。

開國第一大将粟裕,離家六十年,為何至死也沒回過一次老家?少年離家粟裕的父兄粟裕離家六十載結語

蕭克

粟裕的母親一直待在老家,聽到粟裕的消息忍不住喜極而泣,雖然沒能親眼見一見兒子,可是知道兒子還安全她總算能稍微放下心了。此時的粟裕正在浙西南仙霞嶺一帶與敵人展開遊擊戰,每天鑽山溝、挖野菜,吃了上頓沒下頓,過了今天沒明天,作戰條件異常艱苦。抗日戰争時期,粟裕輾轉和家人取得了聯系,可是沒過多久皖南事變爆發,國共關系極度緊張,粟裕又和家裡斷了聯系。

1949年,粟裕任第三野戰軍的副司令員兼第二副政委解放了上海,他在上海讀書的侄子得知後找到他,告訴粟裕他的母親依然健在。離家二十餘載,粟裕最挂念的就是家中的母親,最對不起的也是母親,因為忙于作戰,粟裕不僅沒能在母親膝下盡孝,連回家一趟都成了奢望,如今解放戰争已經到了尾聲,粟裕很快就安排人把母親接到了自己身邊。

1951年,粟裕和部下聊天時說起少年往事,突然就想回老家看看,部下笑着答道:“首長您要回老家,估計要一個加強連護駕才能過得了雪峰山。”粟裕生活的地方匪患嚴重,雪峰山又是粟裕回老家的必經之路,雖然新中國已經專門派兵剿過匪了,可是誰也不敢保證地形複雜的雪峰山裡沒有藏着匪徒。

開國第一大将粟裕,離家六十年,為何至死也沒回過一次老家?少年離家粟裕的父兄粟裕離家六十載結語

雪峰山

雖然此時粟裕很想回去看看,但是一想到要調動那麼多人保護自己,粟裕就放棄了,他不是一個願意給組織添麻煩的人,如此興師動衆,不符合他的作風。

在那之後粟裕的工作一直很忙,别說回老家了,就是想家的時間都沒有,再加上粟裕因為常年行軍打仗落下一身傷,身體不好,回老家的事就一直被擱置。

80年代初,粟裕因為腦溢血進了醫院,他感覺自己可能時日無多了,想在那之前回老家一趟,醫生說他的身體狀況不宜遠行,需要靜養,并把他的請求上報給了中央。中央考慮之後決定派粟裕的老部下張震替他回一趟老家,拍些照片拿來給粟裕看。

張震接到指令馬上動身前往粟裕老家,不僅拍了很多照片,還給粟裕帶回來不少家鄉特産,都是鄉親們得知張震身份和目的後主動送的。粟裕看着家鄉熟悉的景物,仿佛又回到了那個他曾經生長的地方,戎馬一生的大将軍此刻開心得像孩子一樣。

開國第一大将粟裕,離家六十年,為何至死也沒回過一次老家?少年離家粟裕的父兄粟裕離家六十載結語

晚年粟裕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5">結語</h1>

人們常說生在哪裡根就在哪裡,即使一生漂泊在外,到了晚年也想回老家看一看,這就是故土難離的思鄉之情。粟裕雖然離家六十載未能回去,可是他為國征戰一生,立下赫赫戰功,家鄉的百姓會永遠記得他,祖國也會永遠記得他。

本期故事就到這裡了,感謝各位看官的支援,咱們下期故事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