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生福将:艾森豪威爾

文/全曆史 拾貳醬

1890年10月14日,艾森豪威爾生于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個平民家庭。

艾森豪威爾不僅是一位出色的二戰統帥,在總統任期内也頗有作為。他在東西方對抗的緊張氣氛下,糾正了前任杜魯門在美國社會中營造的紅色恐慌(即打擊社會主義),親自上司了延續至今

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美國奠定了超

級大國的地位。

天生福将:艾森豪威爾

曆史上不乏這樣具有開創之功的上司者,他的老上司羅斯福總統,在二戰中力挽狂瀾,讓美國開始走上世界霸主之路。

他的盟軍夥伴丘吉,在二戰中組建了戰時内閣,促成英美聯合抵抗納粹。帶領英國和歐洲取得二戰勝利,讓英國重新變得偉大。

艾森豪本人溫和、勤奮、平易近人的性格,讓他不斷取得成功,成了美國夢的代表之一。

那麼,艾森豪威爾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第一、他是重視公關的微笑将軍。

艾森豪威爾重視媒體的力量,他溫和、謙虛,時常微笑,頗受媒體歡迎。而且在了解公衆的喜好方面,他與羅斯福一樣有着敏銳的洞察力。

英美決定聯合在歐洲開辟第二戰線時,有200 多萬美國大兵先後來到英國。由于雙方缺乏信任,當地媒體常吐槽美國大兵沒有文化、行為浪蕩,言下之意就是嫌棄他們混日子。

艾森豪威爾組織軍隊參觀英人引以為傲的曆史,同時令所有士兵務必着裝整齊。另一方面,他又要求士兵不必模仿或遷就英國人的生活癖好,比如艾森豪煙瘾很大,而國王宴會不許抽煙,他就索性不去了。

他尊重又不谄媚的态度,反而大受英媒追捧。

此外,他還與英國首相丘吉爾建立了親密的聯系。

天生福将:艾森豪威爾

駐英期間,艾森豪威爾是丘吉爾鄉間别墅的常客,兩人經常幾天幾夜的讨論軍情,給英國群眾留下了英美互相信任的印象。

第二、他是沒上過戰場的盟軍指揮官。

艾森豪在擔任盟軍總司令之前沒有大部隊作戰經曆,是一個十足的“辦公室将軍”。火炬行動暴露了他對歐洲外交局勢的生疏,以及作戰經驗上的不足。

當時盟軍準備攻打法屬北非。由于維希法國()對納粹的忠誠度不佳,是以他的作戰思路非常保守,希望通過小範圍的勝利,來逼迫整個北非的法軍合作。

他顯然低估了法軍的抵抗意志,但依然不辭辛勞地派人奔波于北非和直布羅陀。且戰且談的效率很低,盟軍足足用了半年才占領北非。

另一方面,艾森豪身為盟軍指揮官卻無法幹涉自己的副将。英國陸軍元帥,指揮過敦刻爾克大撤退的蒙哥馬利,事實上隻聽英國政府調遣。

天生福将:艾森豪威爾

後來蒙哥馬利一意孤行進行了市場花園行動,不僅浪費了盟軍的時間和戰士的生命,而且在戰略上沒起到任何作用。

不過,老天爺對艾森豪的眷顧讓他在諾曼底成功翻身。

盟軍登陸意大利并取得勝利後,很難向北推進。于是決定從諾曼底登陸,向歐洲大陸的德軍發動反擊。

艾森豪由于在北非戰役中的遲緩,被外界抨擊膽小怯懦。他明白,作為盟軍幾位将領中軍銜最低、實戰經驗最少的人,自己更像是一位和事佬、背鍋俠。

諾曼底登陸是盟軍戰略中最重要的一步棋,但是海上天氣瞬息萬變,計劃能否成功還是一個未知數。

為了登陸這一天,艾森豪提前1年就開始演習,并策劃了兩次大規模行動來誤導希特勒,以保密真正的登陸地點。

天生福将:艾森豪威爾

行動必須萬無一失。

登陸的前一天下午,海上突然刮起大風,雲層密布。如果下雨,登陸極有可能失敗。有人建議推遲,也有人建議無論如何都要登陸。

艾森豪決定賭一把,他寫好辭職報告後下達了指令:一切按原計劃行事。

1944年6月6日,天氣晴朗,16萬盟軍橫渡了英吉利海峽,發動了對德軍的緻命一擊。

第三、他是被群眾推進白宮的政治小白。

二戰結束前,艾森豪威爾不懂、也不喜歡政治。

德軍潰敗後,艾森豪威爾他決定下一步進攻阿爾卑斯山,摧毀德軍最後的避難所。這時丘吉爾極力反對,他認為現下盟軍一定要比俄國人先占領德國首都。

艾森豪威爾看重的是如何以最小的損失、幹脆利索地結束戰争,他不想考慮丘吉爾口中所謂的歐洲格局,意識形态等政治問題。

随後,蘇聯紅軍拿下柏林,為德國分裂和冷戰埋下了伏筆。

戰争結束後,對政治不太敏感的艾森豪威爾卻“被迫”擔任了美國總統。

艾森豪作為擊潰法西斯的英雄,一回國便得到了熱烈追捧,報紙上鋪天蓋地的都是他要競選總統的消息。

家人催促他澄清,他還不屑一顧,說對待流言最好的方法就是不予理會。

諷刺的是,正是因為艾森豪沒有政黨偏好,反而讓民主、共和兩黨都打着他的旗号造勢。

民主黨的杜魯門帶來了麥卡錫主義,即沒有證據也可以指控他人颠覆、叛國等罪,掀起了恐怖統治的浪潮,而共和黨的塔夫脫則想要廢除羅斯福新政。

這都是艾森豪威爾極其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與此同時,民間自發成立的艾森豪威爾協會号召了1.5萬群衆,在麥迪遜廣場花園高喊:“我們要艾克!”

在政治理想和群眾輿論的雙重動力下,艾森豪威爾決定參加競選,并連任兩屆。他也是特朗普之外,唯一沒有擔任過民選職位的美國總統。

天生福将:艾森豪威爾

二戰結束後世界迎來了冷戰的爆發,美國群眾面對風雨飄搖的世界局勢,急需一位軍人總統以消解他們内心的恐懼,這展現了群體崇拜規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