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慢慢學花鳥|厲害的趙之謙與好玩的《異魚圖》

作者:靈慧雲裳

本來是在整理桃子一課的筆記,課上的名家欣賞上,老師介紹了一幅清代畫家趙之謙的桃子畫。

慢慢學花鳥|厲害的趙之謙與好玩的《異魚圖》

這張畫沒覺出特别的好看來,老師的介紹也不過寥寥幾句。但趙之謙這個名字是新出現的,便去查了查關于他的介紹。一查不得了,他不但是與吳昌碩、任伯年齊名的“清末三大畫家”之一,更是一代篆刻大師!他的篆刻不但影響到吳昌碩、齊白石,還對對後世影響深遠。

現代意義上的篆刻藝術始于明代,到了清代中期達到鼎盛,形成了分别以丁敬和鄧石如為代表的兩大體系:浙派和皖派。浙派的代表人物有八位,合稱“西泠八家”,分别是丁敬、蔣仁、黃易、奚岡、陳豫鐘、陳鴻壽、趙之琛、錢松。趙之謙家在紹興,學習篆刻自然容易受到浙派的影響,最先便是學陳鴻壽。可是後來他卻說:“餘少學曼生,久而知其非,則盡棄之。”曼生是陳鴻壽的号,那他最初學的就是陳曼生了!那可是很厲害的人啊!知其什麼非,以緻“盡棄之”呢?可惜我雖曾聽過幾講篆刻的課程,對篆刻卻仍是一竅不通,在這裡便說不出是以然了。

那為什麼說陳曼生是很厲害的人呢?近日看《茶人三部曲》的第一部《南方有嘉木》,裡邊便提到曼生壺。在書裡,老中醫趙岐黃的兒子趙寄客用三十兩銀子從一落魄旗人手中買來一把曼生壺,送給浸潤于古風的好友,忘憂茶莊公子杭天醉。天醉先是一驚,繼而疑是赝品,待看到壺底“阿曼陀室”和壺把下“彭年”的印記,才信是真物,反而不好意思要了,他知道在杭人眼中,“誰家要是有把曼生壺,門第都會高貴起來。”這裡提到的曼生壺,便是由陳鴻壽設計,再經紫砂藝人楊彭年、楊鳳年兄妹制作的,總共十八款,稱“曼生十八式”。

我最初知道和見到曼生十八式是在宜興,當時去那邊買紫砂壺,在楊芳姐姐的工作室看到很喜歡的壺,也在她桌上的小博古架裡看到她仿制的曼生十八式。當時并不曉得曼生十八式是什麼來頭,隻覺得這些壺款式各異,很多是不曾見過的。過了幾年,又去宜興,再去姐姐的工作室,看那成套不賣的壺已經少了幾把,到底是沒抵住愛壺人的磨泡,被強買了去。這次寫到曼生十八式,想着總要貼個圖,讓看的人知道曼生十八式什麼樣。再想,既然貼圖,何不貼楊芳姐姐做的。問她壺的照片還有沒有,想用在文章裡,姐姐說有,給我發了過來。曾經的記憶也随着照片飄了過來,想起姐姐和姐夫帶我們去看龍窯,看茶海……

慢慢學花鳥|厲害的趙之謙與好玩的《異魚圖》

再說回趙之謙。他學過浙派,又學皖派,再溯古研究漢印,可這些竟都不夠他學,又于“印外求印”,研究錢币、瓦當、碑石、銅鏡等金石文物上的文字,取法之廣前無古人。

繪畫、篆刻可說都修到了獨孤求敗的境界,卻隻是他的業餘愛好,他的理想是做一位受百姓愛戴的好官,無奈十年趕考,均以失敗告終。四十四歲時,他心灰意冷,呈請分發,被發到江西做國史館謄錄議叙知縣,從此一心做事,再不操刀。前人後人,不曉得多少人看到這裡要歎一聲可惜,可是對趙之謙來講,大概不覺得有什麼可惜。任何東西玩到無樓可上的地步都是寂寞的吧,隻是那樣的境界,多數人是無法達到的。

說完了他的厲害,再說說他的好玩,這篇文章也是因這好玩而來。

趙之謙的繪畫多為傳統的花鳥畫,可是又畫有一張《異魚圖》(圖很長,附在最後),裡邊又有章魚又有皮皮蝦,還有一條長着豬頭的大魚,都是從來不曾入畫的。原來鹹豐十年的時候,太平軍攻陷杭州,趙之謙應朋友之邀,前去溫州避難,那裡特有的海産和植物引起他考證的興趣,除了這張《異魚圖》,還畫了《瓯中物産圖卷》(圖很長,附在最後),上邊有跳跳魚及一堆沒見過的動植物。

在網上查到幾樣,如馬鞭魚:

慢慢學花鳥|厲害的趙之謙與好玩的《異魚圖》

如石蜐(jié):

慢慢學花鳥|厲害的趙之謙與好玩的《異魚圖》

如關公蟹:

慢慢學花鳥|厲害的趙之謙與好玩的《異魚圖》

不禁想,那個豬頭魚,是不是也有的呢?叫什麼名字呢?

無論怎樣,看到這麼好玩的圖,認識了這麼奇怪的海物,知道了這樣一個厲害的人,感覺今天真是非常完美。你覺得呢?

慢慢學花鳥|厲害的趙之謙與好玩的《異魚圖》
慢慢學花鳥|厲害的趙之謙與好玩的《異魚圖》

(文中部分圖檔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