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偶得

作者:百科全書系列生活

馬克思說:“任何解放都是人的世界即各種關系回歸于人自身。”“隻有當現實的個人把抽象的公民複歸于自身,并作為個人,在自己的經驗生活、自己的個體勞動、自己的個體關系之間,成為類存在物的時候,隻有當人認識到自身固有的力量是社會力量,并把這種力量組織起來而不再把社會力量以政治力量的形式同自身分離的時候,隻有到了那個時候,人的解放才能完成。”由此可見,首先要培養孩子對人類的認知與情感,其次認識到自己的固有力量,做好公民。最後是把自己融入社會,成為一種社會力量。

馬克思指出:“假定我們作為人進行生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生産過程中就雙重地肯定了自己和另一個人:(1)我在我的生産中物化了我的個性和我的個性的特點,是以我既在活動時享受了個人的生命表現,又在對産品的直覺中由于認識到我的個性是物質的、可以直覺感覺的因而是毫無疑問的權力而感受到樂趣。(2)在你享受或使用我的産品時,我直接享受到的是:既意識到我的勞動滿足了人的需要,進而物化了人的本質,又創造了與另一個人的本質的需要相符合的物品。(3)對你來說,我是你與類之間的中介人,你自己意識到和感覺到我是你自己本質的補充,是你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進而我認識到我自己被你的思想和愛所證明。(4)在我個人的生命表現中,我直接創造了你的生命表現,因而在我個人的活動中,我直接證明和實作了我的真正的本質,即我的人的本質,我的社會的本質。”由此可見,作為教師首先要把自己的個性特征、思想修養、情感态度、道德觀念、教育認知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顯示出來并以此為樂趣是多麼重要!其次享受到教育的樂趣和價值,最大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并以此為樂趣。再者以學生的思想和愛證明教師自己的力量和價值。最後站在創造生命表現的高度,自己證明和實作自己的本質力量。

馬克思指出:“既然人從他所獲得的感覺和經驗的世界中吸取自己的一切知識,那就必須這樣安排經驗的世界,使人在其中體驗和獲得真正适合人的東西,使人自己意識到自己是人。既然正确了解的利益是一切道德的原則,那就必須使人的私人利益符合人類的利益。既然從唯物主義意義上來說人是不自由的,就是說,既然人不是通過逃避這種或那種事物的消極力量,而是通過維護自己的真正個性的積極力量才是自由的,那就不應該懲罰個人的犯罪行為,而應該消滅犯罪行為的反社會的根源,應該向每個人提供其存在的生命力的社會空間。既然人是由他的環境塑造的,那就必須使環境成為人性的環境。既然人天生就是社會的,那就隻有在社會中發展自己的真正天性,而對于他的天性的力量的判斷,也不應當以單個人的力量為準繩,而應當以社會的力量為準繩。”由此可見,首先要在經驗、體驗中學習,要讓自己成為人;其次處理好個人與組織、社會、國家乃至人類的利益;第三找到自己的積極力量之所在;第四向每個人提供良好的社會空間,使人成為道德的存在物;第五營造人性的環境,發展人的社會性。

馬克思:“一個使用價值或财貨是以有價值,完全是因為有抽象的人類勞動,對象化或物質化于其中。然則,價值量如何測定呢?由其中所含的勞動(形成價值的實體)量去決定。但勞動量以勞動時間測定,勞動時間又以時日等等測定。”

馬克思:“勞動生産力,取決于多種事情,就中,如勞動者熟練的平均程度,如科學及其技術應用的發展程度,如生産過程的社會結合,如生産手段的範圍及作用能力,如諸種自然狀況。”要提高教育教學品質,首先要使教師的專業化水準自覺提升,敬業精神首當其沖。其次是科學技術的應用水準要提高。再者加強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不斷追趕先進,不斷根據學生發展進行創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