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行星
來源|貝多财經
騰訊終于坐不住了。
10月9日,閱文集團(00772.HK,下同“閱文”)在港交所釋出公告稱,James Gordon Mitchell已辭任該公司非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董事會薪酬委員會成員、董事會戰略及投資委員會成員及董事會提名委員會主席職務。
閱文集團補充稱,James Gordon Mitchell與董事會并無意見分歧,并對其任期貢獻表達了感謝。同時,蒲海濤獲委任為該公司非執行董事兼董事會主席(即“董事長”)、薪酬委員會成員、戰略及投資委員會成員及提名委員會主席。
回望過去,陷入傳統業務瓶頸的閱文集團在新管理層的帶領下,開始押注IP全産業鍊建設,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二級市場始終對其版權營運業務的可持續性持質疑态度,月活使用者的減少也昭示着其線上閱讀吸引力的黯淡。
在投資信心與業績結構均待修複與重塑的當下,将有限的底牌傳遞給新任管理者,似乎是大勢所趨。但高管的頻繁變更無疑将為閱文帶來短時間内的戰略不确定性,至于未來如何發展,隻有時間能夠回答一切。
一、高管輪換背後,股價跌跌不休
貝多财經注意到,閱文集團官方網站的董事會成員資訊已發生更疊。官網顯示,蒲海濤于2010年9月加入騰訊,現為騰訊法務聯合負責人,還曾任港交所、深交所任上市委員會成員。
在加入騰訊集團前,蒲海濤自2005年5月起開始在多家國際律師事務所從事公司及并購、資本市場及商業法的執業,并于2005年4月獲得墨爾本大學法學院法律博士學位。
事實上,此次辭任的James Gordon Mitchell同樣也來自騰訊。公開資訊顯示,James Gordon Mitchell于2011年7月入職騰訊,擔任首席戰略官兼進階執行副總裁,并自2017年起擔任閱文集團的董事會主席兼非執行董事。
James Gordon Mitchell畢業于牛津大學,擁有特許金融分析師資格,此前曾擔任高盛紐約分公司的董事總經理,主要負責通訊、傳媒及娛樂等行業的研究工作,對全球網際網路、娛樂和傳媒等行業都有深入了解。
雖然James Gordon Mitchell不常出現在閱文集團的公開報道中,但就其内部上司地位和任職年限來看,騰訊集團顯然對他寄予厚望。另據閱文集團的半年報,James Gordon Mitchell還曾獲得股份獎勵計劃授予的騰訊股份。
事實上,James Gordon Mitchell的退場在業界掀起了不小輿論,外界紛紛開始猜測其自閱文集團離職的真正原因。在中國市場學會金融委員付立春看來,上市公司的高管變動潮大多源于工作變更、業績股價波動,以及涉事風險隔離。
結合騰訊集團的動向可知,James Gordon Mitchell離開閱文後仍在騰訊任職,且公司内部并不存在重大股權結構變動。不過,在閱文釋出2024年中報的第二天,該公司的股價高開低走,跌幅達到2.37%。
2024年10月以來,閱文集團的股價更是跌跌不休,僅在10月8日當天便下跌16.67%,即便閱文于次日耗資580.08萬港币進行了20.00萬股股權回購,也未能阻擋股價的跌勢,10月9日報收29港元/股,跌幅為3.33%。
由此看來,閱文集團此番高管變陣,很可能與其難以提振的股價有一定的關系。
二、業務布局失衡,管理人員擔責
與二級市場信心直接挂鈎的,便是閱文的業績表現。2021年至2023年,閱文集團經曆了收入“二連降”,由2021年86.68億元的峰值降至2023年的70.12億元;2023年的歸母淨利潤為8.05億元,甚至不及2021年18.47億元的一半。
直到2024年上半年,閱文集團的業績才重制增長,實作營收41.91億元,較2023年同期的32.83億元增長27.7%;淨利潤5.04億元,同比增長34.0%;經調整淨利潤7.07億元,亦實作了16.5%的增長。
需要指出的是,幫助閱文集團“翻身”是制作及發行電視劇、網絡劇、動畫、電影,出授版權等IP生态鍊建設帶來的經濟效益。2024年上半年,該公司的版權營運及其他業務收入達到22.51億元,同比增長73.3%。
而市場擔憂的,恰恰是閱文集團逐漸被邊緣化的線上業務。該項業務包含閱文集團過去賴以生存的線上付費閱讀、線上廣告和網絡遊戲,囊括QQ閱讀、起點讀書等閱讀平台,是該公司的創始與發展核心。
但在上半年,閱文集團的平台新增作者、小說數量均較2023年同期有所下滑;自有平台産品及騰訊産品自營管道的平均月活躍使用者,由2023年上半年的2.11億人次同比下滑16.9%至1.76億人次,使用者流失嚴重。
閱文集團來自單個付費使用者的月收入也在不斷減少,由32.2元降至31.7元。多重不利因素下,該公司上半年僅實作線上業務收入19.40億元,不僅同比下滑2.2%,收入占比也驟降14.1%至46.3%,被版權營運及其他業務反超。
不難想象,如今的閱文集團正處在業務單元失衡的困境中,不僅傳統業務遭遇發展瓶頸,手中的确定性“爆款IP”也已經見底,而新晉自研IP前期投入巨大,還将面臨使用者與消費市場的審視,商業化路徑營運十分複雜。
正如中泰證券所言,從财務資料看,董監高“大換血”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即上市公司現金流不佳、财務杠杆的上升、業績回落的壓力等。在上市公司面臨業績回落,經營活動面臨重大風險時,更換管理人員成為尋找“替罪羊”的方式。
三、高管頻繁更疊,營運戰略不穩
實際上,因經營效益不佳而“背鍋”離場的閱文高管,不止James Gordon Mitchell一位。此前,閱文集團曾于2023年5月釋出公告稱,程武因個人生活規劃調整辭任該公司CEO,董事會委任閱文集團總裁侯曉楠接任CEO職務。
雖然彼時有媒體報道,程武曾在2022年末在朋友圈發文透露自己飽受腰椎病痛之苦,或與公告中的“個人生活規劃調整”有關,但程武領銜的新任管理團隊交出的業績答卷并不理想,顯然更令投資者在意。
在公告釋出前兩個月,閱文集團披露了2022年年報。2022年,該公司的收入為76.26億元,同比下滑12.0%,降至2019年以來的最低點。其中,線上業務收入同比減少17.8%至43.64億元,版權營運收入也減少2.9%至32.62億元。
需要指出的是,程武曾任騰訊集團副總裁和騰訊影業首席執行官,其離職時,“接班人”侯曉楠在閱文集團的任職時間不過剛滿三年。而兩人的到來,也标志着閱文集團創始人團隊的撤退。
2020年4月,閱文集團進行了原始高管團隊的“大換血”,宣布原聯席首席執行官吳文輝和梁曉東、總裁商學松、進階副總裁林庭鋒辭任管理職務,吳文輝将調任非執行董事和董事會副主席,其他高管将任集團顧問,助力管理團隊過渡。
衆所周知,高管的輪換往往标志着集團戰略的調整變化,程武上任後,便确立了推動閱文集團從“最大的行業正版數字閱讀和文學IP培育平台”向“更強的文學内容生态”新階段的更新目标,強調IP生态鍊的價值。
而到了侯曉楠時代,閱文集團的中長期業務藍圖變更為更新AIGC賦能原創的多模态多品類内容大平台,建構新的IP上下遊一體化生态體系。圍繞這一目标,閱文計劃調整組織架構,成立内容生态平台、影視等四大事業部。
頻繁的管理層變動,無疑将影響企業内部治理與長期戰略執行的連續性與穩定性。一個典型的案例便是,程武接手閱文當年,便因“新合同”在版權歸屬、分成比例調整、免費閱讀等方面存在霸王條款,導緻平台作者集體斷更抗議。
新任董事長的到來,究竟會為閱文集團帶來業務發展的新想象空間,還是将其帶入戰略定位失焦的迷局中,還需要考驗蒲海濤的管理思路和節奏把控。但可以肯定的是,閱文内部又将進入與新管理層的磨合階段。